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环京津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金融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突出。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采取重视发展金融服务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等,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县域经济,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农民收入偏低的状况,是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应对金融机构经营格局进行合理调整,以实现对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的深度开发,建立和完善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县域金融体系,以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县域经济金融快速协调发展,一直是基层央行和地方党政殚精竭虑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广东省省级贫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实地调研,给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金融提出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县域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欠发达地区存在的信用缺失、逃废银行债务、金融执法不到位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严重制约着县域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本就当前欠发达地区影响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广大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金融呈相互离散态势,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隐忧。本文试图探究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县域金融效率较低,金融发展呈现总量快速增长、份额显著失衡的特征。本文结合湖北省嘉鱼县的实际,对中部县域金融效率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如何提高金融效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静 《金融纵横》2008,(3):30-33
当前区域融资结构失衡现象在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本文通过对苏南与苏北、中心城市与县域融资不对称现象,南北差异、城乡差别进行分析,重点对影响地区间金融发展的因素进行纵向分析,进而剖析了制约苏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信贷资金有效配置、形成融资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表明,区域经济结构、发展状况影响着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的流向、流量和效率。并提出消除欠发达地区融资梗阻、改变融资结构的失衡现象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出现了依托资源开发崛起的"新巴尔虎右旗现象"这一超常规发展典型现象进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和解读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弱势金融现象"的内在成因,推动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创新,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爱生 《金融与市场》2005,(Z1):106-10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良好的环境有利于金融生态的结构优化和良性运转,反之则弱化金融功能的发挥,甚至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桎梏.本文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的现状,研究金融业经营存在的问题,并对优化金融环境,重新整合县域金融资源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有效信贷投放相对不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本文以淮安市为例,从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问题成因,提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要适应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但是,当前金融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是: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欲望强烈;另一方面,金融支持呈萎缩趋势,特别是融资功能逐步弱化。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支持和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当前一个急需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融纵横》2005,(12):45-47,41
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生态基本判断 (一)经济弱质性制约金融生态建设 稳定的经济环境是改善金融生态的重要前提。经济运行大起大落,会对金融业健康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诱发金融风险。欠发达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无优势产业和支柱型企业。以宿州市辖四县为例.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在于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而和谐的银政关系有助于实现新农村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对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影响深远,这点在县域,尤其是在欠发达县域经济金融运行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为建设和谐银政关系,促进新农村建设,作者对喀左县的银政关系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金融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泰安市为例,通过对其辖内几个县、市的对比,及泰安市与烟台市的对比,认为结构性失衡是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并从禀赋与制度缺陷两方面探讨了区域间金融发展失衡的原因,最后提出欠发达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打造区域性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直接制约着该地区金融业的发展,影响着金融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调查发现,欠发达县域金融生态环境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关系密切,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存在弱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县域金融资源的配置,进而不利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金融弱化根源于县域金融制度变迁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方向背离,因而必须深化县域金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泰安市为例,通过对其辖内几个县、市的对比,及泰安市与烟台市的对比,认为结构性失衡是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并从禀赋与制度缺陷两方面探讨了区域间金融发展失衡的原因,最后提出欠发达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既是金融部门的责任,也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县域金融部门如何发挥自身在配置县域资源和调节县域经济中的杠杆作用,有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是金融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樊艺  陈静 《西南金融》2005,(6):45-46
研究证明,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发展具有耦合性,县域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然而在县域经济欠发达的状态下,两的耦合性将出现偏差,金融难以有效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本以四川县域经济为例,分析两发展的偏差,从而提出通过立法的强制手段纠正偏差,促进两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永刚 《青海金融》2006,(B10):60-60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是金融机构在转轨时期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吸引资金流入、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