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2007年8月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问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引发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场全球金融危机2007年8月开始浮现,2008年上半年正式爆发,目前仍在继续发威,尚未结束,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春季至今,源于美国次贷风波的金融危机在经历流动性危机、信用违约危机、利率市场危机和美元地位危机4个阶段后,迅速演变成一场国际性的金融海啸,给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并由此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危机已从局部蔓延至全球,从金融领域侵袭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3.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一场波及多个欧盟国家的债务危机自2010年以来不断蔓延,从希腊到爱尔兰,再从西班牙到葡萄牙,欧盟区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呈急剧飙升的态势。该文着重以希腊为例讨论了这场危机的爆发进程和原因以及对欧元前景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应对日益频繁的危机事件,制定酒店业应对危机的长效预警机制十分必要。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深化,旅游业作为一个脆弱性的行业,在危机的影响下蒙上了一层阴影,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经过几年的时间,全球经济经历了触底、缓慢回升的过程,在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到来前的这段时期被称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在这个时期全球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关键阶段,最大程度减少危机的损失和影响,构建完整的酒店危机管理预警机制,使酒店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是酒店经营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下小企业强化财务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利企业受到巨大冲击,据透露,仅2008年上半年我国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那些危机中的幸存者依然面临严峻的财务困境。重点对小企业当前阶段所遇到的财务困境及内部原因作一分析,并探讨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帮助小企业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6.
2007年2月,美国第二大次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宣布2006年第四季度业绩将出现亏损,美国次贷危机出现。随后次贷危机全面暴露,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破产,对冲基金被迫清盘,投资银行宣布亏损,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全球股市大跌,次贷引发的信用风险最终演变成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文从次贷危机的起源与发展为切入点探求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次贷危机至金融危机产生背景 2006年春天美国"次贷危机"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和蔓延,使全球金融系统迅速陷入自1929年以来最大的危机中.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源于美国,是一场由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引发投资基金关闭、股市振荡,继而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风暴,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今天随着贝尔斯登破产、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被吞并,危机从最初的次贷领域,向整个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基本面蔓延。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的蝴蝶效应波及全球。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一场美国本土的次级房贷危机迅速传遍全球,演化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虽然联合国和各国政府面对危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挽救世界经济,但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要广泛,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给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发展壮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施皓明  陈玲娟 《市场周刊》2020,(15):0138-0138
全球化时代,一场危机可能会迅速遍及全球,比如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很快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大幅萎缩。危机情况下,封闭管理使得线下消费活动大幅度下降,线上消费活动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本就存在资金储备少,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弱,劳动力密集,停业破产率高等问题的中小型企业,冲击势必会更大。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危机环境下更加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关系到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来应对危机的严酷环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迅速席卷全球,演变成21世纪以来范围最广、影响最为严重的一场国际性经济危机,并逐步蔓延到全球经济体系。许多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滑坡,集体陷入衰退。我国一作为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与世界经济环境的联系日益紧密,金融危机的影响也逐渐显现。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的成因,即;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金融监管不力、全球化使金融体系脆弱性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并指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几点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历时两年,至目前为止,危机尚未结束。从危机的发展动向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将在短期内继续蔓延,并通过各种渠道对金融市场、世界各经济体经济增长和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滞后性的负面影响。但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尚不足以引发全面衰退和混乱。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系统性崩溃风险的显著降低,中国应适时调整政策,以规避和减轻全球金融危机不确定性带来的金融风险,加快经济复苏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1997年和2007年分别爆发了两次极具代表性的金融危机,一次是爆发在发展中国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另一次是爆发在发达国家的美国次贷危机。两次危机的成因和传导机制各不相同.但是这两场金融危机均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笔者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希望通过对不同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得出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出口贸易稳健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张翔 《商》2013,(15):128-12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的权力配置往往影响到参与国乃至非参与国的经济利益,因此,全球经济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危机前、危机时、后危机三个时代的全球经济治理概况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而分析全球经济治理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下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许琨 《消费导刊》2009,(5):68-68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曾经爆发过一次金融危机,在那段被称为"大萧条"的危机中,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底,又一场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并逐步演变为全球性质的金融风暴。对我国来说这场金融风暴既存在着挑战也存在着机遇,主要要看我们如何去应对,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市场定位。本文就这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投资者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随着次级房屋信贷造成美国股市大跌,各大金融公司相继宣布亏损乃至破产,一场原本只涉及单一地区、单一金融产品的危机通过蝴蝶效应衍变成了一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飓风,而如今事态仍在延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则称此次危机"百年一遇"。此次金融风暴是如何从"次贷危机"衍变成"次级债危机",危机的背后又有何成因,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的表现非常靓丽,2009年的成绩单昨天(1月21日)已经发布,各方面的数据在全球都是最好的,中国为世界抗御这场经济金融危机做出重大贡献。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包括对外贸易、资本流动、劳务输出,还包括服务和技术贸易等其他各种对外经济合作方式,成效显著。在当下的所谓“后危机时代”也好,还是在制订“十二五”规划,  相似文献   

18.
在2008年、2009年,中国显然在支持全球经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扩张性措施。中国是否有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或全球经济衰退的工具?如果有的话,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稍微回顾一下2008、2009年的危机时期。应对下一次潜在危机,最好要防止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农机市场》2009,(5):67-67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4日于北京发布的《亚太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报告》中指出,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同时引发了一场粮食危机,估计亚太地区将有5.83亿人口面临粮食短缺。而由于收入匮乏导致贫困人口无力购买粮食是导致这一危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大大超过了1998-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仍为正增长,1998年和1999年全球经济分别增长了1.9%和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