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6,(37):32-3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5日称,美联储可能还需要再次加息以平稳价格,欧洲央行具有能够进一步在欧元区加息至中性水平(neutral levels),因目前经济复苏看起来仍足够强健。  相似文献   

2.
美国     
《上海经济》2013,(9):72-74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可能性加大 6月19日,在美联储结束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如果经济复苏态势能够达到预期水平,即失业率降至7%时,那就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削减月度购债规模,并于明年年中结束购债。但同时,美联储还要观察更广泛的经济数据,以确认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而不至于影响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3.
傅勇 《西部论丛》2010,(9):81-81
当前,美国上下最为担忧的是,经济会否陷入日本式通货紧缩陷阱。最近,美国经济复苏停滞,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官方和私人机构,均下调了美国经济的预期增长率。美联储在最近一次的声明里,非但不再提及何时加息,反而决定终止数量宽松的退出,承诺把按揭贷款支持证券(MBS)到期后所得现金,重新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高盛将美联储的这一转向称为“数量宽松第二季”,并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美联储会购买至少1万亿美元的国债。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人们关注和热议的关健词.本文将从中国经济新常态提出的背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主要依据、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受俄乌冲突爆发并持续、全球通胀率破纪录攀升、美联储高频幅加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2022年世界经济的疫后复苏进程被打断,增长势头明显下滑。展望2023年,随着通胀高位运行、俄乌冲突的长期化及全球产业链的加速重构,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面临衰退风险,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与此同时,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快速恢复,世界经济“东升西降”的趋势更为明显。高通胀、高利率与低增长的前景对全球贸易与投资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全球金融环境可能因边际影响弱化而有所修复,高科技行业和绿色低碳领域可能重新成为增长亮点。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反弹,在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将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6.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降息可能导致中国加息进程出现拐点。 美联储宣布降息的数小时后,日本央行决定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与市场预期一致。日本央行在月报中指出,央行维持先前对日本经济的评估结果,认为尽管日本房产市场投资萎缩,但日本经济仍适度扩张,并有可能保持这种趋势。日本央行行长福井俊彦近日表示,因美国经济增长下行风险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马奔  张嘉 《北方经济》2015,(11):73-75
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常态”概括中国经济当前所经历的阶段后,“新常态”一词成为理论研究热点。事实上,“新常态”这一概念并非中国原创,它由埃里安首先提出,用以反映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陷入的长期低增长状态。此后他又进一步阐释:“新常态”是指此次经济危机后不会出现常规的周期型复苏,而是保持长期疲弱和高失业率,其原因是过度的信贷扩张和过高的杠杆比率,外加政策制定者在危机初期由于认识不足而采用了不完美的政策工具。反观中国经济,在增速下行的同时,失业并未进一步恶化,通胀稳定。这表明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解,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3月27日美联储主席耶伦说,核心通胀率或薪资增长下滑可能迫使美联储推迟2006年以来的首次加息时间。耶伦同时暗示,美联储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加息,甚至可能先于通胀和薪资恢复稳健的时间,但强调恢复正常利率水准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此言当中内涵丰富:首先告诉我们"加息时间"可能推迟,因为他们不得不考虑"核心通胀和薪资增长下滑"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从未考虑过"薪资增长下降"的问题,而这个指标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新的关  相似文献   

9.
胡小文 《世界经济研究》2023,(5):76-90+136-137
在当前美联储加息周期冲击下,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和汇率波动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亟需加强政策监管。文章构建一个包含跨境资本流动审慎监管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系统研究美联储加息造成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并深入分析跨境资本流动的“双支柱”政策应对效果。结果显示:第一,美联储加息产生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导致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加剧,造成经济下行。第二,面对美联储加息,小幅跟进式加息能缓解产出波动,但不能缓解汇率、跨境资本和资产价格等波动,而大幅加息对经济和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都较大;“双支柱”政策相比加息政策有明显优势,既能抑制跨境资本流出,又能降低经济波动与金融风险。第三,社会福利损失分析表明,最优的双支柱政策组合是货币政策钉住产出、通胀和汇率波动,宏观审慎政策钉住跨境资本波动;随着宏观审慎政策力度增大,社会福利损失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2015年世界经济深受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和高债务的困扰,复苏脆弱,增长艰难。影响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与全球通缩预期加剧、TPP经贸新规则与世界投资贸易新转移、新兴经济体资产负债失衡与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冲突与负面外溢效应、跨国公司诚信危机与微观治理机制缺陷、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与世界经济创新发展、互联网创新与网络安全的抑制作用、国际恐怖主义和世界经济增长新阴影。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24%,中国增速可能降至6.78%;复苏依旧难言乐观,分化加剧成为趋势。世界经济从再平衡走向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及中美经济新常态决定世界经济新常态。在新常态下,重塑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新格局开始浮现,驱动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的新动力加快孕育,促进世界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规则正在重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周刊》2014,(20):40-43
正刘世锦、陈文玲、剧锦文、牛犁等纵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经济增长"新常态",这一概念迅速在经济学者中引发热议。"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陈怡璇 《上海国资》2016,(4):101-103
按照耶伦一贯的主张,为了提振就业和通胀率,加息可能未到最合适的时机自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在近10年来首次上调了基准利率,在随后的几周里,信心十足的美联储官员告诉市场,预计2016年还有四次加息。现在看来,这种导向明显太过乐观了。经济学家已经下调了增长预期。2016年美国东部时间3月16日FOMC议息会议上,美联储用行动证实了这一预期。原本预计于3月加息的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25%至0.5%水平不变。这一猝不及防的鸽派决议,直接造成隔夜非美货币普遍强势上涨,也使  相似文献   

13.
左小蕾 《新财经》2006,(10):25-25
美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微小的降温信号都会引起全世界关注美联储8月8日的例会没有再次提升利率,不论是所谓加息周期的结束还是暂停加息,都明确揭示了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心,不确定性大大上升。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最近的一些变化是否是美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拐点?美国  相似文献   

14.
美联储加息、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决定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值由1%提高25个基点,至1.25%。这是美联储自2000年5月以来第一次调高利率。截止到2004年12月份,美联储已经加息四次,联邦基金利率达2%。考虑到美联储在2004年下半年的加息举措是在美国经济从强劲增长到有所回落之际发生的,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美联储加息的用意在于吸引国际资本向美国回流,而不是维持美元汇率,美元步入加息周期,将对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政策构成压力。一美联储加息的经验公式和历史周期第一,从联邦基金利率的经验决定公式观察联储加息。在当前的国际金融架构安排下,美元作为最…  相似文献   

15.
蔡恩泽 《产权导刊》2015,(11):10-11
美联储加息预期牵动全球神经,在人们屏住呼吸、紧张地等待9月17日美联储加息的棒槌敲响之时,戏剧性的结果发生了,美联储宣布,考虑到全球经济疲弱以及美国持续的低通胀,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现有水平,暂不加息。这让在焦急等待中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的世界又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世界经济仍处于经济增长长周期的萧条阶段,也是化解危机前期积累的泡沫和风险的消化阶段以及拉动经济增长新旧动力的徘徊或转换阶段。展望2015年,美元升息、石油价格走势、欧盟的货币政策、日本经济的结构性困局、以"一路一带"为主的经济增长新战略以及以页岩气革命为代表的新能源和以工业4.0为核心的新工业方式都将影响2015年的全球经济复苏。文章分析认为,2015年世界经济将呈现整体微弱复苏的非均衡发展态势,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34%;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大多将保持平稳或向上态势,中国增速可能为6.64%。世界经济正处在从旧常态走向新常态的过渡阶段,总体而言尚未真正完全走向新常态。在世界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双向开放通道中形成的新型互动之势将愈加明显。其中,中美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的新常态将会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中发挥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世界经济仍处于经济增长长周期的萧条阶段,也是化解危机前期积累的泡沫和风险的消化阶段以及拉动经济增长新旧动力的徘徊或转换阶段。展望2015年,美元升息、石油价格走势、欧盟的货币政策、日本经济的结构性困局、以"一路一带"为主的经济增长新战略以及以页岩气革命为代表的新能源和以工业4.0为核心的新工业方式都将影响2015年的全球经济复苏。文章分析认为,2015年世界经济将呈现整体微弱复苏的非均衡发展态势,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34%;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大多将保持平稳或向上态势,中国增速可能为6.64%。世界经济正处在从旧常态走向新常态的过渡阶段,总体而言尚未真正完全走向新常态。在世界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双向开放通道中形成的新型互动之势将愈加明显。其中,中美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的新常态将会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中发挥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热点     
中国经济将进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结合一季度7.4%的经济增速,分析人士解读称,"新常态"可能意味政府当前不会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建 《宁波经济》2010,(3):14-15
经济复苏还不稳固,对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复苏势头必须倍加珍惜。如果2011年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开始露头,到2012、2013年间趋于严重,则中国经济就是今年出现某种程度的过热也不应加息。我们必须先把屋子里边的火烧旺,才能从容对抗外部严寒。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难以为继。过去五年来,美国政府净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翻了一番,十年后预计比现在更高。即使经济完全复苏,利率进入常态范围也是如此。老化的美国人口将导致社会福利迅速增加,使债务加速累计超过GDP。尽管美联储和中国等外国债权人现在还能为债务增加提供资金,但它们的意愿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