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并购作为企业之间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实质上是企业并购双方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信号传递博弈过程。信号传递博弈是研究逆向选择的一个重要模型,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非合作博弈中,它是一种具有广泛现实与应  相似文献   

2.
秦乐 《会计师》2012,(8):11-12
<正>财务舞弊问题是个世界难题,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如何有效遏制财务舞弊已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依据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对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者建立博弈模型,发现仅通过加大对舞弊行为的重罚不能有效  相似文献   

3.
全流通市场中的股东行为与市场格局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经典的动态不完全信息信号博弈模型,分析当前中国股票市场解禁的非流通股股东与现存普通流通股股东的博弈行为。基于此,本文认为当前针对“大小非”减持的信息披露有其积极意义,同时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等也有助于估值信息的传递;本文认为,市场逐步走向更加合理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动的估值体系的预期有利于资本市场分离均衡的实现,并由此结合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场的相关特征,对我国股票市场未来即将出现的分化格局进行了判断,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后股权分置时代的深刻变革之后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将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4.
不完全信息信贷市场的运行机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促进信号传递、声誉效应约束和征信机制建设等途径,能够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瓶颈,改善中小企业博弈的条件和环境,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该思路在株洲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探索中得到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5.
不完全信息信贷市场的运行机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促进信号传递、声誉效应约束和征信机制建设等途径,能够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瓶颈,改善中小企业博弈的条件和环境,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在株洲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探索中得到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6.
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风险,建立信息传递机制来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分析论证了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风险率(FL)作为信用风险识别信号的原理,并运用博弈论研究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FL作为信号的博弈问题,证明了精炼贝叶斯均衡解的存在条件.  相似文献   

7.
不完全信息信贷市场的运行机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促进信号传递、声誉效应约束和征信机制建设等途径,能够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瓶颈,改善中小企业博弈的条件和环境,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该思路在株洲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探索中得到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8.
金融市场是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动态博弈、合作共生的信息不对称系统。通过把信号博弈和重复博弈思想引入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构建以金融市场有效运行为反馈信号的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监管信号传递模型,分析金融市场治理中有效监管信号的传递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市场有效运行水平之间存在分离、混同两种均衡关系;在金融监管声誉效应的驱动下,金融监管当局倾向于选择混同均衡策略,而不是分离均衡。因而只有建立通畅的金融监管信号传递及反馈机制,强化并放大金融监管信号显示,增大监管乘数效应,形成良性的监管声誉效应,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在有效市场假设条件下,应用不完美信息信号博弈模型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上市公司和监管者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时的信号博弈,用以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者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0.
管辉 《征信》2011,(4):20-22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在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别对尚未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和已经建立农村信用体系两种情况下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的借款行为进行分析.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表明,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双方的借贷行为无法实现最有效率的博弈均衡;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在有效市场假设条件下,应用不完美信息信号博弈模型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上市公司和监管者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时的信号博彝,用以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者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2.
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必然客观产生企业之间并购事件。反过来企业之间并购事件又在客观上给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带来活力。企业之间并购价格的确定和实施又是决定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企业并购价格确定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目标企业自身的价值评估;二是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三是双方的博弈过程。这里单方面价值评估是私有信息,并购价格的最终确定是在双方信息不完全条件下讨价还价博弈的结果。基于此,本文以契约论分析并购价格的实质,以谈判理论分析并购价格的形成,并分析了并购的静态博弈模型、动态博弈模型、重要信号以及讨价还价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化的巨灾保险机制运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风险识别问题容易导致巨灾保险合同偏离最优均衡状况进而诱发市场失灵,因此,合理有效的识别投保人的风险类型显得尤为重要。在以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利用不完全动态信息博弈模型对巨灾保险中的风险识别模式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后验风险识别模式同样可以有效甄别投保人的风险状况,风险分离均衡后的巨灾保单可以在多期的合同中达到精练贝叶斯均衡。  相似文献   

14.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郡 《海南金融》2006,(5):20-22
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可以看作是中小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的信号博弈。本文通过简单的信号博弈模型分析,发现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认为,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尽快建立中小企业征信系统,有效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成本;二是加强信息中介的质量建设;三是实行企业信用合作,增加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四是提高担保抵押制度效率,降低银企交易成本;五是发展企业信贷保险市场,建立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现代金融》2014,(10):46-48
本文用微观经济学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分析银行信贷资产管理中银行与借款者之间的博弈,就加强信贷资产质量全程控制,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何广延 《海南金融》2013,(10):51-53
民间借贷有效监管一直是业界讨论市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民间借贷中的借贷方、服务中介与监管部门三方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并依据其分析结果对民间借贷服务中介有效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企对接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企对接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建立博弈模型,求解得到银企对接的必要条件,分析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探索银企对接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常借助标准、通用的财务报告模式,企业财务信息得以传递给使用者,以减轻投资者与公司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尽管现行法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内容、程序、格式及违规责任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事件时有发生.虚假会计信息严重扭曲了股票的价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极大的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博弈模型对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并据此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改进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动与双危机模型扩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背景下,从国内中央银行和国内投资者、国际投资者三类主体进行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角度对双危机理论模型进行了有效扩展,探讨了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和不进行数量和税费控制条件下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发生所满足的必要条件,从而更深入全面地探讨了国际资本流动与双危机之间的传导机制。以马来西亚的实际数据对扩展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对模型中的主要参数对均衡结果的不同影响进行了分析,为类似中国的新兴市场国家制定安全有效的货币政策以及防范金融危机提供了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市场中政府与投机者的行为博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在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著作文章中,时有涉及政府与开发商,投资者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分析,本文试从政府与投机者的角度切入,采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与投机者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论证通过政策来引导房价走势是不理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