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首先参考美国发行市政债券的概况提出了市政债券违约风险的概念 ;随后利用KMV模型建立了市政债券信用风险模型 ,提出了计算理论违约概率的方法 ;然后利用北京与上海的财政收支数据分析不同发债规模下的信用风险 ,得出理论违约概率 ;为了更接近实际情况又提出了财政收入真实分布的概念 ,计算出基于真实分布的不同债务规模下的违约概率 ,并将信用风险与发债规模相联系 ,提出合理的发债规模。由此形成的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的模型方法 。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KMV模型的思想建立了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模型,进一步探讨了模型的概率分布形态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并在确定预测标准后,针对2009年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部分省市计算了各地安全发债规模。研究表明,基于KMV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模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很好的推广前景;实践中,在对发债主体进行科学选择的基础上,通过该模型能实现对发债规模的控制,达到防止其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同时,所选样本省市(除新疆外)的预测安全发债规模和实际发债额是合理的和安全的。因此,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风险防控机制,以保证地方政府债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债券发行量的爆炸式增长必然会增加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如何科学测度并防范地方政府债券违约风险是地方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环境、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债券发行结构和信用评级等方面分析了如何识别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运用改进的 KMV 模型测度了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和违约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2000—2019年的数据得出了2020年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券安全的发债规模。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晓倩  生蕾  佘镜怀 《征信》2016,(12):76-79
地方政府债券正式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正式融资工具之后,急需评估其风险以便防范.利用改进的KMV模型为度量工具,以北京市的数据为例,测量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和安全发债规模,为广大投资者提供理论参考.认为应从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大众等多角度构建地方政府债券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为地方政府债券在我国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地方性政府债务在置换债券推行之前的可持续性以及预计置换债券结束之后的规模风险两个角度讨论了地方性政府债务的风险状况。第一部分构建并证明了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约束条件,并对各省份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之前地方性政府债务的可持续状况作出客观评价;第二部分构建KMV模型,估计2018年度的地方性政府财政收入的相关数据,并得出发债规模与违约概率得相关性,估算了2018年度置换债券完成之后的地方政府债券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6.
是否应该发行地方债券是我国当前讨论是否热烈的一个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上都分析了发行地方债券的必要性,然后从地方债券市场和债券管理的角度也对发行地方债券的可行性作出了阐述,虽然如此,发行地方债券依然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如地方发展差距拉大和发债规模失控,最后提出了要完善政府发债权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设定,并规范政府行政运行.  相似文献   

7.
2011年11月,我国四省开始试点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迈出了我国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第一步.本文主要把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制度作为研究主题和切入点.在对拥有发达市政债券市场的美国进行研究,考察美国市政债券发行的基本情况、审批机制、监管、债券评级以及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方政府试点自主发行债券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制度进行了分析,试图搭建起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债发行中有少量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2001年至2005年共发行1150亿元.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财政部开始代理发行地方债券,当年发行2000亿元债券,列入省级预算管理.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是继1998年之后中央再次通过发债方式帮助地方融资.201 1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四地获准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全年共发行地方债券229亿元,地方债券踏上“破冰之履”,为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找到了解决资金需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数字     
《现代商业银行》2012,(6):11-11
地方政府可发行3种期限债券 5月14日,财政部下发了《2012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根据办法,2012年地方自行发债仅限于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四省市,与去年框定的试点城市并无出入。办法称,2012年试点省(市)发行的政府债券期限为三年、五年和七年。最多可以发行三种期限债券,其中七年期债券是新增品种,每种期限债券发行规模不得超过本地区发债规模限额的50%(含50%)。  相似文献   

10.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进入了"自发自还"阶段,但存在总体规模较大、发债期限错配、市场流动性不足、辅助制度不完善等风险。通过对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状况、投资者结构、收益水平、期限结构的多角度分析,对其违约事件、违约概率、违约分布的多指标考察,对其监管体系和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机制的剖析,认为市政债券与城镇化发展相生相伴,市政债券市场需要丰富的差异化产品,需要广泛的投资者和合理的期限结构,需要优惠的税收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地方债开闸     
《新理财》2011,(11)
近日,国务院已经批准相关试点计划,允许部分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债券。此举显示出中央政府希望为地方政府增加融资渠道。财政部发布通知称,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当前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缓解地方财政困境的长效机制,是加快推出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深层改革方案的必然要求.自主发债暗示了此后在财权分配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权将更合理.但是这也牵扯出地方债发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债务的风险管理机制.本文着重分析了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必要性和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债发行中有少量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2001年至2005年共发行1150亿元。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财政部开始代理发行地方债券,当年发行2000亿元债券,列入省级预算管理。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是继1998年之后中央再次通过发债方式帮助地方融资。2011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四地获准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全年共发行地方债券229亿元,地方债券踏上"破冰之履",为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找到了解决资金需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用利差的中国城投债券信用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万亿"投资的推动下,中国城投债券的发行规模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城投公司的整体债务规模也急剧攀升,其债务总量超过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城投公司的整体信用水平不容乐观。因此,城投债券的信用风险需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从量化角度研究了影响中国城投债券信用风险的四个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城投债券的信用利差与发债企业的资产规模以及发债企业所在地区的人均GDP水平负相关,与企业债券收益率以及担保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为刺激经济发展于2009年发行了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但是在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本文从宪政经济学、财政联邦制理论、政府竞争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动机及其过度发债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从宪政约束、预算硬约束、财政约束、监管约束等方面控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风险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凯 《中国金融》2013,(2):89-90
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对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以推进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为抓手,研究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是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重要途径与中央财政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代办债券还本付息方式不同,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是指地方政府自行组织发行本  相似文献   

17.
《证券导刊》2011,(39):16-16
财政部于上周四公布《2011年地方政府白行发债试点办法》,并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四地将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由地方政府组建本省(市)政府债券承销团,按照承销或招标发行模式,采取市场化定价方式,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18.
金融     
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自行发债 财政部近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为规范自行发债行为,财政部同时发布《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办法指出,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2011年试点省市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  相似文献   

19.
胡晓农  彭诗晨 《征信》2023,(2):57-63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违约数量逐年攀升,违约金额不断扩大。债券违约不仅对违约企业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区域整体信用环境造成冲击。选取2014—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情况和债券发行定价信息,对债券违约引发的信用风险在地区内的传染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债券违约事件会显著提高地区内企业债券发行的风险溢价水平,且随着违约金额的增大、违约次数的增多,公司发债定价水平也相应提高,并且违约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也与债券发行定价正相关。为此,建议监管部门加快完善违约债券处置生态体系,地方政府切实担负起处置金融风险的属地责任,企业应更加科学地制定债务融资计划和发展战略,着力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在地区内传导,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对于资金的需求,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通过搭建融资平台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空前庞大,并且隐性或有债务数额较难确定,债务风险难以准确估计.本文从信用利差视角入手,借助KMV模型并做适当改进,研究四试点省市自行发债的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并确定其最优发行规模和违约概率,以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