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明确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国土经济》2011,(7):27-27
6月8日,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并明确提出要将国土空间开发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确定了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民族、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政策。《规划》指出,我国陆地国土空间辽阔,但适宜开发的面积少。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它方面建设的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规划视角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与体系及其内容,土地利用规划视角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机制为:政府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调节投资规模和方向;通过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定性质保证了其参与宏观调控的权威性。为更好地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应着重搞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政策方面的衔接,以及主体功能区规划可操作性与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分区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2010年6月12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提出,再次强调“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势在必行,财税政策与体制也必须配套改进”。  相似文献   

5.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调研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及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的新安排,将成为我国今后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的指导方针.因此,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问题将成为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是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不同国土空间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包括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种类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我国未来协调区域发展、实现空间有序开发的重要手段,也需要充分发挥公共投资的作用,以促进不同区域实现其主体功能,保证规划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冷思考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自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以来,有关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稳步推进。然而,对于主体功能区涉及的一些理论和政策问题,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多,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这里,着重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中国独特土地产权制度下的特殊产物,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统分结合的实现形式.我国实行土地用选管制制度,特别对农用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对其流转的限制以不改变农业用途为前提,但从现实看,对农村建设用地也给予了限制和约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应有作用,亟需从法律上、政策和制度上改革。 本文拟通过对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历史演变和现状的分析.探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流转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产市场》2006,(3):26-27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四类主体功能区。这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而做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于2010年颁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生态功能定位角度,对我国国土空间布局作出战略调整,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将被限制、禁止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对这些地区来说,  相似文献   

12.
《企业世界》2006,(4):48-48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等四类主体功能区。这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而作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主体功能区的新概念,并论述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发展导向和政策调整方向.文章在分析了重点开发区特点之后,提出重点开发区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主体功能区的新概念,并论述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发展导向和政策调整方向。文章在分析了重点开发区特点之后,提出重点开发区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地图     
《房地产导刊》2011,(7):12-13
6月8日,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的构建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三大格局",以及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这四类的开发模式,以纵横捭阖的宏大手笔重新定位了960万平方公里的经济蓝图,再次释放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信号,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和一大批市以上重点建设项目上马,生态环境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土地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期间,我市各项建设(含三峡移民用地)占用耕地60万亩。退耕275万亩,灾毁6万亩,三项用地将减少耕地341万亩,通过开发整理可新增耕地62万亩,增减相抵后,净减少耕地279万亩,到2010年全市耕地总量由1996年的3834.71万亩,减少到3555.71万亩,这是到2010年全市耕地的保有总量,也是一条不可逾越的警戒线。要实现这一目标,形势十分严峻。从1997年-2000年我市各类建设(不含三峡移民用地)占用耕地14.71万亩,为规划允许占用耕地总量的40%。今后10年全市有各类建设(不含三峡移民用地)占用耕指标22亩,平均每年允许占用耕地仅2.2万亩,各级人民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一定要正确处理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西部大开发,加快城市化进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各项建设用地的关系;正确处理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耕地与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按照土地供给引导需求机制,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优先保证国家、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指标,不允许擅自改变或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用地规模。自觉维护土地规划的权威,做规划用地的积极倡导者和模拟执行者。江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约束作用,依法制定的规划要严格执行。实施规范涉及社会经济方方面面,必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综合措施确保和土地规划全面实施。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宣传,特别是通过“规范用地、利国利民”的宣传实践,重点宣传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增强干部群众严格遵守和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自觉性,树立依据法律、法规和规划管地用地意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定效力。二是严格执行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本依据的用土地利用审查、审核制度,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开发、建设项目不得批准用地。重点做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不符合规划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切实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用地。三是在系统内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据法律和规划管地,建立经常性的规划执法检查制度,严肃查处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划行为。今年内将组织一次全市规划实施执法检查,在执法检查基础上,制定规划实施管理办法,使规划实施进入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轨道,四是加快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规划实施管理水平,力争2002年在市区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实现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到2005年实现全市规划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产市场》2007,(3):14-14
《200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日前下达,计划要求各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凡不符合规划、没有用地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用地,杜绝超计划批地、用地。强调要认真落实新修订的禁止类和限制类项目用地的规定,工业用地要切实控制,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高尔夫球场、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新建培训中心等项目用地再亮“红灯”。重点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将得到重点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评估》2007,(5):5-9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和《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产业结构调整,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0号)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以下分别简称《限制目录》和《禁止目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提出,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有建设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土地整治等工作。《意见》明确,民间资本投资主体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可依法通过转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对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原用途的前提下,支持企业增加土地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出让价款。  相似文献   

20.
政策     
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6月8日,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并明确提出要将国土空间开发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