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政权 《南方金融》2001,(12):54-54,5
银行业务的集中处理和账务数据集中存放对于加强内部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竞争力、降低运行成本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银行计算机处理逐渐走向集中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2.
尚有提升空间 目前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已经或者行将借鉴西方先进理念和经营模式,对国际业务采用单证中心模式经营。随着单证中心上挂分支机构的不断增多,单证集约化经营的优势日益凸显。从单证中心运营情况看,成绩效果相当明显,但大多数银行单证中心的集约化规模效应还未完全发挥,还有上升空间。主要不足表现为单证中心仅整合了流程、操作标准、业务的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3.
所谓异地客户“上门贴”,即:根据异地承兑银行或客户提供的贴现需求信息,贴现银行派出票据中心工作人员到客户处收票,现场审查客户资料、票据,到承兑银行办理票据查询后,填制贴现凭证,电话或传真通知本行将贴现资金转入贴现申请人所在地存款帐户,携银行承兑汇票等重要单证及相关业务资料返回。从管理和操作环节上看,银行承兑汇票异地客户“上门贴”蕴含着较大的风险。本文就该项业务存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提出几点探讨性看法。  相似文献   

4.
所谓会计大集中,是指银行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原先分散在各分支机构的数据集中到上级机构乃至总行,统一组织帐务,集中处理会计业务和信息,是从手工处理、人工传递过度到业务自动化处理的一种崭新的集中化会计核算摸式。  相似文献   

5.
国际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但国际结算审单过程较为复杂,设立单证处理中心可以规范业务标准,提高处理效率、控制运营成本、防范操作风险,进而可以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单证中心模式是近年来国际银行业普遍采取的单证业务处理模式。目前,工商银行单证业务的集中处理进程在国内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它的成立标志着工商银行国际业务向集约化经营与扁平化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银行机构以数据集中为导向的信息系统建设统一了银行信息系统后台,提升了银行经营管理能力,但因业务特性和历史遗留造成相互分割的应用系统和以客户、服务、内控为中心的多样化业务需求给银行IT系统开发和建设带来新的问题和要求,突出反映在:如何再造业务流程,推动流程银行建设;如何降低系统复杂度,提升系统开发快速满足业务需求的敏捷性;如何整合信息系统架构,实现相互独立竖井式系统间的高效实时数据共享,等等。浙商银行基于企业级SOA的新一代柜面业务处理系统成功投产运行和持续推进建设,开创了银行柜面业务系统及其关联业务的全新模式和面向服务架构信息系统架构流程银行建设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业务需求是客户对银行的希望或要求,客户希望银行推出自己喜欢的、满足自身需要的金融产品,业务需求明确指出了综合业务系统要做的每一件事及处理银行业务的能力和受到的约束。“爱立信倒戈”事件使我们认识到面对日益变化的客户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如果不能源源不断地提  相似文献   

8.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单证中心模式在工商银行显示出巨大的运营优势和良好的发展轨迹,并在中资银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单证中心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诸如来自分行的阻力、推广速度与人员补给的矛盾、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处理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工商银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许多对策并卓有成效。但作为新生事物,单证中心仍然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分行组织架构调整后,各机构层级如何定位;业务流程缩短后,如何发挥省分行管理职能;单证中心是否应走公司化道路;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拓宽业务受理范围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给出了一些建议,可作为商业银行推广单证中心模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丁强 《中国外汇》2007,(10):42-43
单证集中化管理、成立单证中心,曾引起基层行的恐慌与疑虑,抵触情绪甚深。基层行的国际业务人员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对岗位的归属感大大降低。单证中心成立之初,前台营销网点也因为定位不准确,与单证中心产生隔阂,摩擦不断。但是经过不断调整、磨合,前台营销网点逐渐找准自己的定位,在银行大力发展国际业务、提升中间业务收入的战略部署中依然充当着主力军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跨国公司现金管理业务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江 《西南金融》2006,(11):24-25
各家银行所经营的货币与信用就其实质内容而言没有太多差别。换言之,任何一家银行推出一个产品后,可能很快会被同业竞争对手所复制、利用,使得该产品最初所带来的一些优势消失。目前尽管中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和服务网络上还有一些优势,但这些优势随着2007年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很快就会消失。在优质客户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传统的服务手段和价格竞争已被各家银行使用到近乎“极致”。今后,谁能根据客户个性化、综合化的需求为其设计现金管理解决方案,谁的金融产品手段先进、功能齐全,谁的业务处理系统技术先进、网络发达,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1.
王延明  陈阳 《国际金融》2012,(11):34-36
近年来,随着国内股票和债券市场扩容带来的金融脱媒压力以及银行资本监管刚性约束等金融生态环境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寻求经营转型,从传统的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向提高中间业务比重转变。与此同时,客户对财富保值、增值的理财需求也日益增强,导致银行同业理财业务竞争日趋白热化。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业适应经营环境变化、响应客户需求、优化业务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峰  马莉 《中国外汇》2011,(13):60-61
单证业务是传统国际结算业务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具有业务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长期以来,传统的分散型、个案式处理模式不但效率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在金融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单证中心应运而生。它以多功能国际业务后台处理中心的身份,承担着国际结算业务单证的集中处理、汇出汇入款、外汇资金交易、贸易融资等业务的后台清算等诸多功能。它以现代通讯技术为依托,通过合理分工和集约化经营,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同质化、金融产品的标准化、经营管理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借助IT技术,商业银行业务集约化营运变革的步伐逐步加快,"业务前后台分离、集中后台处理"(以下称集中处理)逐渐成为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提高效率、防范风险、降低成本,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而采取的重要变革举措。随着业务处理的后台集中,流水线、工厂化的自动处理,银行业务营运更加依赖于后台处理中心,更加依赖于集中处理系统,业务营运风险也随着作业模式的变革产生了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处理集中化潮流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以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为经营特色的国际性大银行陆续加入集中化处理行列,诸多中小银行纷纷将本行国际结算业务外包给其他银行的业务处理中心(以下称操作中心)处理,整个银行业国际结算集中化处理程度日益提高。银行国际结算集中化趋势的产生及不断加强已经并将继续对  相似文献   

15.
国内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推进的信息处理大集中改革将给我国银行体系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了信息处理集中化产生的原因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内涵和外延效应,及给中央银行带来的外部监管效应,同时指出信息集中处理的终极效应应是产生“深度经济”。  相似文献   

16.
<正>一、信息化取得的实效(一)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资金汇兑、银行卡服务等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处理,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结算等新型的金融服务迅速发展。电子化的商业银行以网络为基础,可以在本系统内为客户提供跨行跨地区的金融服务,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框架管理,商业银行实现全行数据信息集中处理,适应银行集中管理的要求,重整商业银行业务流程,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明确目标加强宣导业务集中运营质量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业务集中处理改革的成效。分行结合业务集中处理的特点以及浙江省客户资金需求旺盛等实际情况,提出实施“991532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业务处理的集中化,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应用集中处理和图像存储解决方案处理票据及凭证。票据集中提回系统利用票据清分及图像采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管理信息技术,实现了提回票据由手工处理向自动化处理的变革。票据及档的图像存储系统可应用于事后监督,并可通过建立分行级或总行级的图象库,满足票据以及档的存储和查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业务需求是银行业务部门依据业务发展战略,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以及自身经营管理需要提出的要求。同时,业务需求也明确指出了银行信息系统处理银行业务达到的目标、具备的能力和受到的约束。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处在变革之中,面对监管、混业经营、跨区域经营、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20.
目前,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纷纷从传统的“满足业务需求”向“引领业务创新”改造,逐步实现了核心业务系统数据的大集中。数据集中后,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也从“服务三农”的社区银行转型为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立足社区的零售银行、农民喜爱的村镇银行。服务对象范围吏广,提供的服务产品更加多元化。农村信用社在面对更多客户群体的同时,如何科学甄别和把握优质客户成为立足高远的战略之举。客户管理信息系统(CMIS)的建立将解决客户管理上的诸多问题,也将使银行管理者的管理和决策更加规范,科学和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