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股市受计划经济机制的影响和制约,股市中存在着许多不符合规范的现象,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和法人股占多数却不流通,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国有股减持可以调整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体系,重新规划国有资产的经营主体,确立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范围和界限,构造我国未来宏观经济的基本架构.国有股减持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对有效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促进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国有股减持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研磨了相当一段时日,可是进展并不十分顺利。去年6月12日推出的减持国有股《暂行办法》,在相当程度上催化了股市的大幅度下挫,将中国股市拽入严冬,只好于10月22日晚9点明智叫停。时隔3个月后,今年1月26日公布了叫停后国有股减持方案征集的阶段性成果和“折让配售方案及配套措施”,而沪、深股市对此的回应是:双双股指飞流直下,暴挫近7%,个股跌停板家数惊人。面对这一险峻态势,只好再以“专家座谈会”的形式输送一丝暖气,以安抚濒临崩盘的沪、深股市。  相似文献   

3.
<正> 一、拘泥于"减持定价",实乃误区关于国有股减持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研磨了相当一段时日,可是进展并不十分顺利。去年6月12日推出的减持国有股《暂行办法》,在相当程度上催化了股市的大幅度下挫,将中国股市拽人严冬,只好于10月22日晚9点明智叫  相似文献   

4.
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再次遭遇“用脚投票”2002年1月26日,中国证监会在网上公布了关于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这个“阶段性成果”肯定了四大原则:“多赢”、“公开竞价形成全流通股价”、“补偿流通股股东价差的损失”“保护非流通股利益”。26、27两日股市恰逢双休日。2002年1月28日,中国股市对《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作出强烈  相似文献   

5.
前一段中国股市连续暴跌,股市大幅调整,虽然挤去了股市中过度繁荣的泡沫,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一些金融风险,但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北京申奥成功、加入WTO临近的大好形势是不相符的。理性分析这次股市调整的原因,是多年来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多种矛盾和不规范的风险所形成的,国有股减持问题做为一个突出问题成为矛盾的导火索,是造成这次股市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反映出了市场对国有股减持政策强烈的不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股权结构中占有半数以上比例的国有股尚未流通.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我国股市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样一个体制和结构上的缺陷如不加以修正.不仅阻碍股市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到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6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酝酿已久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终于直面于市场。沪深两地股市顿时出现下跌行情,上证指数2200点大关一度被空头攻破。  相似文献   

8.
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宣布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困扰了中国股市整整一年的国有股减持问题终于“一锤定音”。尽管这又是一次“政策市”的典型表现,尽管像以往历次政策出台一样,在消息正式发布之前已经有一些大机构先行建仓,但由于沪深股市已长期受困于熊市行情,这一政策被市场广泛认同为“特大利好”。  相似文献   

9.
回眸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国有股减持方法的出台与暂停"可以说是2001年中国股市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公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暂行办法》,规定新发、增发股票时,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即成为引发我国股市暴跌的重大诱因之一,从而加速了沪深股市股指的持续下跌。国有股减持对市场所产生的巨大震荡,也引起了证券市场上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与激烈争论。在这关键时刻,在2001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停止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出售国有股计划,并在2001年11月中旬,中国证监会在网站上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对国有股减持的建议与方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局长谢平指出:国有股减持的讨论本身已经超过了减持自身的意义。这一讨论将成为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公开研讨了许多困扰中  相似文献   

10.
周四军 《湖南经济》2001,(11):20-21
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办法》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公司)向公众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存量出售收入全部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在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同时,《办法》还规定,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和社会保障资金的需要,可以选择少量上市公司进行国有股配售,回购试点,并把涉及国有股减持的协议转让,作为国有股减持的一种特殊方式加以规定,明确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在进行国有股协议转让时,凡发生国有股减持的均应按转让金额的一定比例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相似文献   

11.
国有股该如何减持呢?不久前,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先生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召开的有关研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下面是他的发言摘要: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  相似文献   

12.
从2001年6月始,中国股市出现了少有的巨幅下挫,与宏观经济面相背,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出台,当然严查违规资金,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同国际接轨,都影响到股指的下挫.但是,从沪市2245点到2002年元月中旬下降900点、近40%的跌幅,也凸现中国股市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对于广泛关注的国有股减持问题是这大半年来国人最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企改革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放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转机建制和整体搞活。党的十四大以前,国企改革的目标基本上停留在经济运行机制上,一些旨在经济运行机制上,一些旨在经济运行机制上,一些旨在提高职工和管理者积极性的措施得以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我国旧体制的存在,对经济运行机制有着强大的制约作用,而我们的改革工作仅仅停留在治标而非治本的基础上,尚未从根本上认识改革的关键所在,使得许多改革措施寸步难行,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致于多数国有企业仍然是步履难难、困难重重。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使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国企改革被赋予新的使命,建立一个崭新的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国有股减持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操作上的简单化会对股价走势造成很大的压力。社保基金的筹资应从国有股减持、发行国债拨转等多种渠道获得。这样,我们可以采取卖(国有股减持)与买(社保基金入市购买股票)配套的操作方案。曲此,既解决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又可避免国有股减持对股市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有股减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春 《江苏改革》2002,(1):37-38
  相似文献   

16.
17.
从去年6月12日这一天起,”国有股减持”注定要由一个生僻的专业语汇迅速变成一个尽人皆知的流行语,由此传递的信息和裹挟的旋风,伴随着股市的强力“脑震荡”和高层论争,也迅速突破了政界、学界和股市范围,演变蔓延成一场席卷全国各阶层的”超级风暴”。股市风暴持续已快一年了,如何收场?仍是一个未知数。在经历过两度被市场“踢死” 的强行政策调节之后.在面对不同利益集团相持不下的叫劲和对峙中,大家一起将目光盯在“双赢”这一既高难又众望所归的目标上,暂时停在了一个看似静寂实则人人神经紧张、注意力集中的“休止符”上,等待之后的更强音。  相似文献   

18.
19.
师砚菁 《特区经济》2004,(10):72-74
<正> 一、国有股减持的现状 1.国有股减持所面临的问题 ①思想观念问题。由于中国长期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当多种所有制企业出现的时候,人们总希望保持公有制的领导地位,当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时,人们总希望国有股保持控股地位,这种观念使人们认为,如果国有股减持,就会使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国有企业成国有控股企业私有化,事实上,通过国有股的减持,部分国有股从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它不但没有改变公司制的性质,而且促进了国有资本的有效配置,使其运营效率大大提高。 ②产权问题。国有股属于“国家所有”,实施“分级管理”。随着中央对地方放权改革的推进,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享有国有股收  相似文献   

20.
国有股减持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重大的问题,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减持途径主要有国有股配售和国有股回购两种方式.还有发行可交换债券、转换优先股、分类标购公有股、设立国有股投资基金、向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转让等多种方式供选择。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必须周密部署.谨慎从事,了解各利益主体的态度.仔细分析各种可能的后果,防患于未然.制订有效措施.稳步推进国有股减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