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一般把诚信和信用混用,信用与诚信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济信用只是诚信的部分内容,信用需要以诚信作为基础和支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需要道德作为支撑。当前,诚信缺失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和隐患。诚信的缺失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影响银行业,形成了商业银行的诚信问题,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从根本上动摇了我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重点讨论诚信问题在银行业的表现、理论根源与现实起因,并进一步提出建立商业银行诚信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信用道德的支撑."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然而,当前我国的信用资源十分匮乏,信用道德失范现象普遍,不少会计事务所和会计人员造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做假账分不开.会计诚信道德缺损所造成的损害,已经越来越严重地祸及政府、企业和个人.因此,大力加强会计的诚信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的诚信道德意识,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信用是对诚信精神与原则的广泛应用,这两个词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融合应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于社会的目的与美国是一样的,路径不同、方式不同,内容与趋势大体一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遵从诚信精神,为经济活动与社会治理服务,把诚信精神原则与社会各方面的生活和实务工作结合,使诚信精神生活化、工作化,使信用规则可操作、可实施。讲诚信应该成为我们信仰的一部分,讲信用应该是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准则。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诚信是企业道德之本。目前我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导致每年经济损失达到5000亿元。要改变失信现状,需要从多方面构建诚信道德基石,政府应转变职能,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尽快制定约束机制,倡导诚信的价值观与伦理规范,有效地推进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全国性的信用体系。企业强化道德建设,构建诚信企业文化。同时强化社会监督,抓好诚信道德教育。打造诚信社会就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信用经济的基石、是生产力和竞争力。不讲诚信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崇尚诚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通业属于先导性的基础产业,是各个产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必须在诚信体系、道德标准、诚信规则等方面,率先加强诚信建设,大力营造全社会的诚信建设氛围,构筑诚信社会,从而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诚信一般认为是道德范畴,是伦理问题,是立人之本,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当今社会,诚信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经济问题。诚信是一种特殊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是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条件。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诚信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加强诚信的宣传教育,加大失诚缺信的惩治力度,建立、完善信用体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信用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需要建立一种诚实守信、诚信为本的社会信用环境。信用程度的高低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文明发展的状况。目前,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存在极其严重的信用危机。面对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流失,应当建立国家信用制度,净化社会信用环境,使国家的经济活动更加规范,更加有秩序,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植根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市场经济是以交换为本质的信用经济.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我国在现阶段下的经济诚信的严重缺失,危害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历史传统因素、社会因素、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产权归属不清、法制建设滞后、监管机制落后等.要解决我国市场经济中经济诚信缺失问题,政府应以行政立法手段作为建立经济诚信的必要的手段;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创造经济诚信的物资条件;通过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加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诚信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失信现象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的一种暂时现象。随着市场的成熟化,诚信也经历着种种嬗变:由被视为传统美德向被当代人认可的现代理论道德过渡;由囿于特定圈子的狭隘主义诚信向普遍主义诚信延伸;由单纯的道德价值向包含经济价值的复合价值转化;由观念意识的存在方式向规范、规则和系统的约束机制转化。  相似文献   

10.
诚信与信用既有区别,又有必然联系。实现个人诚信进而增进社会诚信的方式,中国古代社会在自然经济形态基础上的是道德机制,古罗马在相对发达的商品经济形态基础上的是“信用减损”法律机制。当今美国、德国、日本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建立了诚信一信用互动法律机制。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的缺失正是因为对实现个人诚信传统路径的依赖。因此,应当适应现今的商品经济形态,通过立法建立诚信一信用互动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性论预设的分歧,中国传统诚信伦理倚重个体内在德性,西方诚信伦理则依托于外在强制性规范,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诚信模式与信用文化,二者都是我们今天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在诚信基础上的法制健全、道德良好、人际关系融洽的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诚信缺失这个“社会生态”毒瘤不根除,和谐社会的理想就难以实现。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应以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为基础,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密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信用的建立,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却与诚信原则相背离。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应培养意识,加强市场主体诚信道德建设;改革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归属;加强法制建设,营造社会信用环境,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诚信: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社会理念,更是社会发展和完善的系统化的过程,从而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本文从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是社会和谐的深层基础,诚信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前提等三个方面构筑了从个人到社会,从社会到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并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诚信教育,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政府组织的诚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构建诚信社会,为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和良好的信用环境,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组织的诚信现状不能令人满意,既影响了政府形象,又对社会的诚信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建设诚信政府必须转变政府行政观念,加强政府诚信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市场以诚信为本,诚信是社会经济的基石,离开诚信,必将导致公信崩溃,投机横行,欺诈成风,假冒伪劣猖獗。因此,要以道德和良知精心呵护,用法律制度来维护和保障,矫治信用失常,优化信用环境,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现代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与中国古代的传统信用观相比,现代信用观不仅重视从道德的角度解读信用,更强调从经济和法律的维度展开对信用的全方位解读。从道德、经济、法律三个角度来诠释信用,会使我们形成一个丰富、立体的信用观。信用固然是人的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营准则和为政之基,同时它也是一种资本和财富的体现,在契约社会里守信还是公民的基本法律义务。税收信用的理论基础源于税收契约,是税收契约的延伸和升华。在现代税收理论中,税收信用是建立在税收活动中,表现和反映涉税主体间相互信任程度的标的,是由规矩、诚实、合作的征纳行为组成的一种税收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以理性化为特征的信用经济或法治经济,需要以自由、平等、信用和契约为基础建立一种普遍性的交换关系。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尚不健全,离开道德主体人格的塑造,离开政府信用与企业信用关系的良性互动,构建和谐社会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了切实发挥道德的调节功能,不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要求的道德规范,还要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社会参与者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伦理道德这种"支持性资源"的支撑作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诚信”既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又是现代民商法的基本原则;诚信建设具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二重性,两方面互相倚重,互为基础前提;在市场化和法制化背景下,应将传统诚信观从“朋友”等特定身份领域推及经济领域,转化为现代经济伦理;应克服传统诚信观之纯粹德性主义色彩,融入必要的功利内容,将片面强调主体道德义务的儒家诚信观改造成倡导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现代契约伦理.  相似文献   

20.
道德自律和利益引导是诚信生成的二种不同机制。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强调道德自律为主的传统诚信生成机制的不适应。在利益网络化的市场经济社会,应构建道德自律与利益引导并重的复合型的诚信生成机制。在此框架下,高校应构建开放、渗透、复合型的会计诚信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