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资讯     
国际财经 日两银行协议组建全球量大银行 日本东京-三菱银行与日联银行公布了总金额约3.99 万亿日元(约合380亿美元)的合并协议。如果这两大银 行合并成功.总资产额可望达到1.8万亿美元,从而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两家公司2月18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 合并后的新公司名为"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相似文献   

2.
2003年的5月份,对于日本的金融界来说是灰色的。日本第五大银行——理索纳金融集团(Resona Holdings)由于资本充足率降至3.78%,低于政府规定的4%,而被迫向日本政府紧急求助2万亿日元(约合200亿美元)资金注入。当然,理索纳也不会过于感到难堪,因为他还有一大帮难兄难弟。世界上最大的银行瑞穗集团公布了日本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亏损额。在截至2003年3月31日的会计年度中,集团亏损额达2.38万亿日元(约合205亿美元),比上一年度的9760亿日元(约合79亿美元)增加了一倍多。就在瑞穗发布亏损的同时,日本第二大银行——三井住友集团、第三大银行——…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以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为首的日本六大银行集团2008财年(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因不良债权造成的总损失估计达1.7万亿日元(约99日元合1美元),是上年损失总额的4.4倍。  相似文献   

4.
王伟 《银行家》2003,(3):62-63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国际金融市场的跌宕起伏,美元汇率的疲软、美国股市的下挫,使得全球投资者的忧虑心理不断加重.与此同时,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状况也不尽如人意.2003年1月21日,全球最大银行集团--日本瑞穗控股宣布,预计截至3月31日的财政年度将亏损1.95万亿日元(约合160亿美元).而德国第三大上市银行--德国商业银行近期则宣布,2002财政年度净亏损2.98亿欧元(约合3.24亿美元),这是该行133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亏损.  相似文献   

5.
在2002会计年度(截止2003年3月31日)终结之际,日本各大银行纷纷发布决算结果。据5月26日公布的数字显示,七家大银行集团最终赤字增加了13%,为4.6万亿日元,实质业务纯收益减少3%。其中,世界上最大的瑞穗金融集团亏损额为2.38万亿日元,比上一年度的9760亿日元增加一倍多;日本第二  相似文献   

6.
按照市场的解读,从2014年1月开始,日本央行将无终止期限,按每月13万亿日元(约合1450亿美元)的规模购买相关金融资产(其中包括2万亿日元的长期国债、10万亿日元的短期国债和1万亿日元的其它资产),这要比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的规模(每月850亿美元)还要大。  相似文献   

7.
孙章伟 《银行家》2005,(9):86-89
三菱东京金融集团虽然不是国际银行业的领跑者,但不乏值得中国银行业借鉴之处。基本情况三菱东京金融集团(MTFG)在东京、大阪、伦敦和纽约上市,业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在中国大陆设立分支机构最多、业务量最大的日资银行。2003年它被美国《环球金融》选为“日本最佳银行”,2004 年被英国《银行家》评为全球第七大银行,2005年10月1日将与日联集团(UFJ)正式合并,组建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Mitsubishi  相似文献   

8.
《中国信用卡》2008,(22):77-77
10月13日,三菱UFJ金融集团入股摩根士丹利的交易达成最终协议。根据协议,三菱UFJ将注资90亿美元获得大摩21%的股权,其中78亿美元为可转换优先股,12亿美元为永久非积累不可转换优先股。据悉,这些优先股的股息年率均为10%。  相似文献   

9.
《时代金融》2013,(16):57
英国《金融时报》5月15日报道称,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简称标普)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中国将在未来两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非金融企业的最大企业债务市场。据报道,标普在报告中预期,中国企业的债务需求到2017年底可能达到18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万亿)以上,占未来五年全球企业5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5万亿元)新债和再融资预测需求的三分之一。报告称,基于更为强劲的经济增长推动债务发行的推断,中国非金融企业到2014年底可能欠债13.8万亿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9日,亚洲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JAL)因深陷债务危机,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之一。有人做过测算,在日航宣布破产之日,其市值仅为137亿日元,约合1.5亿美元,仅相当于一架波音787的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