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庄Ling 《中国外资》2002,(11):40-42
所谓跨国公司总部,在构成上包含着一个庞大的系列,包括跨国公司的全球总部、区域总部、职能总部(研发总部、制造总部、营销总部、采购总部)等。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引进众多跨国公司前来投石门路、设厂开店,曾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时至今日,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研究对跨国公司的招商,不能不首先研究对跨国公司总部的招商;加大对跨国公司的利用力度,不能不重点强化对跨国公司总部的利用力度。在对跨国公司各类总部招商进程中展现的一系列新的矛盾、难点及对策举措,构成了新世纪利用外资模式创新的又一有机内涵。本文以我国利用外资的先行区上海浦东为案例,对跨国公司总部招商的积极意义、策略原则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本刊今年1—2期(合刊)已刊登作者撰写的《E—CBD“立体”招商——新世纪利用外资模式创新之一》一文,此为“之二”。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资》2009,(2):2-2
由36家跨国公司总部共同发起成立的“北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联盟”日前在北京朝阳区CBD公共服务中心正式挂牌。爱立信、西门子、壳牌、丰田汽车、现代汽车、通用电气、摩托罗拉、雀巢等全球著名跨国公司成为了总部联盟的成员。据悉.“北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联盟”成立后将通过定期组织非正式的交流、考察活动,为企业和政府间搭建沟通的平台,传递最新产业促进政策。  相似文献   

3.
跨国投资与经营是当前我国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我国跨国公司融资结构进行研究,探讨优化融资结构的对策建议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一百强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十五家跨国公司与四十六家非跨国公司的融资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与对比分析,讨论我国跨国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燕 《财经》2011,(29)
11月17日,“跨国公司与西部发展机遇投资洽谈会”在京举行.陕西省政府有关领导与惠普、西门子等跨国公司高层交流了在陕投资的意向与政策建议,其中,陕西“西咸新区”再次作为招商重头戏备受瞩目.绑定陕能源被誉为“陕十条”的《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了“在西咸新区五年内有重大投资的企业,可优先参与陕北资源开发.鼓励...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使更多的跨国公司“走进来”,也催动着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本土化”成为中外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分析了欧美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过程及其附加效应和积极影响,由此建议我国企业在海外“本土化”过程中内外兼修,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注重提升企业的价值,从而为实施长远的国际化战略铺路。  相似文献   

6.
东盟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四国(以下简称"东盟四国")在运用税收手段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方面有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本文对比了我国和东盟四国在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方面的税收政策,提出我国应该借鉴东盟四国的经验,把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纳入国家引进外资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汇管理》2005,(12):28-28
目前,跨国公司在上海浦东设立的60家地区总部中有中国区总部6家,亚太区总部10家。随着这些跨境运作的地区总部的设立,对现行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同时,一批集聚浦东的中资跨国公司在“走出去”过程中,也提出了资金集中管理及外汇资金跨境运作的新要求。据外汇管理部门和浦东新区调研.这些要求主要集中在境内资金集中管理和调拨、资金跨境运作,与母公司资金池的衔接、资金流与物流相对分离,非贸易项下资金有效运作和高效管理、规避汇率风险,提供更多金融创新产品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张广荣 《中国外资》2007,(10):70-72
<正>一、我国关于外商投资性公司政策的产生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大跨国公司计划在华投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企业。在初期的实施过程中,外商从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到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合同谈判,办理企业报批手续和注册登记等全过程都由跨国公司总部或在亚洲  相似文献   

9.
总部经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对总部经济颇有研究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弘认为,“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  相似文献   

10.
总部的刺激     
2004年2月,北京市长王岐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道:“广泛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外金融机构、大企业、大集团来京设立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采购中心,发展总部经济”,发展总部经济已经正式提上北京市政府的工作议程。不少专家表示.中国正处于“总部潮”中.“总部经济”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积极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在国务院统筹协调和有关部门指导支持下,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以试点为突破口,于2012年12月正式在北京和上海启动。跨国公司处于银行客户群体的金字塔尖。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涉及境内外两个市场,较长的业务链所产生的高附加值服务,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综合效益。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银行(特别是中资银行)将其纳入战略性业务。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中国”)是最早参与试点的合作银行之一:2012年“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推出以后,汇丰成为首家协助客户实施此项业务的外资银行;2013年,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货物贸易外汇净额结算……  相似文献   

13.
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阿尔卡特、艾默生电气、三得利、三菱商社、埃克森美孚、富士胶片、德尔福汽车系统和霍尼韦尔公司正式在上海建立了地区总部和亚太地区总部。这样,截止到目前,已有近百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上海。 除了跨国公司,国内的大企业同样偏爱上海。据上海币工商局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百大富豪中,有超过70名在上海投资。前10大富豪,除了排名第二的欧亚集团董事长杨斌,以及排名第六的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之外,其余8人均已向上海“报到”。  相似文献   

14.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目的在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不断简化手续、放宽限制,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但对企业后续的金融支持还不够重视,一些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本文拟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的障碍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竞孜 《中国外资》2009,(16):216-217
在世博会这一重要契机推动下,以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核·心的总部经济已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形态,也是上海产业转型和推进“两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笔者服务于外资银行咨询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纵向论述总部经济在上海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上海的区域性优势,并进一步将上海与北京,香港和新加坡作横向比较,分析目前全球经济疲软环境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从而提出推进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郑琦 《中国外资》2006,(8):12-13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东道国的投资实体能否得到法律保护,直接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东道国对跨国公司营运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直接关系到其职能能否快速有效实施。因而东道国的相关法律体系与政策环境及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便成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十分关心的问题。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较低的市场准入壁垒;  相似文献   

17.
杨小薇 《金卡工程》2006,10(9):63-64
“大集中”的收益和困惑 这几年,金融信息化领域最热门的词汇非“大集中”莫属,直接动因在于要借助构建集中信息系统,将传统总分体制分散的资源集中到总部。因为历史原因,我国金融企业的组织架构都是总部——分部模式,业务信息系统几乎都是以银行分行、保险公司分公司、证券公司营业部为主体建立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我国金融扶贫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重新定义了金融扶贫工作的内容并分析其主要特征,分析了金融扶贫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精准扶贫”的背景,对如何继续做好金融扶贫工作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焱 《投资北京》2013,(8):70-72
云集了北京市三分之二以上跨国公司总部的北京CBD,通过跨国公司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将逐步成为跨国公司外汇资金业务结算中心,加速北京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汇改加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进一步促进跨国公司投资便利化进程,2012年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北京、上海就跨国公司总部开展全球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进行改革试点,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在中国设立全球性资金结算中心,推动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在北京、上海落地。  相似文献   

20.
论总部经济战略在区域中心城市的实施——以郑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总部经济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有利于明确总部经济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关联耦合关系。以郑州为例,提出区域性内陆中心城市实施总部经济战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对郑州发展总部经济,希动城市创业能力的提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