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青海湖地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生态脆弱区。我们利用遥感技术手段配合地面调查数据,建立适合青海湖流域的沙漠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流域的沙漠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7497.4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5.82%;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面积4569.8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03%;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面积546.4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07%;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816.6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8%。气候与土壤结构是青海湖流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提高对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认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长江全长为6300km,横贯祖国大地东西,整个流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雄厚,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但是,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整个流域,尤其是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达56万 km~2,占流域面积的31.1%,每年有50亿 t 泥沙通过宜昌。与此同时旱灾、洪灾、泥石流连年发生,受灾的程度有增无减,上游一遇暴雨,地表径流加大、加快,  相似文献   

3.
川中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中部丘陵地区,地跨84个县(区),土地总面积12.1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3%,人口63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1.1%,是我国典型农业为主的地区之一。 一、川中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甘肃是一个多山、多沙、多灾、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稀疏、生态条件差的省份。在全省国土面积中山(沙)区面积达90%以上,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 左右,最低不足40mm。全省荒漠化面积31.2万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68.5%;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8.9万 km~2,每年分别向黄河和长江输入泥沙5.18亿 t 和0.5亿 t,占黄河、长江流域年输沙总量的1/3和1/10。因此,甘肃林业生态建设不仅对本省社会经济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松嫩流域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嫩流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目前,松嫩流域已成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不仅影响粮食生产,而且泥沙淤积河道,恶化环境。给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6.
湖南水土流失情况及治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水土流失情况及治理的建议魏再勋(湖南省水利电力厅)1水土流失分析1.1水土流失现状湖南省水土流失的面积为4.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0.8%,占可能发生流失坡面面积的30.1%。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水蚀,属全国水力侵蚀为主的一级类型区和南方山...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米毁林违法犯罪现象比较严重,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森林资源遭到破坏而引发和导致的自然灾害多有发生,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门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不能不说与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有关。据1957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为36.38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ZO.2o。。但仅仅3O年之后,1986年,森林覆盖率就减少F一半多,仅剩10%,水土流失面积猛增了1信达73.94万km2,占了流域总面积的41%。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森林的法律法规,政府也三令五申地强调保护森…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水土流失治理的进展(一 )水土流失治理的总体进展最近 50多年来 ,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 2 0 0 0年底 ,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7.41万平方公里 ,占同期水土流失面积的 2 3 .82 %。其中 ,兴修梯田 1 475.2 1万公顷 ,筑坝淤地、治沙造田 2 57.2 2万公顷 ,  相似文献   

9.
綦江县水土流失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对綦江县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双重压力,退耕还林、坡改梯工程势在必行;应用统计数据对綦江县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綦江县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加快山区综合开发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 km~2,每年流失的土壤量约50亿 t,因水土流失而报废的水库、山塘库容累计达200亿 m~3;荒漠化面积每年以2460km~2速度扩张。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山区承担的重要使命,总结了两年来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工作的成功实践,对下一步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需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用地规划和布局的合理性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因此对于建设用地承载力的研究可以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以大连庄河市陆域范围为研究区,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运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方法及重分类技术,利用多指标聚合评价对研究区建设用地承载力进行评分并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高级承载力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14.25 km~2,中级承载力建设用地总面积为776.22 km~2,低级承载力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 803.83 km~2;研究区北部、南部及中部建设用地承载力评分分别集中于0~14、0~49和49~186;步云山乡受高程因素约束,建设用地承载力水平最低。本研究的结论可以对大连庄河市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城乡开发建设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索大型露天煤矿区景观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为矿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研究方法:SWAT模型、景观格局指数、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18年,平朔矿区整体上的水土流失程度加深,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包括排土场在内的矿区中部。(2)景观各子流域的斑块密度、边缘面积比、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欧几里得最邻近距离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平均斑块大小整体上呈增大趋势,连通度、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和回旋半径标准偏差变化较小。中部矿区和西部城区斑块变大,斑块空间分布更加集中且不均,破碎化程度变小。(3)所选景观指数能有效表达水土流失,其中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能力最强。研究结论:景观指数能有效表达水土流失,应合理规划,使景观格局向着抑制水土流失的方向发展,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一、农林牧 黄土高原是以农为主,还是以林牧为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些同志主张大力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有的则明确提出以林牧为主,也有不少同志认为粮食还要摆在第一位。 我们赞成黄土高原要努力提倡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干旱、水土流失、缺粮是这个地区的三大矛盾。其中,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使本地区损失大量的肥土与土地,而且给黄河下游地区带来巨大的危害。森林草地对减少水土流失效果显著。如固原县的土壤侵蚀模数,灌木林地为375T/km~2,草地为520T/km~2,平缓耕地为2,000T/km~2,而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青藏高原涅如藏布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流域水土流失特征为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面积广、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讨论了高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定量刻画植被对土壤侵蚀的控制效率对区域水土保持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者多采用土壤保持量指标来衡量植被对土壤侵蚀控制效率,然而该指标强烈的受到区域潜在土壤侵蚀量影响,从而导致低估或高估植被对土壤侵蚀控制效率。本研究在土壤保持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壤侵蚀控制指数,并将该指数应用于延安麻塔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评估中。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控制指数比土壤保持量在区域土壤保持功能评估中更能有效的在流域尺度上侦测植被对潜在土壤侵蚀控制效率;(2)麻塔流域植被总体上具有较高的土壤侵蚀控制指数(均值为0.92);(3)土壤侵蚀控制指数主要受到植被和坡度单独作用的影响,两者能够解释侵蚀控制指数84.11%的变异来源;(4)由于麻塔流域潜在土壤侵蚀量较大(114100 t·km~(-2)·a~(-1)),导致该区仍然具有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8200 t·km~(-2)·a~(-1)),因此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必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山西省水土流失现状,指出了治理重点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水土流失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坡耕地水土流失已对我国危害深远,与此 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过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对以上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根据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提出了相关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淤长型海岸滩涂水土流失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徐向红 《水利经济》2002,20(6):58-61
从土壤、风、雨、潮等方面对江苏省海岸滩涂水土流失进行分析,认为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滩涂土壤抗蚀性较差,容易遭风蚀、雨蚀和潮流侵蚀。列举了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包括河渠淤塞,堤坝、道路被毁等。从生物、工程和管理等方面提出防止滩涂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利经济》1992,(1):22-25
河南省地处中原,总面积16.7万km~2,耕地1.05亿亩,人口8560万人,粮食产量达300亿kg。地跨江、淮、黄、海四大水系(长江2.72万km~2,淮河8.83万km~2,黄河3.62万km~2,海河1.53万km~2),除黄河流经本省外,其他河流均发源于本省南部、西部和北部山区。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多年平均雨量近800mm,其中北部600mm,向南递增  相似文献   

20.
鸡鸣公社位于大巴山南麓,地势陡峭,是城口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社总面积12.2万亩,其中森林面积2.3万亩,复盖率19%;水土流失面积9.6万亩,占总面积的79%.主要是面蚀,其次是沟蚀,还有崩坎滑坡、农耕外的机械侵蚀.流失量以农耕地为最多,年均每亩流失表土36—45吨;林地、草地5—15吨;年均崩坎滑坡36处(次),崩塌土石12.5万吨;农耕外的机械侵蚀,即烧制陶器、砖瓦,采矿、修路等,每年损失泥土10万吨以上.致使该社部分地方岩石裸露,地貌变形,社内"汛河"河床增高增宽.在解放初,平时举足可过,涨水期也只需用4米长的木板搭桥,而今河床增高1—2米,河流断面扩展为34—47米.今年雨水多,降雨强度大,仅上半年即冲毁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