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理性化与官僚化是现代性的基本标志,它们几乎支配了现代社会的所有领域,但科层官僚化为民主与自由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中国当前行政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科层制弊端与官僚主义的结合,但科层制对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还是有重要价值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借鉴科层制的合理成分,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推动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中国人寿的工作实际,深入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国人寿改革发展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针对商业保险的经营目标要求,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分析研究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确立中国人寿价值定位的指导意义和一致性,明确提出了在工作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 中国实际与西方借鉴的关系 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改革的多样化模式,决定了中国机构改革的独特走向:既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在对西方成功经验的借鉴中迎合世界潮流。 中国机构改革的民族特色是由中国特有国情的复杂性决定的。首先,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决定了中国机构改革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行政体制的发展,本是基于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然历史过程。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模式应该是在自己的现实土壤上自然地“长成”,而不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人为地“制造”而成。因此,中国机构改革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把国有企业从计划体制下的政府下属行政单位转变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性主体,要实现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变革,中国的国有企业必须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1)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2)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3)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改革。而企业领导者、管理者的素质是能否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存在过度行政化,行政权力凌驾学术权力之上;行政官僚化,机构臃肿不堪缺乏服务意识;缺乏协调性,沟通不够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既有政府教育体制落后的阻碍,也有高校内部制度不完善的制约,还有人员素质因素的影响。为改变现状就必须创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重点突出三个方面:改革教育体制,解决过度行政化问题;构建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发挥人的作用,提高行政管理者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6.
社会管理创新已提上中国行政改革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战略的重要步骤。社会管理创新需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格局、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人才建设几方面着手,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进行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7.
行政审批是政府对市场和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的前置性管理手段。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我国在行政审批改革中设立了减少审批项目、规范审批行为、实现制度创新和推进依法行政的改革目标。但根据力场分析理论,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由于对相关主体利益的重新分配造成改革力场中存在驱动力和制约力。通过研究改革中决策者、执行者、受规制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取向,可以获知驱动力和制约力的强弱,并推算出制度变迁的方向。为了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够顺利推行,还需进一步分析制约力存在的方式并寻求相应的突破策略。  相似文献   

8.
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需要行政,但不需要"行政化",大学"去行政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大学"去行政化"的根本是去"官僚化",消除"官本位"思想,抵制官僚作风.  相似文献   

9.
高校管理行政化在外部表现为政府对高校的管控,表现在行政机构设置和行政等级两个方面;在内部,高校管理行政化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官僚化和学术权力被空置。基于提升办学水平、实现自主办学、行政体制改革以及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要求,需要在高校管理中去行政化。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需要树立服务型管理理念、增强高校的自主办学权以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0.
行政管理专业的“经济行政”特色,是我校基于该专业的历史资源和学科资源,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尤其是专业建设的需要,经过近30年积累、探索所提出的专业特色建设目标.通过专业建设教育实践、专业领域社会实践以及高等学校相关经验的检验和对比分析,初步证明这是一条经验比较可靠、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切合办学实际的务实创新之路,值得探索.文章根据专业特色的形成条件、支撑体系、建设经验,结合“经济行政”特色的建设过程,对专业特色建设做出经验总结、前景展望和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的一个国家推动实施经济转型,绝非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体制变更过程,而是体制变革与社会转型、改革与开放、市场驱动与行政主导的一支双重变奏曲,中国经济改革的复杂性也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行政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但同时 ,随着改革的深入 ,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行政改革陷入困境之中。行政体制转型中出现的制度短缺现象是理解这一问题的一个视角 ,制度本身的独特性质、制度供给意愿和能力的不足使行政改革的成本过高、步伐过小 ,行政改革的实际效果与其意愿供给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只有依靠全面的制度创新 ,才能摆脱行政改革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乡镇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镇"作为国家依法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管理农村行政事务和为农民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通行做法.但在中国,自秦朝至清末的两千多年,"皇权止于县政",乡里制度集中地反映了宗法性与行政性的高度整合.历史上许多朝代的乡镇建制规模、组织原则、层级划分、职能定位、机构设置等等远不像县政权那样整齐划一,表现为地域性、宗法性、自治性、间断性、跳跃性等等特征.进入20世纪的100年,"乡镇"虽然成为我国县以下的地方行政建制,但是一直存在着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乡镇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互相脱节的严重问题.因此,我们应站在政府体制创新与经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乡镇改革的基本方向,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科学地、审慎地对待"撤并乡镇"的问题,决不能再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30年的渐进改革中,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体制平稳转轨的目标,而且渐进式改革对于中国的影响远远超出经济领域。这都归功于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收入剪刀差概念,基于社会主义视角厘定中国目前存在的个人收入获得与实际付出存在背离的状况,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社会主义本质来考察中国当前存在着收入剪刀差。由于中国社会传统心理、行政方式导致的剪刀差历史和非经济因素等导致社会对收入剪刀差承受限度有限,因而必须进行预先压缩,这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必须将国有企业塑造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然而 ,随着改革条件的变化 ,国有企业存在着巨大的改革成本。以债转股作为切入点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提下,从宏观层次上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调整,对国有企业进行重新定位,即科学界国有企业在不同部门和领域的去留。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市场构造产生的巨大改变,我国政府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促使行政管理体制持续改革。并且,这也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有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渠道。要求在深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确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同时根据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特色,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文主要探究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版权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版权行政管理改革的滞后性特征逐渐显露,并成为版权业健康发展的约束瓶颈。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对我国版权行政管理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在版权行政管理中引入市场化的政府工具、以企业家精神重塑行政文化等具有新公共管理特征的措施可望为提高我国版权行政管理效能提供新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20.
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为目的、深化市场运行体制的开放和政府管理服务制度的改革,目标是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潜能,鼓励创业就业,培育社会诚信,形成开放包容有序和有制衡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运行服务体制和机制.新一轮改革的核心,是形成以企业家为主体的市场运行体制和体系,以负面清单理念和原则来推动建立以公平公正开放包容为导向的商事制度的改革和相应的政府行政管理服务制度的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关键是放权还需简政,减少冗员和多余行政层级,轻赋薄税,打破行业垄断,实施宽进严行,建成开放、自由、包容、制衡、法治、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地区协调发展为导向,协同推进环保、土地、财政、金融、税收、户籍、社保等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制度改革,目标是汇成社会改革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