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将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既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核心素养,又可以传承和创新乡土文化。基于乡土文化的园本课程在内容上注重增加幼儿园课程的适切性,环境创设上强调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实施过程中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获得。要把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通过增强教师的专业意识和能力,搭建区域课程资源开发共享平台,促进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文坛中,贾平凹被认为是最坦诚、最具探索精神的乡土作家,他以农民身份、民间立场为出发点揭示了乡村生活的变化和乡村文化的嬗变,作品中展现出浓重的乡土情结。贾平凹小说的乡土情结与秦文化的熏陶、乡下人意识、边缘人身份等密切相关,表现为对商州自然风光的赞美、对乡村世俗心理的批判、对乡土文化的反思等。  相似文献   

3.
乡土文化教育开发是对乡土文化教育实践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提升,为乡土文化教育能够深入和科学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对乡土文化教育实践案例的梳理和提炼,乡土文化教育开发一般有"整体推进式""植根式""以点带面式"三种模式,具体流程可分为基础分析、目标定位、方案设计、实践推广等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4.
乡村艺术教育是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主要探究乡村艺术教育中乡土文化传承问题,包括农村地区文化传承意识不足、乡村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乡村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并提出要加强乡土文化传承教育的宣传与普及,提高乡村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优化乡村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促进乡村文化的多元发展。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乡村艺术教育的数字化建设,拓展传承渠道,提高传承效果。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乡土文化传承和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文化观追求一切从文化出发,最终促进文化的发展,对乡土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前,在社会转型和变迁的过程中,乡土教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文化危机。乡土教育要传承的文化根脉趋于弱化,乡土教育要营造的文化氛围日益冷淡,乡土教育要创设的文化情境濒于陷落。基于此,创新文化传承模式,激活社会、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重建文化情境是大文化观视域下引领乡土教育的文化转型之道。  相似文献   

6.
研究在明确乡土文化和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借助A园田野日志的梳理而建构了A园园所志,深入挖掘了A园乡土课程文化建构的三个层次及其必备能力,以日常生活、社会和文化互动理论阐述了这一过程,进而探讨了推动乡土课程文化持续发展的社会、幼儿园及家庭等各因素,其中园所因素内涵着园所课程传统、园长及其管理团队、教师的文化自信三个子因素;社会组织、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结成的"共同体"是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发展之本,园长和教师是共同体的核心,由此而形成"一核多元"的共同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乡土是当地文化和本土特色的显现。乡土景观元素来源于乡村生活、来源于自然,取自于特定地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新时代的背景要求下,景观设计师要通过对乡土景观元素理解、研究、提炼,从而在景观设计中更好的利用乡土景观元素。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从农村中走出的作家,刘震云一直试图对乡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在他的小说中,对乡村文化中的关系、权利和历史进行了深刻而独特的思考,他所反思的是农民文化历史观中对人精神禁锢和毒害的部分,也就是乡土社会里几千年来封建传统的官本位文化和现实功利精神。  相似文献   

9.
闽台民间具有厚重的宗族乡土意识,通过修谱、标榜郡望、堂号,修建祠堂、宗庙、会馆,举行祭祀、合食会食、迎神赛会等活动来体现亲和力,进而团结、帮助、保护同族同乡之人;其负面作用是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各宗族、地区产生分裂和对立,甚至发生械斗。闽台宗族乡土意识根源于小农经济,历史上的移民特征,使之更为强烈。当今我们应该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让宗族乡土意识为和平统一的祖国大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两岸乡土小说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镇,而作为乡土小说中重要概念之一的"乡愁"却一直缺乏明确的界定和论述,大部分情况下都被理解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感觉。但实际上"乡愁"的内涵并不仅仅是对故土的人与事有所眷念那样简单,其实质是一种意识的集合体,包含着除乡恋情结外的生命意识、生存意识、人性高度和社会思考等多方面的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