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建国 《市场论坛》2005,(9):142-142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今年2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相当于2002年美国的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然后再用50年,进入世界前10名。  相似文献   

2.
数字     
《商务周刊》2009,(3):18-19
1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报告依据2005年世界各国的指标数据.认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世界排名第7,居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报告同时还指出,截至2005年,中国的文化生活现代化指数位列世界第57位,文化竞争力指数居第24位。  相似文献   

3.
新华 《市场周刊》2005,(15):46-46
2005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世界GDP增速将达到4.3%。中国经济在完成结构调整后。会进入良性增长的轨道。估计今年国内GDP增速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贸易》2013,(1):40-41
问题一:[英《]金融时报》(2012年12月13日):中国狂热购买粮食,政策"红线"松动?自从30年前进入高速经济增长期以来,中国就面临其与日俱增的食物需求将导致全球粮食短缺的警告。大规模进口已令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和大麦进口国,玉米和小麦进口也分别进入全球前10名和前20名。  相似文献   

5.
<正>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既是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新战略思想的自觉认同,又是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道路的正确选择。因此,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顺利有效地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崛起的印度     
《国际市场》2007,(10):30-33
主持人:中国和印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历史悠久,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也都各自传承了本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说起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许多中国人都会觉得其名其文如雷灌耳。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万里迢迢前往印度取经,也为彼时的印度民众解读中国的民族心灵架构起了一座精神的桥梁。目前,中国和印度都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也都在探索现代化之路。所有这些,为我们深入了解崛起中的印度拉大了视角,廓开了视野。[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能源已经越来越成为全世界的战略问题,围绕着能源的国际争夺越来越激烈。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插手中东事务,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控制那里的石油资源,进而控制全球的石油供求。中国经济自2005年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以来,再次遭遇能源瓶颈的阻击。未来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国际市场极大的不可预测性,将给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阴影。中国政府计划,在本世纪前半叶,力争用三个15年的时间,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周文  叶蕾 《消费经济》2023,(5):3-11
中国式现代化为数字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力量。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揭示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数据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更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平台经济竞争的垄断性、数实融合的结构性失衡、数字鸿沟引起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等仍是阻碍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其次重点加强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着力化解数字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数字经济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9.
当前,为了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要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统筹安全与发展,亟需加快构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文阐释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意义,基于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机理分析,提出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加强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巩固技术支撑建设;推进“数实”深度融合,重塑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0.
对流通现代化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进二十一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商品流通,作为经济的重要部分,理所当然地要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新课题,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应当对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文提出几点看法,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石化集勘探、炼制与销售上、印、下游一体化的跨国能源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日益提高,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中国企业世界500强的排名逐年上升,2009年以207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进入总榜单前10名,跃居第九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GDP占世界总GDP的4%,世界排名第六,按8%的增长速度计算,两年之内中国便可超过英国,挤身世界前五名。中国,21世纪最具潜力的全球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记得当初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进入世界前10名时,各媒体都热炒了把。去年,我国的进出口额超过8000亿美元,已列世界第4名,媒体的动静并不大。这是因为已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相似文献   

14.
邹骏  张云霞 《商业时代》2014,(32):43-45
现代化是世界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18世纪中期,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国家陆续通过工业革命进入了现代化进程,并产生了一系列经典理论,这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一个多世纪努力,中国现代化有了质的飞跃。但是,面对新的国内外环境,能否加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正确分析人地矛盾、选择最佳路径、培养顶尖人才,将关乎到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成与败。  相似文献   

15.
流通现代化,是与我国各项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它是借鉴世界流通现代化的精华,体现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将是一个艰苦探索、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尽管地球年复一年地在围绕着太阳公转, 过了2005,又来了2006,可中国与中国经济却不会这样地年复一年周而复始。2006年的中国经济,不会与2005年的中国经济唱着同一首歌。 2005年中国经济保持了9%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是中国经济以8%以上的势头,持续高速增长的第10个年头。2005年的中国经济仍保持了强势经济的所有特点,中国经济继续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世界经济的强有力的发动机。2005年,尽管笼罩全球的石油危机继续升级,美元持续走软,尽管反恐之战战火继续蔓延,甚至有越燃越旺之虞,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建设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承载体——城市,在发展中承受了不可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第二个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我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入世,意味着我们真正以一个强者的身份步入世界经济,拥有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入世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更强大的挑战和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已经开始进入了“信息经济”的时代。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激烈竞争和日益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企业的根本出路是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这已是人们的共识。但是管理如何细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如何“硬化”?管理手段如何强化,却是一个长期以…  相似文献   

19.
大投行中国指南200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铭良 《新财富》2003,(5):50-53
全球优秀的投资银行集中于欧美国家,而中国现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位居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客观上已经提供了世界一流金融机构的成长空间。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第一季度,华夏证券、光大证券与招商证券等中国内地投行在亚太区股票承销排名中位居前10名。这预示着海内外投资银行的华夏征战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20.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发展史看,一国要实现现代化,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城市化。现代化既是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雄厚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的过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以城镇化为依托。中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阶段,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