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学回国人员为黑龙江省的科技进步和经济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黑龙江省为海外学子构建了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黑龙江省力图进一步加大引进高端人才力度,实施高端人才带动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留学回国人员聪明才智,使其在建设创新型省份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要言备忘     
“不管海外学子走到哪里,祖国都惦记着你们” ——10月25日和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时说,我们的海外学子都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欢迎你们学成以后回国创业,也欢迎你们以各种方式报效祖国。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量过多” ——10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副主任  相似文献   

3.
海外留学人员是一批掌握国际高端知识、技术并具备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佼佼者,因此,旨在探究国家对于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相关政策并对留学人员创业意向进行探索,以期为加大引进海外的杰出留学人员的工作力度,加强我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对海外留学人才的重视,收集各留学人员的创业意向,作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战略调整等方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制定降低“绿卡”门槛政策构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综合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赵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2日在全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人才引进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尹蔚民提出,要以“千人计划”为龙头,鼓励各大国有机构、各类企业和园区拓宽视野、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人才管理部门是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层次留学人才归国后管理问题,成为一个急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吸引留学人才,为海外学子回国工作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侨务工作的实际,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我国人才利用的政策调研,对国内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的管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国际创业是以实现组织价值创造为目标的跨越国界的创新性、超前行动性、冒险性行为的综合。国际创业的主体不仅局限于发展成熟的大型跨国企业,成长型的民营中小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也积极进行海外市场的开拓。国际创业企业通过向特定的顾客群体提供特定的产品来实现价值从企业向市场的传递,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品牌的塑造。以上海曼尼陀家纺有限公司在北美地区创立ManitoSilk&Linens为案例分析,从品牌差异化定位的视角看中国家纺企业的国际创业。  相似文献   

7.
李凤发 《大经贸》2006,(7):34-39
中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项目官员,赴加拿大的首批留学生,海外大型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加拿大首位华裔外交官,最早回国创业的成功者……在很多人眼里可望不可及的角色,王辉耀都一一扮演。他以完美而特殊的履历,成为中国“国际人”的成功样本。  相似文献   

8.
尹娟 《理财周刊》2004,(10):56-57
伴着海外学子的不断增加,学费和生活费的国际划转成了许多家长的日常业务,办理留学汇款的方式主要有电汇,票汇,国际借记卡,国际贷记卡四种,本刊就对四种方式的特色和收费情况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欧洲,有50万华人,其中80%是温州人。王寿松的经历,是温州人海外生存发展的一个缩影。独闯荷兰,扬名欧洲,然后再回国创业,造福桑梓,三十年波折磨难,其中甘苦,王寿松给我们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0.
6月27日,2012中国“海创周”在大连开幕,自2000年首届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举办至今,中国海创周已成功走过12年的历程,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的重要平台,并实现了从“立足辽宁,辐射东北”到“立足辽宁,服务全国”的定位升级。  相似文献   

11.
5月22日,北京,一场关于海外上市的资本盛宴正在举行。来自英国伦敦创业板、新加坡交易所、加拿大多伦多交易所三大海外证券市场的业界精英“同台竞技”科博会,举办签约及专场推介活动,力邀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此前一天,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纳斯达克、日本东京交易所及香港交易所的高层人士出席了在京开幕的第七届北京科博会并现场演讲。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是否会影响企业国际创业海外市场选择是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文章在相关文献基础上,以国际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为研究视角,提出相关假设,并以京津地区中小国际创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利用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进行国际创业机会识别对企业海外市场运营绩效影响显著;对海外市场目标国的选择虽然不受地理、文化及心理距离影响,却受语言距离显著制约;同时企业年龄及企业家从业经历也成为利于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进行国际创业机会识别的显著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结论将对企业家或创业者海外市场商机获取方式及海外市场选择战略规划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俞孔坚怀揣着自家门前的一捧乡土走上求学之路,在美国事业有成之后,毅然不顾全家的反对回国创业,建立自己的景观设计公司——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最初的几个人,20多平方米的研究员工作室到200多人的北京上地创业大厦一层办公区,最后到北大科技园。这种跨越式发展背后的支撑是,每年完成的项目都有30%的增长,平均一年完成项目上百个!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需要推动“新三板”市场扩容,优化创业板和中小板,完善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为核心的创业融资体系,依托“国际板”建设吸引海外红筹股回归,壮大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社区银行等途径,构建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的多层次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张玲玲 《浙商》2011,(23):70-71
30年前,郭胜华怀着“挣到十万块钱,就回去做村长”的梦想到海外发展。如今对已经成为当地人创业偶像的他来说,帮助他人共同致富成了做企业的根本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6.
态度     
“在美国,我知道未来什么样,我会买部车,有能力买房子,可以完成我的美国梦。但我不喜欢太容易预见未来。回国,正因为未来什么都可能发生。” ——29岁的上海服装设计师宋进进说。10月16日的《华盛顿邮报》指出,中国的“出国热”开始变成“回国热”,大批海外留学生学成之后选择回国创业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曾经出现过留学潮,近几年又形成了归国潮,大量的“海归”人才怀揣理想回到祖国,各地政府也运用各种手段和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但为什么海归人才创业成功的几率并不高?本文分析了海归回国创业的背景和原因,客观审视了海归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指出其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障碍,最后对海归人才应如何顺应局势、扬长避短、克服障碍、取得创业成功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蓓华 《商务周刊》2009,(17):84-85
对我们中国企业而言,处在全球化的不同阶段,对海外员工福利治理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因而所采取的行动也会有所差异。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在通过国际业务部门开展跨境业务的第一阶段,企业以向海外短期派遣中国员工进行商务活动为主,这时主要考虑的是员工人身安全和健康风险规避的问题,可采取的福利手段包括安排足额的海外人身和医疗保险保障,以及紧急救援服务;当企业开始设立海外代表处,  相似文献   

19.
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当然值得欢迎。然而,刻意地用种种优惠措施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只能惯坏这些创业者,使他们无法直面无情的市场竞争,轻易就当逃兵。  相似文献   

20.
邵仙墙,39岁,湖北钟祥人,大学毕业后下海创业,几经周折,把钟祥的土特产葛粉卖到日本,在日本留学回国后,他婉拒了几家合资公司的盛情邀请,权衡再三,他选择了在武汉进行二次创业。公司员工都佩服邵仙墙的“执着”,一位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企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邵总总是认准了方向,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