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式如何关系到内部审计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文章分析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现状及各种方式的利弊,探讨了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关系,指出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层次越高,内部审计工作越有保障.  相似文献   

2.
周波林 《经济师》2011,(11):187-188
当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对审计本身有认识上的偏差,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审人员的素质达不到内审的要求,内审范围狭窄、内容过于单一,内审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提高院校职工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拓宽审计范围,改进内审工作方法,加强内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群 《时代经贸》2006,4(11):40-41
我国内部审计从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工作重点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本文就其成因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内部审计是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地勘单位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逐渐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致使内部审计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职能和发挥其作用。本文就当前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须从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改革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4)
在中国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步步完善中,内部审计慢慢成为企业管理体制的重心。企业的有效内部控制与监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想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机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继续完善,这些因素会干扰内部审计的控制与监督。怎样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这也将是企业急需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内部审计、内审的组织和规划、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中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企业财务审计、现代企业完善内部审计的措施和建议等方面开展论述,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个与之相称的内部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6.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美国对上市公司实施财务报表审计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双重审计,其他国家开始仿效美国,实施类似的制度.本文在分析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变迁及具体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程序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对我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借鉴意义.认为我国应加强内部控制研究,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鉴证准则;注册会计师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以审计委员会为核心的内审监督体系的作用。内部审计应积极参与公司的风险管理,以内部控制制度为重点,加强公司各项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相继爆出了会计造假和舞弊丑闻,使得人们对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了疑虑,企业的会计舞弊及针对舞弊行为的舞弊审计也就成为社会公众和会计审计界关注的热点。从财务舞弊的内容及方式出发,指出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等是防范财务舞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殷雨 《经济研究导刊》2009,(11):166-168
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及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要想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中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就要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适应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应放在加强对人的控制、提升会计管理水平、促进内部审计创新、提高风险防范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应加紧解决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于1984年,是在政府审计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于政府审计的组成部分,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都是在政府规定下完成的。与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建立的历史不同,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审计的羽翼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丧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展缓慢,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相比,内部审计不论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的数量和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手工收集的风险投资持股及其属性特征数据,基于审计风险的分析逻辑,系统研究了风险投资、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与非风险投资持股公司相比,风险投资持股公司的审计定价显著更低;(2)从属性特征来看,风险投资的控制属性显著降低了审计定价,而联合属性显著提高了审计定价;(3)在抑制审计风险、降低审计定价方面,风险投资持股与内部控制质量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文章研究表明,风险投资持股在审计市场上发挥了显著的治理效应,因而强化风险投资机构的增值服务和监督职能,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秦娜  韩冉冉  张春艳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144-147,193
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的衡量首先源于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评估,那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是否会对财务舞弊与审计意见之间相关性产生影响呢?选取2006—2008年因财务舞弊被处罚的76家上市公司和对应的76家非舞弊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分析发现,审计师在出具标准意见时,对发生财务舞弊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要求比非舞弊公司要高。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欺诈案已成为影响投融资市场的公害,主要动因是公司管理层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获取超额经济收益,利用审计不严格、责任不明晰、法律规定不完善等条件,采取虚构资本、虚构收益、关联交易等手段,欺诈公众和社会。必须完善《刑法》相关规定,强化对个人责任的追究;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完善独立审计制度,实行审计连带责任;实行行业协会制度,加强独立董事权力,强化公司内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丽英 《经济与管理》2011,25(10):67-70
内部控制审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中国于2002年才开始建立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由于中国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起步较晚,在运行中存在主体单一、相关规范缺乏强制性和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的联系,加快培养内部控制审计复合人才,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审计进行整合,有效控制风险,使其业务有序、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15.
美国会计改革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升元 《经济经纬》2003,(3):99-101
从2002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状况看,我国必须进行会计改革。美国的会计改革经验对我国有明显的启迪作用,我们可参考美国的做法:(1)完善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2)完善法律体系,加大监管力度;(3)完善独立审计监管体系;(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审计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效的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销稽查是电力营销工作内部控制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由于目前中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稽查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从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四个方面系统性地研究如何构建高效的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稽查管理水平。在稽查系统内施行垂直管理,同时构建电力营销稽查、电费计算和电价监管“三位一体”的稽查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电力营销稽查的作用,形成有利于规范、高效、有序稽核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产管理方式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抽样技术基本停留在标准型抽样阶段,且不能做到实时监控,导致许多企业管理上的漏洞不能及时发现,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将连续型抽样方案的特点和实施的具体要求,与企业内部审计的特征、职能相对比,发现连续型抽样方案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是具备可行性的。结合审计案例,对其原有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对比,发现运用连续型抽样,不仅可以对企业的运营实现实时监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工作人员犯错的几率。对企业内部审计抽样理论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连续型抽样引入企业内部审计,对扩大连续型抽样的应用范围,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为投资者创造利润,使投资者获得回报,是资本市场铁的定律。因此,完善上市公司的结构治理,深化发展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保障中小投资者资本安全,已成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针对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状况,阐述了如何应用现代审计技术以保证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和委托代理理论,在价值分配视角下,阐释了生命周期演进过程中高管效用敏感性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高管激励机制运行特征,构建了高管激励契约最优动态配置方案,并利用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高管激励契约体系对企业价值分配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成长期和蜕变期,高管薪酬激励能够有效抑制代理成本;而高管声誉激励机制仅在企业成熟期表现出对代理成本的抑制效应;生命周期各阶段内,控制权激励均未发挥显著的治理作用,相反在蜕变期,控制权沦为高管挖掘私人利益的工具。因此,改善薪酬激励期限结构,提升声誉激励和高管市场约束的持续性,构建高管控制权管理制度体系是实现高管激励契约最优动态配置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代理成本、管理层持股与审计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导致了股东和管理层之间严重的代理冲突。上市公司降低代理冲突的主要途径是激励与监督,其中,管理层持股和审计分别是内部激励和外部监督的重要方式。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审计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计质量。文章基于代理成本的角度,采用2005-2009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和稳健最小二乘法研究了代理成本、管理层持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代理成本高的公司会寻求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倾向于聘请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层持股能起到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作用,减少代理冲突,从而降低公司对外部审计质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