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锋精神是时代孕育的精华,犹如年代久远的美酒,经过时光的洗礼,日益香醇浓郁。它感染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尤其是新时代的高校学生,亟需雷锋精神的养润。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活动常态化"已经迫在眉睫。高校是传播和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阵地,本文着重从学生党组织建设出发,探讨了其通过自身建设,不断探索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建设的途径,使得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人的心里,3月5日是一个温暖的日子。1963年的这一天,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3月5日就成了"雷锋日"。学习雷锋精神,就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行动。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民族对道德传承的精神追求,传递了人与人间互助友爱的真情,寄托了人们对于"好人"雷锋的期盼。  相似文献   

3.
彭闻 《上海国资》2010,(8):84-84
这可能是中国人最需要读一读的一本书。 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像遗传基因一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作者楚渔先生继承了鲁迅、柏杨等人对国民性进行反思的传统,对中国近现代落后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思维模式的落后是根本原因,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王益 《宁波通讯》2013,(4):48-49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就像一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种子,在神州大地生生不息,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奋斗。在3.5学雷锋日来临之际,本期刊出我们身边的宁波籍"活雷锋"——孙茂芳专访,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他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23年,然而他的名字却像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一样,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6.
在美丽富饶和鲜有污染的内蒙古和大兴安岭密林深处,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鲜为人知又风俗奇特的“马背上的民族”鄂伦春,他是中国五小民族之一,也是独有的稀少民族,他一代又一代地靠着一杆枪、一匹马、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逐着獐狍野兽,游猎在茫茫的林海之中,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他们才开始走出白桦林,走兴安岭,开始耕半猎的定居生活……  相似文献   

7.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斗转星移,移不走雷锋的魂灵;岁月流逝,逝不去我们的热忱。雷锋这个名字曾经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古老的中国正在蓬勃发展。我相信,在世界更多的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他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指南。因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与幸福是不能缺少雷锋精神的。雷锋同志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为中华留下一段不朽的诗篇,雷锋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生活中,像雷锋一样的好人也很多。  相似文献   

8.
柏沛禹,这是Tradesparq公司总裁兼创始人Brian Hager的中文名字。"我们团队里面基本上都是中国人,有一个创始人也是中国人,所以Tradesparq不算是100%的老外成立的公司。"柏沛禹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的夫人是中国台湾人,家在中国上海,在中国已经工作了超过7年时间,所以他了解中国。他认为,经商最重要的是信任;在中国经商,解决信  相似文献   

9.
《宁波通讯》2013,(5):56-57
2013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50周年纪念日。乍暖还寒的初春,我们的志愿者社团、学雷锋小组等纷纷走街道,进社区,吹响了学习雷锋的集结号,以此来弘扬雷锋精神,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宁波是一座充满爱心的滨海之城,有着35.9万注册志愿者和许多不知名的爱心人士常年坚持开展学雷锋行动,把爱心点点滴滴地撒播在甬城的各个角落。雷锋精神在我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激励着一代代人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10.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总体的生命价值取向,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有阶级以来就一直存在,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一种灌输方式和手段.而这些意识形态会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价值取向.就传统社会、 现代社会和新时期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国家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对生命价值取向加以思考,即能把握当代中国人的思想特点,不断加强和改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一年,他才42岁。焦裕禄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兰考人。现在,可以告慰英灵的是,一个新兰考,已经矗立在了豫东大地上。  相似文献   

12.
雷锋的爱岗敬业精神体现为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雷锋对待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把个人的事业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革命需要我炸碉堡,我就去学董存瑞,革命需要我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保证听党的话,服从组织调配。”雷锋短暂的一生是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一生。雷锋的职业选择完全是根据国家的需要,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甘心当成一块砖,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增瓦,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这种敬业精神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雷锋在工作上还表现出了一股“钉子”精神的“钻”劲,他业务水平高,做事认真,在雷锋的职业生涯中,他取得的成绩说明了雷锋的敬业精神之可贵:在鞍钢工作期间,他坚持早来晚走,努力学习本职工作,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8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过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称号;在部队生活的2年8个月中,雷锋先后荣获过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多次受到嘉奖,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并当选为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雷锋精神一直被社会歌颂,教育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当中,他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崇高的思想境界与脚踏实地机密结合,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无限的光和热,这正是雷锋精神被亿万人民所推崇、所赞扬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地球是人类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早在1911年,现代航天技术奠基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就预言"人类必将挣脱地球的束缚飞向太空"。正是这个预言激励着人类一代又一代地去尝试着实现飞天的梦想。继2003年10月15—16日,中国第一次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随着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缓缓地平稳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中国人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神六"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是南宋历史上一位始终如一的爱国志士,他力主以武力收复失地,恢复北宋的疆土。他的爱国言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爱国者,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奋斗不息。辛弃疾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同时又是一位深知兵事的军事战略家和杰出的爱国词人。其独树一帜的稼轩词,更是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5.
王石 《沪港经济》2004,(7):28-30
能够将自己的“业余爱好”露几手,且又让人兴趣盎然的商界领袖少之又少,深圳万科的董事长王石算是其中的一位。从1999年开始,他已经十余次登上了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除此之外,他还热衷于滑翔、跳伞和航海。这位中国房地产界的领军人物,经常把生命系在冰崖上、悬在气流中。“登山者”王石的胆量和自信给正在富裕起来的一代中国人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激烈竞争的中国饮料业中,娃哈哈长盛不衰,造福了一代中国人,成为饮料业名副其实的“常青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孙军 《产权导刊》2011,(7):70-71
古老的大中华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社会,加快了人类的文明进程。然而在1840年,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入侵和封建统治集团的腐朽衰败,古老的大中华失去了为人类创造奇迹的机会,人民也没有了民主权利。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悲惨命运,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起抗争,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相似文献   

18.
他的人生曲线完美,孤独:自信地踽踽独行,拒绝与别人一起上路,他一直固守着的是那个永恒的“旁观者”角色,可以为别人说话,但绝不和人们打成一片他在不停努力,努力呈现这个社会的真实图像,捕捉并传达一代又一代人们难以想像的那种神髓,韵味与感觉……如今,他停止了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新财经》2010,(4):35-37
一个商人,业余时间却在为推动中国财政预算公开的道路上奔波着,尽管遇到了重重阻力,但他还是执著地坚持着  相似文献   

20.
黄河之恋     
柏雨果 《西部人》2003,(2):30-31
雨果是一位智慧的人,他有一双善良而又刚毅的眼睛,忧伤着这个世界,却又热情礼赞着生命的伟大。人怎样才能为万物之灵?人存在的意义和力量在何处?他的作品反复在揭示着这一主题。这一主题虽然一切真正的艺术家都在为此寻找答案,而雨果有雨果的法门。这就是他震动我们的根本原因。而他在揭示这一主题时,并不刻意,不造作,不小器,作品无硬结,雍雍大度,充满了东方的情调和一个经过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中年人的宽厚与温情,这便又使我们感到了一种亲切。——贾平凹《读雨果的摄影作品》黄河之恋@柏雨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