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国际贸易主要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这是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于是,便出现了许多新贸易理论解释这一现象,而产业内贸易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当前,中国已与东盟10国达成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国搞好与盟各国的经贸关系。其中,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经贸关系尤为重要,特别是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关系。因此,探讨中国与新加坡间的产业内贸易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逐步向产业内贸易发展,这一点在制造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文章首先考察了1992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然后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规模经济、外国直接投资则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许南  黄颖 《经济地理》2014,(5):91-96
在分析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G-L指数和S指数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静态和动态测算,并基于2000—2011年中国大陆与香港、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法国、俄罗斯7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将静态面板数据分析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相结合,对影响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入是影响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首要因素,且长期来看其重要性不断加大;其次是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外商直接投资,且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金融服务的促进作用需要长时间才逐渐显现。而市场规模差异、货物贸易密集度和贸易不平衡程度等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则不明显。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从加大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投入等方面提出中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用引力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东盟各国GDP和人均GDP是影响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两个正相关因素,而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距离以及东盟各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是影响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两个负相关因素。这些结论对于理解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的现状以及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额急剧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3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经济往来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中美农产品贸易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同类(种)产品贸易也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这种以产业内贸易为特征的贸易模式也成为推动中美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探讨有关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背景、结构变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用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有利于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有效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笔者选取具有国别特征的投入产出指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效率问题.研究表明:在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纯技术效率"方面,中国与各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除外)的效率都极高;在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规模效率"方面,中国与各国的效率较低,且基本是递增型;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成品上,中国与多数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综合效率较高,且居于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有利地位;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上,中国仅与韩国、墨西哥、印尼和俄罗斯的产业内贸易"综合效率"较高,且都处于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弱势状态.  相似文献   

7.
美国FDI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在华直接投资(FDI)快速增长,同时中美双边贸易额也在不断扩大,从1979年的25亿美元跃升至2005年的2116亿美元。现在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和外资来源国之一,研究美国FDI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有助于中国合理制定对美国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中日韩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基于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萍 《时代经贸》2010,(10):51-52
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额急剧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3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经济往来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中美农产品贸易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同类(种)产品贸易也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这种以产业内贸易为特征的贸易模式也成为推动中美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探讨有关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背景、结构变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用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有利于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有效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中日韩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基于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中国外贸发展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所产生的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增强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并且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外贸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应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发展取向,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引资质量和大力发展差异产品来提高我国外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和东盟之间制造业的贸易正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加强.文章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并对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揭示了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中日韩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基于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对我国发展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建议是:实行服务产业的逐步有序开放,减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约束;实施局部规模经济战略,优化产业内贸易发展结构;加大对外商投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内贸易技术层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在拉美直接投资的历史和现状,具体包括中国在拉美直接投资的国家和行业分布特点以及中国的直接投资在拉美的地位等.另外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与中拉贸易之间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对贸易产生促进作用.中国在对拉美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投资国家分布不均匀、行业分布相对集中、美国因素的影响和拉美国家投资环境限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8年以来,美国单边挑起贸易争端,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实行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和技术封锁,中美双边制造业投资面临紧张的国内外形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冲击全球经济体系,为中美双边制造业投资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基于2008~2019年中美双边制造业直接投资数据的研究发现,整体来看,中美投资机制不畅通导致双边直接投资体量小,跨国运营经验不足导致中国赴美直接投资收益较低,美方加强中企赴美投资管控导致投资风险增加。短期看,中美政策风险增加导致双边投资下降,特别是我国在美投资难度加大;但长期看,世界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化大趋势不变,中美直接投资领域仍有较大挖潜空间。  相似文献   

16.
运用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在商品分类层面研究关中贸易逆差与关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从长期和短期来看,中国制成品的出口都是关中贸易逆差的“因”,中国制成品的出口与关国对华直接投资之间具有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关国进入中国的FDI,尤其是进入制造业的FDI越多,美中贸易逆差就越大;美中贸易逆差是结构性的,它不仅不会在短期内消除,而且会随着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的进一步转移而加剧。  相似文献   

17.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沈国兵 《财经研究》2005,31(9):80-91
文章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商品出口、从外商品进口分别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之间没有稳定的协整关系,但是存在有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变动到中国对外贸易(出口、进口)发展变动的单向因果关系.(2)在95%置信水平下中国对美商品出口、对美贸易顺差分别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有双向影响关系,这与依据美国统计的月度数据计量的结论是相一致的.(3)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共同生产和出口美国必需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和技术成熟型产品.美中贸易逆差属于互补性商品贸易逆差,已超越中美两国贸易范围,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包括美国在华直接投资所产生的贸易逆差转移和贸易替代效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同时,作为贸易大国,我国的贸易总额和产业内贸易额也迅速增长.本文主要研究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2004-2013年共十年数据,对我国27个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程度、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并利用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整体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但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中高技术行业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形成优势最有潜力的行业;(2)我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变化不大,但其总额提升速度迅猛;(3)我国制造业的平均产业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其大小程度及变化趋势在不同行业之间有着明显差别;(4)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FDI渗入程度越高,产业集聚程度越大,越有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此外,FDI与产业集聚间存在交互效应继而正向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提升;(5)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也显示FDI、产业聚集、国际竞争力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孟祺 《经济前沿》2009,(2):65-72
目前理论界对于FDI的母国贸易效应存在争议。基于BEC资本品、消费品和中间产品分类,本文估计了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与母国进出口的关系。估计结果显示,日本对中国的FDI与日本对华出口量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特别是中间产品,其对中国出口量的显著性更高;但对美国分类的估计结果却都显示不相关。笔者的解释是两国对中国FDI投资结构的不同,日本主要投资于工序复杂的制造业,带动了中间产品对中国的大量出口,而美国主要投资于金融等服务行业。投资结构的不同导致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