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产中的能耗是综合反映经济运行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生产领域中的能耗指标远高于国际发达国家,国家把降耗列为“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之一。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能耗地区,降低这一地区的能耗值对全国都有影响意义。该文采用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三项指标来评价长三角地区能源利用现状,探讨长三角内部各省市能源消耗差异成因,发现工业劳动生产率和能源消费构成等因素对能源消耗差异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区。对长三角地区近年(主要是2004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显示:长三角地区总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能耗大,地区环境质量下降以及安全生产存在隐患等。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以资源和能源为主,发展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强度相对较高。"十五"期间,全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高。2005年自治区全社会能源消费总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竞争力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骏 《经济问题》2008,(6):113-116
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该地区的发展前景,也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长三角地区未来要实现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其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问题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等.基于此,长三角地区必须尽快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这是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竞争力来源.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长三角地区目前是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因此,研究产业结构的状况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优化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借助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长三角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来了解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该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洁 《经济问题》2007,(7):60-62
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山西省提出"十一五"GDP能耗下降25%的目标任务.但山西省目前面临着高集中度、高耗能的产业结构和以初级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构成现状,节能任务极其繁重.通过对山西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提出加快建立节能型产业体系、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积极改善能源消费的品种构成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马卫红 《经济与管理》2012,(2):63-67,71
生产者服务业是把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引入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的"飞轮",是现代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源泉。从总量和结构上分析长三角地区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长三角地区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的生产者服务业在总量上及其在全国的地位都呈现上升势头,结构也呈现出优化的趋势。长三角地区应充分利用各个城市的优势条件,实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宋亮 《生产力研究》2012,(6):160-162
我国经济的"增长奇迹"为世界各国所瞩目,然而能源供需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文章从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与能耗强度入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能源消费的降低已经没有太大作用。今后应当注重提高各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尤其是第二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以我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为背景,选取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能源关联关系视角,使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长三角地区四个省市用水量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分析各驱动因素在用水量过程中的贡献差异,以期识别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的关键推动力。研究发现影响长三角地区四个省市用水量变化的因素基本一致,但各省市间存在差别。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耗量,人口规模促进地区用水量的增加,用水强度、人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能源强度抑制地区用水量增加,水—能源关联度总体上抑制地区用水量增加,人均用水量从逐年分析来看,对用水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有时抑制,有时促进用水量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能源消费量也逐年增加.运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三次产业及工业内部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能源密集型产品与能源消费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2003-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2006年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0.87,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单位产值能耗在逐渐降低,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我国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能源消费特点,工业是主要的能源消费者.其中高耗能行业又是耗能大户;能源密集型产品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基于以上分析,主要从工业方面提出了节能降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我国能源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做好能源需求预测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能源需求进行预测,为我国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大国,这是全球化趋势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所产生的能源“替代消费”效应所决定的。中国的能源产业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要,还在对世界能源生产方面做出了贡献。中国应该大幅度提高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比例,降低煤炭等低能效能源的消费比例。增加能源进口是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必然选择。我国单位GDP能耗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只能期待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周建 《财经研究》2007,33(7):82-91
文章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动态相关系数、小样本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十一五”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统计分析,并对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了系统论证。  相似文献   

14.
15.
16.
该文剖析了我国新能源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博弈理论对新能源产业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和政府规制作了分析。针对新能源"危机"的化解提出建议:完善金融市场,运用金融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势;合理设置垄断和竞争模式,消除企业身份歧视;逐步实现大部制,统一能源管理权限;加大对电网改造、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公共供给。  相似文献   

17.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从能量视角探究了师徒关系如何影响徒弟的创新行为,并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师徒关系正向影响徒弟的创新行为;关系能量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负向调节师徒关系和关系能量对徒弟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解释师徒关系对徒弟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途径,理论上丰富了师徒关系、创新和能量的相关研究,实践上提出了促进员工采取创新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与能源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20世纪90年代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随着经济和能源结构调整,21世纪我国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比重上升和对国外油气依存度的加大已是必然趋势。鉴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波动,能源问题又是国际政治的一个重点,有必要对我国能源战略与能源安全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述中国能源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强调发展新能源技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对中国21世纪能源可持续战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