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志凌 《征信》2019,(6):6-13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如何走到目前这一步的呢?变革的驱动力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基于对近40年中国金融制度变革动力的深入观察,体会有三:一是经济改革开放需求始终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二是善于从别人的教训(国际金融危机)中把握金融改革的主动性;三是全面了解和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是中国金融改革不容忽视的外部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周程 《国际融资》2005,(9):22-28
我们很难想象没有金融体系支撑的国家经济究竟会是什么样子。说到这里.恐怕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难道金融发展真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巨大的动力吗?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对于一国的经济与社会进步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呢?为什么英美两国的崛起伴随着金融的不断创新?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这些问题做了回答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2021,(1):53-53
本书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中国金融体系的机理和主要矛盾,试图建立中国金融稳定理论和分析框架。书中既简要概括了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发展历程,又融合了现代金融理论和西方金融发展历史,金融事实素材丰富,理论推导简洁清晰,是关于中国金融改革问题分析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4.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曾经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的重大制度突破。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成立。这些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金融问题逐渐成为决定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金融体系中各个层面的制度优化问题再次摆到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2003年,受经济、政治、体制以及道德风险等多方面问题的影响,台湾地区农业金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农业金融法》颁布实施,使台湾地区农业金融迈入一元化管理的新纪元,农业金融体系独立于一般金融体系之外。本文将对台湾地区农业金融体系的形成、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对我国大陆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短板,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是效率问题.针对宏微观金融效率研究出现的分野,聚焦中国金融体系的短板,本文以广东省农信社为例,尝试回答"宏观金融效率是否与微观金融效率一致"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回归分析与基于经济发展分区的Panel-Data模型分别检验广东省农信社作为一个整体与经济分区对广东农村经济可能存在的促进作用,实证结果表明:Panel-Data模型的分析结果更加显著,农信社发展对农村经济有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接着将广东农信社的微观金融效率与四大国有银行的微观金融效率进行比较,发现广东省农信社的宏观金融效率与微观金融效率不匹配.  相似文献   

7.
邓宇 《西南金融》2024,(2):3-15
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现代金融体系逐渐走向成熟,金融市场建设、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监管改革等取得实质性进展,上海、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步提升,已经具备建设金融强国的金融要素。本文认为,构建中国现代金融体系与金融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契合中国的国情特色和具体实践,尊重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也要汲取国外金融发展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独特性。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金融强国的核心议题,阐释中国金融强国建设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义,从国际比较视角提出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现实逻辑,从坚实的经济基础、完备的制度保障和健全的金融体系三个维度研判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可行性,探讨中国金融强国建设的独特性,最后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的路径建议,即着眼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本文强调,金融强国建设是系统工程,立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模式,既要匹配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也要植根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从打基础、利长远和固根本的角度持续推进现代金融体系与金融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信用卡》2008,(14):74-74
近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8)》,对2007年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2007年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金融改革、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对外开放稳步推进,金融体系继续保持稳定。同时,经济金融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领域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银行家》2014,(2)
正与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整体"改革"的主旋律一样,中国的金融体系从未放慢过改革的步代,反而是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突然加速,成为彼时以来中国改革浪潮的最大特色。按照学者谢平同志的总结,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中国共发生了四轮有代表性的金融改革,当然,还有更多学者会继续探讨这个话题,更多轮次的金融改革也必将接踵到来。但接下  相似文献   

10.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是金融体系改革。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虽然向市场化方向变迁了很多,但是依然存在着相当的金融抑制,在金融抑制状态下,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难以真正满足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民间金融受到抑制,存在着"国进民退"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建立市场化的互联网化的金融体系,即互联网"区块链"金融,尽量减低制度变迁的成本,而不是等待诱致性制度变迁主体的自发行动。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小微企业的初创期,帮助小微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达到"国进民进"的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