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陈龙  胡亚娟 《商》2013,(1):250-250
本文立足于勉县实际情况,从旅游资源、空间组合、生态环境、交通区位以及服务设施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勉县开发三国文化旅游的优势所在,为今后勉县的三国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鲍宁 《中国市场》2013,(4):40-45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人群汇集一处、交流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获得对于城市文化感知的媒介,依托于城市历史与文化渊源的有形空间构成了城市文化创意活动发生和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本文以北京的茶馆、茶街及茶文化产业发展为例,对其历史源流、发展现状及开发前景进行论述与评价。以美国星巴克诞生地西雅图城市中的咖啡文化产业和城市旅游发展作为比较案例进行研究,提出对文化产业和品牌的打造与宣传以及植根于市民生活的公共空间对城市旅游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方面,北京的茶馆、茶街及茶文化旅游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和旅游业的稳步发展,如何完善城市旅游业发展环境备受关注。城市旅游的发展环境非常复杂,本文从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发展环境的子系统: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人才环境及政府政策环境。本文基于2005-2013年杭州的历史数据,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城市旅游环境,希望为其他城市旅游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旅游及旅游文化是近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产业和文化。旅游文化由旅游和文化两个层次的文化现象构成,两者之间既具有融合性,也具有冲突性,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文化现象。城市旅游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来源。城市旅游文化对于城市的现代化非常重要,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它对于城市发展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城市旅游联合发展对区域城市旅游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联合体的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中,旅游交通网络、旅游线路网络空间结构的重组与优化是其重要的联合发展内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联合开发促进城市旅游产业集聚区、城市旅游带、城市旅游圈等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并进一步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集聚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城市旅游轨道交通建设视角,以上海为例,从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在旅游发展水平上逐渐趋同;城市旅游核心区与旅游边缘区的空间发展关系互补、均衡、协同发展;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可达性差异缩小;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产品价格差异缩小;日益壮大的乡村旅游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旅游用地一体化;城市旅游边缘区人口与游憩需求增加;城市轨道交通旅游带的形成等八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及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超萍 《江苏商论》2012,(8):102-105
烟台地处胶东半岛,既是一座滨海旅游城市,又是葡萄酒的重要产地。烟台的旅游形象要与其他滨海城市有所区别,应着力打造葡萄酒文化旅游形象。本文主要从葡萄酒文化旅游形象的设计,葡萄酒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葡萄酒文化旅游形象的促销宣传和保障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通过物质、文化和环境的和谐统一赋予烟台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旅游发展模式选择的三维依据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舒 《商业研究》2003,(5):137-139
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的决定应该以城市旅游空间、旅游者行为、旅游业行为三维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依据。其基本研究框架是:城市旅游空间的尺度、层次和形态决定了城市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旅游者的行为类型决定了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的市场方向;而旅游业行为决定了城市旅游发展模式中产品开发的重点。城市旅游发展没有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9.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协同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金三角区域的四个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浓厚,为实施旅游资源区域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通过调查运城、临汾、三门峡、渭南四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开发的竞争与合作情况,对旅游资源、旅游交通与旅游政策等竞合模型的实现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建立以运城市为中心的合作开发模式,并提出初步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演化经历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成熟后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皆呈现出异质的演变规律,其演化动力包含内源动力与外源动力,内源动力表现为各生物单元追求共生带来的回报;外源动力为外部政府的制度引力、外部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带来的压力、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拉力。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包含选择机制、创新机制、生态平衡机制,选择机制主导着城市文化旅游品牌进化的方向;创新机制给予源源不断的能量补给;生态平衡机制增加了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生态耐受幅度,使其成为一个广适应性物种。  相似文献   

11.
城市旅游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奠定了我国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别的城市,其发展引起理论研究者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关于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的研究主要涉及城市旅游竞争力、城市旅游形象、城市旅游空间、环城游憩带,以及旅游城市特征、形象和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都有发展和创新。未来,该项研究应注重理论体系建设,开拓研究方法,并明确界定"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2.
无锡城市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无锡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进一步拓展无锡城市文化内涵和深度,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在创造真实性和独特性的无锡城市主题文化、培育文化旅游需求体系、营造个性化的城市文化品牌、不断丰富完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堂 《商场现代化》2007,(9):253-254
城市文化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支柱,要发展城市旅游,必须发展城市文化,因为城市旅游基本上是文化旅游。本文介绍国际上成功建设城市文化的三种模式,以此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城市旅游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城市旅游管理有其独特的方式和途径,本文在此方面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3方面分析南京市旅游。发现南京旅游有明显的中心集中,四周散状分布的空间格局,重要旅游资源主要沿交通干道、水系、地铁分布。国内游客以江苏本省为主,国外游客以韩国和日本居多。鼓楼、雨花台等地区旅游资源整体通达度指数较溧水、六合、浦口地区通达度指数要低,总体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南京地区需要依托文化资源打造系列文化产品,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高铁,构建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旅游等措施来优化旅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边缘区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旅游边缘区的形成机制主要体现在城市旅游边缘区形成的区位效应、城市旅游边缘区形成的集聚与扩散机制、城市旅游企业布局的郊区化、城市居民与旅游者对自然游憩需求的日益增加等方面。传统模式下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发展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的发展。在城乡旅游统筹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城市旅游边缘区的旅游业快速发展,与城市旅游核心区形成了互补、均衡、和谐发展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广西青秀山景区发展情况,指出其也存在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够、餐饮和旅游纪念品未能结合景区特色的问题。最后从明确体验主题培育旅游品牌、深入挖掘现有资源文化内涵构建综合型旅游产品体系、精心设计体验旅游产品和完善旅游体验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四个方面探讨青秀山景区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葡萄酒旅游日渐兴起,形成休闲度假的一股潮流。蓬莱市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中国葡萄酒名城”,如何应对国内外葡萄酒旅游形势,积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打造葡萄酒文化旅游新业态,成为蓬莱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文化旅游精品的打造、文化网络营销的强化、政府的监管落地四个维度探讨了潍坊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真正助推潍坊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宋人杰 《商业时代》2013,(3):130-131
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冬季体育旅游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冬季体育旅游,并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和规划。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冬季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了开发我国冬季体育旅游资源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山西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其具体的发展以及绩效评价与当前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偏差。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个指标对其的绩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山西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未来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应与当地文化产业展开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利用制度、安全、管理等手段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从而有效提升乡村旅游扶贫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