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经济交错区是关系到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也是在经济发展研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领域,而从生态经济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这个特殊区域的发展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城乡经济交错区的生态经济具有依托城市,以城市市场为导向,时空替代概率大,边缘效应强等特点,乡村城市化和都市农业是城乡经济交错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发展规划、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要素、城郊生产、承接城市环境压力以及生态环境深度开发等方面对城乡经济交错区的发展和保护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受自身的经济优势和劣势双重因素的影响,城郊县(市)经济发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优势、缩减劣势,是发展城郊经济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城郊县(市)如能进一步形成独立于城市甚至超前于城市的经济优势,则会为其区域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总部经济是近年来一个备受关注的经济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它是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双重推动下,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的一种客观现象。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4.
城市郊区经济优势开发的实践与思考王毓秀城郊经济兼有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双重优势。如何使这一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生树一帜,扮演新的角色,已成为城郊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晋城市郊区的实际,就市场经济条件内陆城郊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湖南省交通和经济数据,利用交通优势度模型、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性模型,计算2005、2010和2015年湖南省交通优势度、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交通与经济协调度、交通与经济相对发展水平,从时序演变和区域比较两方面加以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2005—2015年湖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逐渐提高,呈现以长株潭核心区为中心向外递减的空间格局;②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长株潭核心区及各市州的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区域差异基本保持稳定;③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逐渐提高,中东部城区比西部山区协调性好,区域差异逐渐缩小;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2015年全部市县交通超前于经济发展,但交通相对经济的超前度日趋合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特色”日益突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缓解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运用查阅文献法,试着从信息化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地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等角度出发,来分析信息化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理论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兴起,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自由贸易区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经济体,根据世贸组织的原则,联合  相似文献   

8.
总部经济是近年来一个备受关注的经济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它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双重推动下,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的一种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9.
总部经济是近年来一个备受关注的经济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它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双重推动下,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的一种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10.
凌日平 《生产力研究》2005,(10):150-151,228
本文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以小城镇发展作为缩减城乡分割程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引擎。并遵循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的指导,对山西工矿、农区、城郊、交通集贸和旅游五种类型地域环境中的小城镇发展进行研究,为各类小城镇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和武汉城市圈对豫南鄂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的实际,并研究了豫南鄂北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通过与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比较,研究了发展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和构建豫南鄂北城市群的潜力。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构想,给出了促进豫南鄂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郊村级区域,大都有人才比较集中,交通比较便利,信息比较灵通等优势,同时,又存在着人均土地相对减少,人才、资金、技术容易向城市流动的劣势。因此,搞好郊区村的经济工作,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方略。 一、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多层次的工业经济。 一是要提倡和鼓励多种经济成份一起发展工业。目前苏北多数地方的村级单位,经济状况还处于欠发达或不发达的水平,仅仅依靠一个层次来  相似文献   

13.
中原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2008年县域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在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及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区划分。中原经济区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突出,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县域经济水平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山区资源县高于平原农业县;虽然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均较高,但大多数县市处于中度协调或勉强协调状态;绝大多数县市交通超前发展,仅西北部边缘县市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中原经济区应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支撑优势,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影响河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雪红 《当代经济》2009,(19):102-10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相对分离的二元结构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一个突出因素.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本文通过界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内涵,依据评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市的一体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定量地指出河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评价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综合考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给出了一种新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能综合考虑到影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各种影响因素,将评价因素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及时发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中的不足,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政府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和为制订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第一、从宏观的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城乡经济发展。当前,在统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思想认识上,主要应解决一个“旧”字,冲破城市——工业、农村——哝业、城郊——种菜的旧的传统格局,改变历史上形成的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明确城市和乡村的划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必然进入城乡融合或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实践上,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行业管理、文化发展和改革措施等方面,要城乡并重,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在这个前提下,各有侧重分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福州现实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海港、台海隧道、高速铁路等福州对外交通核心问题进行战略抉择,提出构建福州市现代交通构架的规划构想.包括:福州应构建面向国际经济格局的深水良港,尽全力打造江阴港区大型集装箱商港,争夺区域竞争优势;应承担国家战略需求,构建北线从福州平潭--台湾新竹、台北的海峡通道(海峡隧道工程)方案;应争取国家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最重要实际支持,构建高速铁路网.  相似文献   

18.
铜陵市城乡一体化金融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突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经济发展策略,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积极寻求城乡一体化金融体系重构优化之对策,促进城乡统筹基础上的金融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出发,以铜陵市为研究对象,对二元金融的现状进行实证性探讨,针对目前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多层次和多元性金融需求的现状,提出构建城乡一体化金融体系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区域的恶性竞争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文成  周兆宋 《经济论坛》2007,(12):16-17,27
一、绪论 长三角区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也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近两年来,在江浙沪三地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推动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三地联手的项目已涉及交通、旅游、会展、人才、科技、信息、商标、信用、质检、环保等多个领域,并正由浅入深地探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高层次的合作联动.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乐亭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