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部署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任务时,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对收入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这一论断丰富了我国的分配政策。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是先进文化的消费和创造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谈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呈扩大趋势,社会各个阶层的收入结构呈现高收入者少,中间收入者少,低收入者多的"金字塔"结构,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指出,提高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扩大消费、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政治文明和文化进步,最终实现社会和谐.而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必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倡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黄华绮 《商场现代化》2006,(10):258-25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低收入农业劳动者阶层规模过大、社会中间阶层规模太小的“金字塔型”结构,转变为“橄榄型”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实现这一转变的重点是增加非农收入。  相似文献   

5.
《商》2015,(21)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我国经济能否健康、高效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1988—2010年的微观收入数据,利用部分排序法测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年份中全国和城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断下降,城镇中等收入者比重远远高于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高端和低端收入群体比重逐步上升,加剧了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证明了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对促进消费有很大意义。知识、资本、技术(技能)、能力在中等收入者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使广大农民有能力、有机会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农民工、私营企业者、个体工商户、农业大户是农村中最有希望进入中等收入阶层的群体。为此,应该从剩余劳动力转移、城乡户籍一体化、加强教育和培训、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特色金融等方面入手,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中等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促进"三农"经济发展的必要之举,是贯彻落实中央党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精神,提高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保障。如何启动农村消费,拓宽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内需,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我国社会的稳定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和消费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纪瑞 《消费经济》2005,21(4):17-21,26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政治上、经济发展上、分配关系上和扩大社会中间阶层上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中产阶层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异同,指出国内对如何界定中等收入者群体认识不同、标准不同,抽样调查样本分析的结果差别很大。认为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核心标准是人均年收入多少及家庭年收入多少,并估算了相应数据。分析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特征,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经济社会矛盾的焦点是收入差距大。出路在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培育中产阶层,不仅缓解矛盾,并能关怀弱势群体、扶植大众消费、实现全面小康,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造福人民,长治久安。中等收入的标准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占全人口的比重也要恰当,并分步骤。这要有一套对策,着力于理顺分配关系,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正在崛起, 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目前, 我国中等收入人数比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过小,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应采取必要措施,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以稳固小康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