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辉 《亚太经济》2011,(3):61-66
美国的政治体制和贸易政策形成的机制,表明其"碳关税"政策是国内利益集团和政府博弈均衡的结果。文章在Grossman-Helpman(1994)"销售保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碳关税博弈模型,构建利益函数对利益集团和政府的行为进行博弈模拟。结果显示,如果美国政府是一个自利政府,同时存在利益集团政治捐献的情况下,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会提高碳关税税率,以保护利益集团和自身的利益。同时,利益集团在政府收益函数中的权重越高(即政府获得的政治捐献越高),碳关税政策将更多地受到利益集团游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一个古诺竞争模型,本文研究了在存在利益集团的情况下关税同盟的 缔结对一国关税保护水平及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益集 团的院外活动有提高一国关税保护水平的趋势,而且,一国政府对利益集团的政治 捐献越敏感,利益集团的游说导致的关税保护水平就越高。关税同盟的缔结有利于 纠正国内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的扭曲,从而有可能使得政府选择一个有效率的多边 贸易自由化结果。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关税同盟是促进了而不是阻碍了多边贸易自 由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影响的理论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西方民主代议制国家,由于政府与公众、个人与集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分歧,政府并非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标准制定贸易政策,利益集团往往可以通过众多方式向政府决策者施加政治压力,影响本国贸易政策。围绕着利益集团影响贸易政策的途径、方式以及政府的决策过程,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其中包括政治支持模型、游说支出模型、政治捐献模型以及信息传递模型,用以揭示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的影响力以及最终贸易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4.
从制度设想到贸易政策:美国碳关税蜕变之路障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试图在其气候变化立法中确立碳关税制度,对来自未实施减排的国家的能源密集型产品采取边境调节措施。这一制度设想以碳关税理论研究为基础。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正当性是碳关税早期研究的重点,而国内程序性障碍及多边体制下的合法性问题是后危机时代碳关税研究的中心。作者回顾了碳关税理论研究,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对碳关税从制度设想蜕变为美国贸易政策面临的障碍加以分析。一方面,公众对美国经济再次受挫的担忧、气候变化立法对国内产业的影响以及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决定了美国国内不具备碳关税成为贸易政策的现实条件;另一方面,多边体制下碳关税也难以成为符合世贸组织法律的贸易政策,因为不仅碳关税制度设计中存在诸多违反非歧视原则的规定,而且碳关税欲借一般例外条款谋求合法地位也面临许多挑战。中国应未雨绸缪,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奥巴马总统推动的TPP谈判之所以引发国会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博弈,主要是因为民主党与共和党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这一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在这场博弈的背后,是美国贸易政策决策的整个政治过程即贸易政治;在有关TPP的谈判内容和谈判条款的设定上,各利益集团都试图通过对国会议员的游说来抵制由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冲击;在国会两党竞争的政治格局中,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是通过两党的不同政治主张而集中显示,并最终体现在由政府制定的贸易政策上;而政府在制定有关TPP谈判的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国家的整体利益,这是由美国贸易政策的特殊性,即它是国家整体外交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所决定的。中国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往来中,为规避其贸易政治的影响,应通过继续对其"院外援华集团"实施"利益均衡"的策略,培育其与中国之间的"相容利益";同时加强与那些保护性利益集团之间的沟通和磋商;并借助"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一机制和平台,加强与美国行政部门的沟通、磋商及协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产业政策的保护下表现出越来越垄断的趋势。本文运用共同代理模型解释了这种政策倾向的形成原因。代表各个产业部门的利益集团围绕政府的政策展开博弈,政策的形成是政府对各个产业利益集团进行平衡的结果。但是,政府对国有部门的重视程度超过非国有部门。随着国有企业逐渐从许多产业退出,余下的国有部门越来越缺乏其他利益集团的制约,政府因而就倾向于保护这些国有部门的垄断利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奥巴马总统推动的TPP谈判之所以引发国会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博弈,主要是因为民主党与共和党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这一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在这场博弈的背后,是美国贸易政策决策的整个政治过程即贸易政治;在有关TPP的谈判内容和谈判条款的设定上,各利益集团都试图通过对国会议员的游说来抵制由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冲击;在国会两党竞争的政治格局中,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是通过两党的不同政治主张而集中显示,并最终体现在由政府制定的贸易政策上;而政府在制定有关TPP谈判的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国家的整体利益,这是由美国贸易政策的特殊性,即它是国家整体外交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所决定的。中国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往来中,为规避其贸易政治的影响,应通过继续对其"院外援华集团"实施"利益均衡"的策略,培育其与中国之间的"相容利益";同时加强与那些保护性利益集团之间的沟通和磋商;并借助"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一机制和平台,加强与美国行政部门的沟通、磋商及协调。  相似文献   

8.
关税等贸易干预政策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中,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无法合理解释现实中的贸易扭曲现象,关税的决定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关税政策具有内生性意味着关税由诸多因素影响而形成,是多方博弈的结果。这一判断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得以验证,对农产品关税政策的内生性进行检验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研究基于国际视角对农产品关税政策的决定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建立农产品进口和关税联立方程组,探讨各国(地区)农产品关税政策是否具有内生性并分析影响关税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研究揭示出各国(地区)农产品关税内生性的一般规律,并为WTO谈判所处的困境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即一国在制定关税政策时会考虑诸多因素,多边谈判是各国利益角逐和博弈的过程。因此,应充分发挥WTO成员的利益协调机制,加强国家利益集团的作用。同时,充分估计到WTO农业谈判的艰巨性,不断加强我国参与农业谈判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利益集团政治在日本自贸区政策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日本自贸区政策的演变可被解释为外部冲击下不同利益集团的动态博弈均衡。在外部冲击的新约束条件下,不同利益集团游说力量的对比改变了官僚部门和执政党目标函数的内生变量,进而影响到政府的均衡政策。而日本自贸区政策的形成机制又决定着政府在国际上的行动策略。在未来的东亚合作中,不同的自贸区模式将成为大国间角逐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中美贸易摩擦并未因中国加入WTO而得到缓解,相反却向更深层、更宏观、更关键的层面发展。这表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并不受具体事件或外在机制的影响。美国贸易政治的实质是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三方之间的博弈和平衡,而本文就中国加入WTO承诺履行、知识产权、反补贴、特保措施以及人民币汇率等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中的重大议题展开分析,重点剖析美国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在各个议题上的不同立场,探索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选择的政治和经济根源,并进而预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上海电力公司热电联供的热力价格调整案例表明,完全分配成本法可能会导致共同成本在热力与电力产品问的不合理分摊。而激励问题的存在将加剧共同成本的不合理分摊状况,最终结果是用户的福利受到损失。同时。政府的规制行为受到特定利益集团间的竞争驱动,并且规制者自身有着特定的利益目标,最终规制政策的出台实质上是利益集团间的博弈均衡。为此,寻求更为合理的多产品价格规制方法,以及如何保证利益集团博弈中的规制均衡成为一种社会合意的结果,成为多产品公用事业政府规制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曹瑞 《魅力中国》2011,(14):134-134,169
美国利益集团是其政府制定对外政策时不容忽视的国内因素之一,它对美国现实政治和政府的对外政策都有重要影响。甚至有人说,“对各种问题的决策是由政府、政党和利益集团共同做出的。”本文试图从对美国外交政策施加影响的几种主要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外政策的作用两方面来探讨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何静 《改革与开放》2016,(12):23-24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利益的分化与重组,不同利益集团向公共政策过程施加影响的冲突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挑战。协商民主无疑是平衡不同集团利益格局和解决矛盾的路径。通过逐步促进利益集团政策参与的合法化、培育利益集团的公民文化、重塑利益集团的协商伦理及增强利益集团的合作博弈,找到协商民主与利益集团参与政策过程相结合的契合点,从而充分发挥利益集团参与政策过程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美知识产权摩擦的现状,然后从利益集团的视角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需求和供给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中美之间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诱发机制。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和美国的产业利益集团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形成了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政府从政治捐赠和总福利水平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供给,形成了制度层面和产品层面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诱发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利益集团政治影响的经济学分析:一个理论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益集团对政治过程有着重要影响。经济学家们的研究表明,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是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集团参与政治决策的过程类似于某种特殊的市场交易,诸多模型刻画了理性的个人选择通过集团政治活动影响政治决策的作用机制。作为政治产出的需求方,利益集团间相互竞争,通过捐款、游说等行为影响政治决策过程。作为供给方的政治家(政府官员)为了赢得尽可能多的选票,必须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制定具体政策。利益集团的政治活动会产生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并对社会福利产生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在一国内部,汇率是相关利益集团和拥有特定政治经济政策目标的政府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在国际上,汇率则是大国实现或巩固有利于己的世界经济政治安排的一个重要工具,汇率则体现出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冲突、牵制与妥协的利益格局,国际汇率体系反映的实乃国际政治的权力结构。人民币汇率之争归根结底是一场关于国际政治的角逐。  相似文献   

17.
安全政策变化是日本军事大国化的重要风向标。分析日本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变化时,必须承认体系和国家层次路径的重要性。但是,仅仅依靠上述两者并不足以揭开日本安全政策变化逻辑的全貌,还必须把国内政治经济进程纳入分析框架。军工利益集团作为国内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体,既有集团利益最大化的现实需求,也有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以及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的政治意图。作者以日本军工利益集团为分析对象,以"政官财铁三角"之间的利益诱导政治为分析机制,详细探讨该集团在日本国家安全政策制定和转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总体来看,在冷战时国际环境和国内政治的约束下,日本的安全政策相对低调,军工利益集团对日本政府的利益诱导相对消极。冷战结束后,在经济持续衰退的同时,日本政府又开启了政治和军事大国化的进程。军工利益集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积极谋求突破军工生产的部门限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游说政府增加防卫预算、调整防卫产业政策,这是日本安全政策日趋进攻性的重要解释机制。以当前安倍政权为案例的分析详细考察了其对军工利益集团的强势利益诱导,为前者激进的安全政策找到了自洽的逻辑解释。  相似文献   

18.
惠聪 《北方经济》2011,(10):18-19
从《京都议定书》生效之路的波折到碳关税的提出,在环保之余,渗透着各国的政治经济利益,蕴含了复杂的国家间的博弈,预示着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争议将更为激烈,气候谈判甚至可能引发未来较为严重的国际贸易争端。本文通过引入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国在这一过程中的政策抉择,以期为未来的气候谈判博弈和减排机制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民利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利益集团把其自身当作政府与个人之间的桥梁,从一个中观层次的范畴,建立一种常态的利益聚合与表达的渠道和机制.我国农民人数众多,却是一个政治上的弱势群体,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少一个为其说话、争取自身利益的利益集团.在当前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组建农民利益集团是解决我国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美国汇率政策对于外围国家和本国利益集团分别具有"溢出效果"和"再分配效果"。因此,研究美国汇率政策制定的逻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文献虽已在研究利益集团影响美国汇率政策的课题上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认为,美国汇率政策的制定具有明显的利益集团政治色彩。通过对比美日和美中货币谈判发现,"相容性利益集团"的有无是解释两者存在明显差异的一个关键变量。因此,中国有必要通过开放市场来构筑中美之间的"相容性利益",以便在中美货币谈判中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