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为了借鉴发达国家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计划地分批派遣领导干部、学者专家到国外学习交流。在诸多国家当中,新加坡无疑是一个热点。新加坡国土面积714.3平方公里,远低于中国任何一个省份,总人口530多万,还没有北京、上海的一半多。就是这么一个"弹丸小国",为什么如此有吸引力?新加坡是一个国家,也是一座城市,  相似文献   

2.
李玉华  杜晓燕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30-35
全球治理指数是用以衡量一国政府公共治理成效方面最为权威的指标体系。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其国情与中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其在公共治理方面取得的傲人成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借鉴的榜样。全球治理指数由话语权与问责、政治稳定与杜绝暴力、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治和遏制腐败等六个子指标构成,文章对这六个子指标从新加坡和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逐一进行详细的比较,探寻新加坡政府成功的经验,寻找中国政府存在的差距,最后提出改进中国公共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沿海区域开发强度高,生态环境承受巨大的压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加坡提出城市海岸带综合治理模式(IUCM),强调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本研究基于协同治理视角,分析新加坡海岸带治理的启动条件、制度设计、领导力建设与协作过程。研究发现,协同治理的启动源于海岸环境问题,同时,相关部门对海岸空间利用的权力相对失衡;制度设计方面,新加坡相关法律体系完善,建立政策及时审查制度;构建统筹沿海和海洋区域的领导组织;通过将共识目标纳入相关规划、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推进沿海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4.
国企应借鉴淡马锡董事会建设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杰辉 《上海国资》2007,(11):44-45
淡马锡,号称新加坡经济的发动机,是新加坡4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重要推动力。自1974年成立以来,由新加坡政府一手控制的淡马锡控股业已成为新加坡核心行业的把持者,几乎已经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而它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离不开淡马锡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8家负责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定机构联合开发的“新加坡企业网页”(Singapore Inc websife)于日前启动。 参与“新加坡企业网页”开发的8个机构是:经济发展局、国家科技局、生产力与标准局、裕廊镇管理局、国家电脑局、贸易发展局和旅游促进局。通过“新加坡企业网页”这个综合性的资讯渠道,上述机构将彼此的资源与资讯结合在一起,向外推广新加坡的企业情况及其他经济信息。外国商家和网际网络用户将通过新加坡企业网页,获取新加坡经济和工商环境的资讯。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积极向缅甸投资近年来新加坡资金大量涌入缅甸。1993年初,新加坡发展银行率先在仰光开业,1994年新加坡的大华银行、华侨银行及吉宝银行相继在缅甸开设了分行。从1992年开始,新加坡与缅甸官商互访不绝。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派贸易考察团访缅最频繁的...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对越缅贸易一路攀升越南和缅甸都是在经济上开放不久的国家,也是新加坡投资商向海外发展的热点。由于越缅对外需求剧增,使得新加坡对这两个国家的贸易额也显著上升。到目前为止,新加坡输往这两国的货品以消费品、原料和燃料为主,而进口项目则集中在食品,原材料...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南端,总面积647.5平方公里,人口约有400万,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80年代已成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近年,更在转口贸易、货运业、制造业、金融服务等等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资讯科技产业,高密度、大容积半导体芯片,生物科技等以作为今后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的动力。由于新加坡经济连续保持着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为国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经济迅速发展,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跻身新兴工业国家行列。由此可见,新加坡是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国家。因此分析和借鉴其经济增长模式和经验就是我们需要做的了。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黄悦坤以一部传真机白手起家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不久前呼吁在海外拼博的人,应“家在新加坡,工作在亚洲”。他认为“他们是新加坡最能干最有魄力的人”,是“为国家创造财富,制造工作机会的英才”。新加坡有不少优秀人才在海外工作或创业,有些甚至已落地生根、安家...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宣布,重庆确定成为中国与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城市.此前,中国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的两个政府间合作项目.11月7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见证下,中新双方在新加坡签署了《关于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1.
从金融市场结构看,新加坡出口市场更分散,且重要市场比重下滑,但对印度金融服务出口快速上升;而香港金融服务出口更集中且国际化多元化突出。新加坡金融服务与日、韩、香港、美等GL指数较高呈水平分工,与中国和印度GL指数较低呈垂直分工。而决定这一分工现状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金融市场规模、外来投资以及金融市场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下的广东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雪 《特区经济》2009,(8):33-34
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增速持续放缓,作为我国三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的广东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本文分析了广东2008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状况、出口下滑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广东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陈彤 《亚太经济》2012,(1):94-98
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都是亚洲区域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二者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14.
国外历史经验对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合理定位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朴 《特区经济》2008,(9):99-100
目前最有希望成为未来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三地各有优势。本文回溯了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新家坡和巴哈马四个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变迁。以史为鉴,来指导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和建设。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中心演进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过程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通过利用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5个城市金融业1980~2006年间的经验数据,本文对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诸如宏观经济增长、对外开放水平、国内管制程度、国内要素供给和成本等因素对国际金融中心演进的影响方向大致是确定的。  相似文献   

16.
入世以来,较之于江苏出口贸易的强劲发展势头,福建则表现出明显的增长乏力特征。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相对于江苏而言,福建的出口贸易遭受冲击的程度相对小些。研究表明,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逐步加深的今天,出口波动性小的地区的贸易发展并不意味着一定优于出口波动性大的。  相似文献   

17.
郭浩淼 《特区经济》2009,242(3):67-68
近年来辽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对辽宁对外贸易的发展必然产生新的压力和挑战。本文研究了辽宁外贸发展现状,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辽宁对外贸易的主要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倩  薛波 《亚太经济》2007,(6):102-105
本文以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义为基准,以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以金融系统功能分析为思路,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得出结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系统功能的诸多方面都超越上海,上海只是在商品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和伦敦、纽约、东京一样有着强大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后盾,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下OEM出口企业的出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以出口为主的OEM企业产生了致命的打击。OEM企业如何应对全球性危机,文章提出应迅速转变生产方式,实施产业升级,形成ODM的生产方式;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扩大OEM企业的利润来源;实施市场区隔;最终实现自有品牌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江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对我国整体的外贸出口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探讨其产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