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对策。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贫困生自我心理脱贫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慧 《品牌》2015,(1):211-212
我国在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增加,经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更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思考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感恩心理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探讨帮助贫困生塑造健康向上心理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从感恩的心理学定义出发,探讨了贫困大学生的感恩心理内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群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加以关注的对象。其原因是由于近些年来由于贫困大学生由于不良心态造成的不良社会事件层出不穷。探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深化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大学生真正改所谓的“贫困”。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由于贫困原因产生的不良心理,积极处事,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学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日渐突出,已然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了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思考怎样帮助贫困大学生增强"心理资本",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困境,文章把贫困生心理资本作为依据,研究"心理资本"和"应对方式"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文章针对湖南省六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做问卷调查,并利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应对方式和心理资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非常之重。社会带来的压力、家庭经济的贫困以及个人非理性认知等都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彻底摆脱贫困,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中约有30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高校在校生的25%左右。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经济窘迫而产生了"心理贫困"问题,诸如焦虑、抑郁、自卑、人际关系敏感等。这种消极心态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而且极易造成人格的不健全和偏执心理,并阻碍个人进一步成长。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的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超越自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贫困生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心理弹性理论,可建立贫困大学生的个人—过程—环境心理弹性框架,为实现贫困生的自我心态调整,探索一条可实现的操作路径。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应着重两方面的内容,即构建贫困生外在环境的保护因素及贫困生内在心理弹性完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群体历来是社会瞩目的焦点,贫困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个独特群体,承载了更多的关注和期望。描述了高校贫困大学生伦理困扰之现状,分析其产生伦理困扰之原因,提出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救助除要给予物质帮助外,更要在心理、情感、思想道德等方面对其进行伦理关怀与救助,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和优良品质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和谐的伦理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9.
职业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职业选择、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当前贫困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偏低。本文对影响贫困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增强贫困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黄福元  赵梅赏 《中国电子商务》2010,(10):156-156,158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己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而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身负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而且还承受着难以名状的心理负荷。做好贫困生帮扶工作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还要做好贫困生的心理救助和帮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经济贫困的同时促进贫困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完美的人格,顺利完成学业,为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不仅身负经济拮据的物质压力,而且还承受着难以名状的心理负荷,致使贫困大学在成长中产生了一系列的自我认同危机,本文在论述贫困大学生自我认知危机表现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安全保护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解决其自我认知危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自杀和暴力事件为典型代表的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频发,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的急骤变迁、价值观的多元化、不良文化的传播等社会因素无疑是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发生的重要诱因。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果断而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大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加强预防性教育;在心理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及时大学生进行关注和帮助,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效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而大学生自身也需要积极面对危机,寻求多种解决方式,及时化解危机,获得自我的突破和提升,在心理危机中获得不断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郭婷 《消费导刊》2009,(7):251-251
当今大学生迷信心理以及迷信行为已经在大学校园里泛滥成灾,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精神生活、性格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着严重的危害。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迷信心理的现状、危害、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对迷信心理的自我调试的方法。由此期望能够为大学生迷信心理现象的减少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心理与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一个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群体,高等学校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为此,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活动,做好“心理解困”工作;指导他们正视贫困,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团体辅导是一种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与影响,改变与澄清成员某些偏差的观点与行为的辅导方式。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团体咨询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团体咨询对贫困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是有显著地效果。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可以通过社会模仿、示范、讲授而获得,通过群体环境的改变,可以帮助贫困生尽快摆脱自卑、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学校、同学、社会有正确地认识,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高校应根据不同人群的差异,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学生教育中也应多开展团体咨询,对共同困惑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使集体成员受益。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民生的大问题,贫困大学生难以实现就业不仅关系到贫困大学生个人的生计与其家庭的生计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当前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就业帮扶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重点与难点,必须要构建完善的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过程中出现的困境,并进一步分析了构建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国家有关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要求,就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探索自我特质,找到职业匹配度。如果匹配,可以提高职业满意度及稳定性;如果不匹配,则平衡、适应、正确认知。通过兴趣探索澄清自我,明确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刘群  粟淼 《商场现代化》2010,(20):178-178
贫困大学生问题是伴随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出现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对贫困大学生群体而言,由于物质上的匮乏,导致他们背负了更多的压力,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继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常此以往,将影响他们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经济和心理两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摆脱困扰,树立学习和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19.
目前自主创业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新模式和新趋势。但创业的高风险性也让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打了许多折扣。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在校贫困大学生兼职创业的现状入手,对在校贫困大学生兼职创业需求及创业情况进行了解。从创业风险角度和优势角度分析在校贫困大学生兼职创业的可行性,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许多问题,职业自我效能感是构成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普遍缺失且存在性别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职业自我概念,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合理规划人生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求职训练,培养个体的积极归因方式,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等提升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