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对印度出口的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机电产品跃居对印度出口的第一或第二大类商品。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逐渐受到印度消费者的肯定和欢迎,但在印度市场上所占份额还很小。中国公司走出去,开拓印度市场不仅必要,而且可行。2001财年印度自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金额为6.13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30%(对印度机电出口产品情况详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2.
采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基于产品附加值测算了中印间竞争互补性和贸易紧密程度。结果显示:中印间贸易虽然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但是印度所受到中国的贸易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低产品附加值增速最大,印度对中国产品贸易结合度日益松散。因此还进一步比较了中印两国在世界市场的出口表现,中国在英国和德国市场上出口增速和竞争力提升优于印度,但在两国最大出口市场美国市场上,印度表现优于中国,未来两国贸易可能面临持续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和印度经贸交流活跃,我国在印度成功举办了中国商品和工程展览,多次派出不同规模的经贸代表团赴印考察洽谈,扩大了影响,增进了印度工商界对中国企业和产品的了解。同时,印度各大商会组团访华的积极性较高,参加我国广交会和各地交易会的印商明显增多,对加强中印双边经贸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机电产品对印度出口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是今后双边贸易新的增长点。企业在巨大商机的诱惑面前,更要审慎行事,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印两国贸易的现状和结构,然后定量分析了印度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关税、边境争端等问题对两国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2011-2020年,中印间进口、出口持续增加,但印度一直处于逆差地位;印度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大于中国对印度市场的依赖。印度对华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较为频繁、交通运输设施不够完善和较高的关税壁垒等,极大制约了两国贸易发展;而边界争端则严重阻碍了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但对印度向中国出口的阻碍不显著。建议中国企业适当增加对印度的进口和投资,参与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两国经贸关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命运共同体,扭转印度对华印象;继续推动印度加入RCEP,以实现两国贸易的零关税。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中印双边贸易结合度、相似度、互补性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对印度的进口和出口效率,以及中印双边的贸易潜力,提出了中印贸易合作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中印双边贸易额稳步增加,但印度对华出口增长乏力,中方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印两国贸易关系紧密,贸易产品互补性较强,且在两国主要出口市场的竞争性较弱;中国对印度的出口效率小于进口效率,出口和进口贸易潜力最大值分别为794亿美元、177亿美元;互相削减关税增加了两国的总经济效应,且印度的收益大于中国;印度加入上合组织促进了其与中国的贸易增长。建议中国扩大对印度的投资,增加从印度进口,积极推动RCEP尽快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6.
2002年中印贸易额为50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38%,是历年最高。2002年我国出口印度的机电产品为9.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7%,也刷新了最高记录。前一组数字充分显示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后一组数字使我们看到:我国更多的机电产品生产企业,正在加快迈向印度市场的步伐。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654.7美元,印度是中国第18大贸易伙伴和第8大出口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印贸易额338.23亿美元,同比增长6.8%,其中中国进口91.69亿美元,增长13.7%。按印方的统计,中国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印贸易额占印度外贸总额的8.5%,印度是中国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企业在印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632.8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98.66亿美元。在双边投资方面,截至2013年底,中国企业在印度直接投资存量24.5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包括电讯、机械制造、冶金和家用电器制造等。  相似文献   

8.
开拓国际新兴市场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战略。俄罗斯作为一个吸纳潜力巨大、辐射力强、成长性较好的机电产品进口市场.在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俄经贸关系经过近十年的潮起潮落,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但与中国几十种机电产品出口世界第一的规模相比,中国机电产品在俄市场上的潜力却远未释放。因此,深入调查研究俄对机电产品的需求,做大俄机电产品市场,应成为中国的致力追求。它对提升中俄经贸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正式全面启动为中国机电产品对东盟的出口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机电产品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出口规模稳步扩大,但出口产品缺乏核心技术、中国与东盟产品结构同质化、出口市场较集中等许多问题制约着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分析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开拓多元市场、提高中国机电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出口份额,对促进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一、亚太地区是世界机电产品的一个重要市场 世界机电产品(含运输设备,下同)市场与各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密不可分,目前在世界机电产品贸易中,位居前三位的最大市场依次为西欧、北美和亚洲东部。如1992年北美、西欧和日本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合计约为11502亿美元,占当年世界机电产品出口13590亿美元的84.6%。其中北美和日本出口合计为5084亿美元,约占世界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37.4%。1992年北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