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通过对冰峪沟英那河小峪河周边6个测点的节理裂隙实测,整理统计6个测点共296条节理的走向、倾向等产状参数,绘制节理产状玫瑰花图;通过对研究区域卫星影像图及地质图进行图层叠加,解译研究区域断裂分布特征,结合节理产状系统地分析了冰峪沟地区构造发育特征。研究确定NNE向为研究区的主要断裂发育方向,兼有NE、NW向断裂发育,且研究区NNE向断裂发育时期要晚于分布相对较少的NE、NW向断裂,区域应力场表现为北西向的压应力和北东向的张应力。断裂分布区域岩石破碎强烈,易于风化形成沟谷,河流沿断裂破碎带侵蚀发育,区域地貌形态受地质构造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白沟河是指海河支流大清河的中游,是北京与雄安之间主要河流之一。论文主要采用了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谷歌地图地理数据及野外地质调研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新生代分洪河道及古堤防工程。首先,通过分析白沟河流域地质地貌特征,揭示出现东孟良营地区具有古分洪区客观条件;然后,以东堤修建前孟良营古分洪区为研究对象,厘定了古分洪区的展布范围、沉积结构构造特点和地貌特征、地表径流方向及沉积物特征;最后,结合防洪人文历史,剖析了19世纪末建成的东堤工程对孟良营古分洪通道因素的成功考量。综合认为,东孟良营段拥有保存良好分洪区地貌、完美的古堤防工程、秀丽的河岸风光,因而具有建立地质公园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贵州省开阳县为研究区域,综合当地滑坡灾害在各种因素下的分布统计情况以及现场实地踏勘对研究区的整体了解,选取坡度、工程岩组、斜坡结构、道路、采矿、高程、降雨、坡向、地质构造、水系、地貌及坡型等12类评价指标,将层次分析法与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起来,分别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合成权重,建立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从而对研究区滑坡危险性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高危险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9%,滑坡灾害比例却为72.16%,说明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此评价结果可以为当地的滑坡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断裂构造的活动性与地震的发展趋(?)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张家口地区的地震分布,必须深入细致地分析通过市区内的断裂构造特征。万全—刁鄂,武家沟—万全断裂是张家口地区的主要活动性断裂,形成时间早、切害深,近期活动性强烈,展布方向分别为近东西向和北西向,与北东向断裂交叉形成棋盘恪式构造,是该区断裂构造的基本格局。这一基本格局控制着区内岩浆活动,山川地貌,水系发育及地震分市等等地质活动。据调查,近年来张宣地区地震的频频发生均与棋盘格式构造有关。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结合断裂带上的应力分市情况,构造背景,地球物理特征及历史上地震的活动情况,总了该区断裂构造的活动性和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地震趋势分析,预测在两条断裂的交汇处,万全附近,今后仍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以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S1区为例,在对油藏静态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并以实验数据为支撑,按照点—线—面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的总结了侏罗系延8油藏主控因素。重点分析古地貌、构造特征、沉积微相及砂厚、储层微观特征、储层物性等与油层分布以及产能的关系,为同类油藏开展主控因素分析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法。前侏罗系古地貌是控制侏罗系油藏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决定了油藏的分布位置及规模大小。河道沉积的厚层复合砂体以及良好的储层物性是形成规模油藏的基础。分析表明,油藏构造特征对研究区延8储层含油性控制作用明显,局部成岩作用较强导致储层孔喉变小,含油性变差,进而加剧了油藏的非均质性。本次研究可为后期滚动扩边、增储增产以及调整开发方案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庄河地区老黑山主峰的野外实地考察,明确该处有大量冰缘地貌发育,主要有:石海、石河、石流坡等典型冰缘地貌。该处冰缘地貌与西部大陆性冰缘地貌明显不同,海拔高度位于千米以下,岩石块体较大,石块形状比较规则。与辽东地区其他冰缘地貌相比,表面苔藓类发育弱,无植被覆盖。通过对形成冰缘地貌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老黑山地区具备形成冰缘环境的基本条件。该区域属季节性冻土区,冬季发生冻融作用,岩石沿冻胀裂隙破坏;岩性质地坚脆,平行层理广泛发育;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使得交叉剪节理发育;岩性和地质构造决定了石海岩石的形态和大小。特定的气候、地形、岩性和地质构造等因素,形成了老黑山独特的冰缘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论述桃林口坝址区晚前寒武系碳酸盐类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结合岩溶形态、发育强度和水动力条件,探讨了岩溶在平面上分布规律、控制岩溶发育的基本因素以及岩溶洞穴分带性。初步认为,本区岩溶发育强度主要受水动力条件制约,在同一地貌单元上分布不同高程的洞穴,可能为同期地下水沿坡渗流溶蚀而成。并分析库水向邻谷渗漏通道及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溪洛渡村滑坡是超深层特大型古滑坡,为确保坡体上居民的安全,需对古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为制定滑坡防治方案提供依据。通过勘察查明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古滑坡结构特征,分析河谷地貌演化与滑坡形成过程,总结出溪洛渡村古滑坡形成的主控因素为软硬相间的地层结构、陡峭的地形及高角度岩体结构面,随着金沙江河谷的演化,坡脚易软化岩层受江水侧蚀浸泡,坡脚岩层软化强度降低,使上部岩体变形加剧直至优势结构面贯通,出现切层错落滑移。滑坡形成后,经历溪洛渡沟的侧蚀及后缘崩塌加载,发生了再次滑动,之后经历了漫长的重力、洪水及人为活动的改造,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坡面形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金与铁的空间分布、直接或间接的成生联系及陨石中含金等来讨论金与铁的共生关系,总结其赋存规律。认为:前寒武系硅铁建造及其上下层位的地层内;中基性、基性或超基性古火山岩发育区;基性、超基性岩发育区的构造有利部位;板块边缘或地台与地槽的过渡地带是找金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运用岩溶学、洞穴学理论及洞穴沉积物的形成机制,将洞穴的区域地质地貌条件和自然背景与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过程联系起来,对云南多乐原溶洞群的洞穴结构、洞穴环境及洞穴沉积物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野外实地调研,探讨洞穴石钟乳分布情况、发育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石钟乳发育特征表现为石钟乳个体形态各异、类型多样;垂向成层分布、群生为主;大型石钟乳发育突出;石钟乳出现拐弯现象。影响多乐原石钟乳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区域的可溶性碳酸盐岩、水动力条件、二氧化碳浓度和二叠纪时期特殊的地理环境,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和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类型丰富、形态各异的石钟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北京平原、永定河谷和怀来盆地新生代地质的调查研究,认为新生代以前形成的古构造格架限定了永定河的位置和形态,上新世以来的山脉隆升是影响平原、河谷和盆地发育的主要因素,系统地揭示了北京西山新生代以来古地理环境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在岩溶发育区,桩基础施工时因遇到溶洞而引发诸多问题,顺利进行超长桩的施工并完成是实现整个工程标段生产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分析了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诱因,如人员、机器、材料、操作方法和施工环境等。通过溶洞的类型、判断等专题会议的召开和每根基桩对应处理方案的编制等系列对策的实施,使得岩溶强发育地区的超长桩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三峡库首区的工程地质环境演化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尤其是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论证并据自己的工作得到一些新的结果。作者首先论证了库首区的地壳表层结构,强调仙女山、九湾溪、天阳坪三断裂构成的K字型断裂系的重要意义,并据断裂构造岩的成分结构及力学性质分析了仙女山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孕震物理。其次从白垩—老第三系的分布、温泉的排列、地形变的协调性、地应力的一致性论证了仙女山断裂活动自新构造期以来即已南北一体化,其北延过江的形式是反经验的,即以挤压应力拗折带的形式过江,而在地表无确定的断裂带存在。第三,由赤平投影解,水系优势方位统计等反演研究及现代地应力测量结果,证明库首区自燕山运动以来基本上以NW向应力场为主,属于NNW向构造体系。第四,由阶地、第四纪堆积物及物理地质作用的研究,发现新滩地带不存在阶地“超覆”,瑶子“砾岩”并无明显的构造变形迹象。库首区自新构造期始至今稳定抬升,升率约为0.1 mm/gt。在此背景下,发育了秭归—渔洋关孕震断裂带及黔江—兴山孕震断裂带的一部分。这两个带控制的地区、地壳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活跃。特别是新滩地带近2000年的重力崩滑(外动力)与区域地震(内动力)在时空上具有明显的相谐性。此外,文中还结合三峡的新构造研究提出了新构造期次划分方案,它对于工程地质环境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论述柳江盆地地质构造的基础上,从灰岩溶隙和溶洞发育特征、分布规律、接受补给和蓄存地下水能力及其水力特性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岩溶水富水规律.并为合理利用本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论证了开发柳江盆地地下水库的现实意义、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沁水盆地北部阳泉区块15~#煤储层的孔隙分布规律及其对吸附特征的影响,对干燥煤样分别进行扫描电镜实验、压汞实验以及等温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阳泉区块15~#煤储层显微组分以各类镜质体为主,次为片状和粒状惰质体和壳质体及矿物质颗粒。孔隙较发育,次为裂隙,孔隙多呈条带状分布连通性好,且以过渡孔为主,孔容比达50.66%,这增大了煤的表面积。这些因素都为煤层气赋存提供了空间,使煤储层吸附甲烷能力增强。大孔、中孔发育也较好,既有利于煤层气的赋存又利于其在煤储层中的渗流。  相似文献   

16.
定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砂体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输导系统,裂缝在局部地区改善或提高了砂体的输导能力。源储距离和砂体叠置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天然气的主要充注区。总结出主要的充注路径模式为:砂体连通性+砂体成岩相。通过气藏解剖,对研究区的成藏类型进行了划分,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源内充注型气藏、近源充注型气藏、远源充注型气藏和断砂组合型气藏。通过对天然气聚集和逸散破坏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区的气水分布表明天然气的充注主要以源内充注,近源充注,远源充注以及断砂组合式充注,并总结出了气水分布模式及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WH油田主要含油层段为流沙港组流一段,储层厚度和岩性变化快,砂体分布及连通性复杂。为厘清流一段储层分布和甜点区域,提高油田开发效益。通过测井、岩心分析和地震资料分析认为,流一段储层为缓坡陡倾型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前缘滑塌、水下碎屑流、分流间湾6种沉积微相。通过物源分析、单井与连井微相、砂体追踪和储层反演预测,厘清了井间砂体连通性,精细刻画了储层展布特征,并建立了油田沉积模式和沉积演化规律。纵向上,流一段早期为扇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逐渐演化为滨浅湖亚相;晚期演化为席状砂为主的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亚相。平面上,在5井区发育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3井区与6井区发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2井区为前缘远砂坝—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泥沉积;提出无井控的中部砂体为甜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综合信息矿床模拟资源定量预测方法,在 HQ 地区建立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确立断裂构造、燕山中晚期中酸性岩浆岩等24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找矿标志。在此基础上以网格为单元优选地质变量47个,建立金矿定量预测的“特征分析”数学模型,从而圈出以下13个金矿靶区:1、2、3、4号靶区为11号角砾岩体北部之断裂,5号靶区为13号角砾岩体;6、7号靶区为9号角砾岩体及其附近之断裂;8号靶区为小公峪内之断裂,9号靶区为7号角砾岩体;10、11、12、13号靶区为黄水庵一带之角砾岩体及附近的断裂。进一步应用“加权特征分析”方法,在已知靶区内建立金矿资源总量预测数学模型,预测结果表明 HQ 金矿区及其外围一带有1.5×10~5kg 左右的金远景可期,其中9号靶区金储量最大(约1.0×1 0~5kg),其次为黄水庵一带的10号靶区。  相似文献   

19.
对华北地台东部北段中生代以来,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平演化构造特征有各种不同的认识。作者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区内不同阶段的地质构造演化特征、深部地质资料、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发育和分布特征、以及岩浆侵入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热隆对区内地质构造,特别是对盖层构造均演化和特征起着控制作用。洋中脊是大洋地壳中的高热能区,沿洋中脊形成热隆带,驱动洋壳向陆壳下面俯冲,与陆壳下部物质混合重熔成中酸性岩浆,构成高热能的活动核。这些岩浆又侵入到盖层中,同时,岩浆及围岩中的气体聚集在侵入体的顶部。因此,热隆是由侵入到盖层中的流动熔融体(岩浆)和气体构成。根据热隆构造不同部位的差异,作者提出了热隆构造的概念、模式,并将其划分为四个构造层次:1)隆核构造层;2)近隆构造层,3)中间构造层;4)外隆构造层。同时,总结了外隆构造层的各种断裂构造形式:1)滑落式断裂构造;①单式滑落断裂构造;②滑落式推覆构造;③复式滑落构造;2)逆冲式构造:①逆冲式断裂构造;②逆冲式推覆构造;③褶皱—逆冲推覆构造:3)滑落—逆冲式构造。作者还讨论了区内近东西向的伸展作用、北东向隆起带与断陷带内的构造差异和北东向较大规模推覆构造以及地堑构造与北东向热隆带的关系。作者认为,热隆对区内盖层构造、对某些内生矿田和外生矿田以及对古老片麻岩穹窿的成生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钱塘江海塘修建的历史悠久,与长城、大运河被称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建筑工程,它见证了古代沿海人民与江潮抗争的历史,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沿海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沿海地区古海塘破坏严重,保护海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海塘管理,积极引入民间资本等措施可以解决目前海塘保护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