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梦玲  赵杨 《时代经贸》2020,(12):31-3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愈加强烈,环保条例也对垃圾分类 工作做出明确规范。由于传统垃圾桶在垃圾分类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智能环保垃圾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本文以提高 用户满意度为核心,以提升智能环保垃圾桶的认可度为发展重点,对智能环保垃圾桶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环境分析,通过了解其发展优势和不足之处, 对智能环保垃圾桶的营销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流     
《环境经济》2011,(11):70-70
英试验太阳能垃圾桶自动对垃圾进行压缩 近日,英国开始太阳能垃圾桶的首次试验,这种新式垃圾桶可以利用太阳能对垃圾进行压缩,其容量是普通垃圾桶的8倍。该太阳能垃圾桶被放置在剑桥市绿底路公园进行试验。这项试验一旦成功,将带来新一轮的环保技术革命。新型垃圾桶不仅能减少垃圾中的碳含量,并且还具有超大垃圾容量,这势必会减轻清洁工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蔡钱英  夏樊 《经济月刊》2012,(1):132-133
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在巩固45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在63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达标工作,108个小区共投放分类垃圾桶0.94万个、家庭用10升垃圾桶12.08万个、10升垃圾袋1300万个。这也让东城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由2009年的47.52万吨减少到2010年的45.057/吨,同比下降5.21%,比市下达核定量减少8.97万吨,垃圾减量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4.
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在巩固45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在63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达标工作,108个小区共投放分类垃圾桶0.94万个,家庭用10升垃圾桶12.08万个、10升垃圾袋1300万个.这也让东城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由2009年的47.52万吨减少到2010年的45.05万吨,同比下降5.21%,比市下达核定量减少8.97万吨,垃圾减量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常杪近期发表文章说,垃圾分类是一项社会工程,尤需全社会参与。垃圾回收利用的关键在于源头上人工分类。如果源头上人工分类做得不好,不彻底,会影响到后续处理,会使垃圾的资源化率大大降低,后续处理垃圾的成本大大提高。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和回收再利用,涉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方面,生态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垃圾达到无害化处理又是完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基本消除环境公害,并形成天蓝、地绿、水清、林秀和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才能谈得上现代化城市的生态化。本文简介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必要性及其环境管理现状和问题,分别提出了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的环境管理对策,最后整合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环境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郑绍庆 《时代经贸》2013,(13):132-133
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努力,均实现了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从而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由于缺少前端的垃圾分类收集,大量可回收物混同垃圾直接进入填埋场,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2000年,我国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八个试点城市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十多年时间的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8.
郑绍庆 《时代经贸》2013,(14):132-133
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努力,均实现了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从而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由于缺少前端的垃圾分类收集,大量可回收物混同垃圾直接进入填埋场,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2000年,我国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八个试点城市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十多年时间的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9.
目前,乌鲁木齐市拥有常住人口311万人,流动人口80余万人,每日产生的垃圾有3000吨左右,巨量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占用大量土地,可再生资源不能得到利用,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本次社会调查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广泛了解乌鲁木齐市市民对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看法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有助于今后乌市顺利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认知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行,农村生活垃圾量飞速增长,给垃圾处理带来挑战。提高农民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的主动性是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在农村居民中的认知度,以及影响农村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农村居民这一行为积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奥运向来是环保科技的演练场,许多环保理念在城市绿化、场馆建设、人员培训等奥运过程中深深植根于人民心里。2008北京奥运从开幕式上的环保烟花,到开幕式垃圾八成以上得到回收利用,从再生纸制作的垃圾筒现身赛场到800多万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再到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工程使奥运村实现了制冷、供暖零排放、无污染,绿色奥运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相似文献   

12.
垃圾分类是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基础。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但是,我国目前在生活垃圾处理的过程中,垃圾分类工作还主要停留在二次分拣阶段。文章以北京市为例,对部分居民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问题的问卷调查,重点调查关于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自身在垃圾分类过程中的做法以及垃圾分类工作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居民在垃圾分类处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改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石狮市环卫处为使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着手建设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厂,并对垃圾分类收集。图为该处主任戴自强和其他班子成员正在研讨实行垃圾分类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赵子光  陈新风 《经济师》2022,(4):163-164+166
垃圾分类是世界趋势。根据生活垃圾产生量影响因子以及山西省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对生活垃圾的产(产生)、投(投放)、收(收集)、运(运输)、处(处理)五个环节,采取“五化措施”(减量化、精细化、精准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无害化),加快推进垃圾分类产业化进程,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置,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国内第一座引进相关国际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建设和营运的现代化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其成功经验为国内同行提供了借鉴。在未来的10~15年内,广州市将建成“源头削减、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综合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继续保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准管理。  相似文献   

16.
除非谁家小区旁边要盖垃圾站或者垃圾焚烧厂对大部分城市居民来说,垃圾处理只意味着将黑色的垃圾袋放入垃圾桶,定期交卫生费而已。可是如今,太平洋上的垃圾互相缠绕连接,竟形成比美国国土更大的“岛屿”。在太平洋上旋转、扩大,照此发展,偌大的海洋将好似一口煮了垃圾汤的锅。本期《智慧地球》详细介绍这片惊人的海上垃圾场。  相似文献   

17.
周斌 《时代经贸》2013,(20):205-205,207
近年来,随着人我国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乡各类垃圾尤其是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而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在于城乡居民垃圾分类处理意识的强弱和行为的能力。本文以我国浙江省H市部分城乡居民为调研对象,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了解了该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藉此为妥善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于平 《环境经济》2006,(9):65-65
省环保局派人到县里检查企业环保工作,县环保局领导将检查工作的同志领到企业门前转身便要回去,问何故,答日:“县里规定,这个期间是企业宁静日,进企业就是破坏软环境、干扰经济发展,谁进去就收拾谁。”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关键,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点,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主体作用,可以提高生活垃圾治理的效率与效果,从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陕西省863名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从村庄制度视角出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研究框架,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村庄制度对农村居民的主观规范和治理态度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进一步显著提升其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意愿及行为;主观规范、分类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分类意愿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另外,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受到村庄制度与亲戚朋友等周围人行为的影响,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村庄制度越完善,周围人参与分类的积极性越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照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的不同方式,探讨拾荒者在垃圾分类上的环保作用,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供一条省钱、便捷、有效的方法,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拾荒者存在的原因和危害进一步分析,就如何正确对待拾荒者的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