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艺文     
正展览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发掘于2015年的南昌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掘的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级墓葬,本次展览从海昏侯墓园出土的1万多件文物中精选了符合展出条件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300余件,通过这些文物对汉代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等各个侧面的影响入手,全方位展示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的考古发掘成果以及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科技考古技术和文物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2.
李燕 《魅力中国》2014,(25):94-94
陶瓷雕塑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早在汉代陶瓷雕塑变成为了古人装饰与墓葬的重要器具之一。而到了唐宋时期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本文基于以出土的汉唐陶瓷作品对其分类以及艺术价值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与分析能够为后续的考古与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汉代是青海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近年来,随着河湟地区汉墓考古发现的进行,引起了笔者对汉代艺术史研究的重新关注.青海古代的木雕造型,由于材质的关系,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不多.现在所能见到的,汉代的木俑作品最早,直观地反映了河湟地区汉代社会生活的历史画面,就青海古代雕塑历史范围来看,河湟地区汉代木俑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董守贤 《魅力中国》2009,(24):24-24
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个要素即农具,对汉代新发明的五种农具的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加以整理分析,从而进一步对汉代新农具产生的社会根源、技术进步等探讨,引起对当今环保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汉代农业画像砖石》收录了大量的农业题材的画像砖石.据此,可以复原汉代的耕作技术、田间管理、积肥、粮食加工与贮藏等农业生产技术,揭示当时社会生产繁荣强盛的情形,为理解盛世何以出现提供一种形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汉代农业画像砖石》收录了大量的农业题材的画像砖石。据此,可以复原汉代的耕作技术、田间管理、积肥、粮食加工与贮藏等农业生产技术,揭示当时社会生产繁荣强盛的情形,为理解盛世何以出现提供一种形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史志材料和考古材料的梳理,明确汉代萌渚岭峤道广西贺州段的发展序列,找出道路网络形成原因,指出道路网络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曹鹭 《理论观察》2011,(6):66-67
汉代是中国古代眉妆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眉妆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仔细研究汉代历史。便会发现其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国际形势、国家内部矛盾以及国民的精神风貌对汉代眉妆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笔者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来讨论眉妆在汉代蓬勃发展的原因,以此得出结论: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传承和发展,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现状、精神风貌、文化内涵乃至国运的盛衰。  相似文献   

9.
朱德贵博士的新著<汉简与财政管理新证>2006年4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在充分占有文献和考古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财政学、考古学和社会学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可操作的论述框架,是"二重证法"和多学科理论方法的综合运用与实践,对汉代财政经济史作了深刻的诠释,而且提出了颇有见的的观点,这对全面认识汉代的财政管理乃至整个汉代社会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肃慎是我国东北古肃慎族系的一支,又称息慎、 稷慎、 肃昚,早在商周时代就己活动在我国东北.在汉代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其后的女真和满族皆出于此.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对肃慎族系有不同的认识,特别是对肃慎族的族源及在先秦两汉的居地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随着考古发掘的进行,为研究肃慎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对传世文献及考古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肃慎族应当是从山东河北一带迁移至东北,具体活动范围为应在图们江以北、 老爷岭以东的滨海山区及牡丹江上游地区,否认肃慎族为东北土著民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闫芳芳 《魅力中国》2013,(34):21-21
为了解贫困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使其更好的作用于贫困学生,且将相应参考依据提供给同行业人士,本文对贫困学生所具有的人格特质及心理复原力进行阐述,对贫困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千年大昌     
霜子 《今日重庆》2005,(2):84-86
大昌古镇位于巫溪县境内大宁河畔,是三峡地区惟一保存完整的古城,始建晋,已有1700多年历史。历史上的大昌是上通陕西、湖北,下联长江水道的交通要地。古镇内有大片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屋宇飞檐画栋,精巧别致,古风浓郁,颇有明清建筑特色。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人员在大昌一带发现大批珍贵文物,初步推断大昌可能为古代巴人都城。三峡工程蓄水后,大昌将被淹没,国家文物部门决定对大昌古镇进行整体搬迁复原。  相似文献   

13.
汉代能延续四百余年的统治,这与乡里基层社会良好的社会治安是分不开的,汉代在基层社会实行一系列相关治安制度与措施.本文以汉代乡里基层社会治安为研究对象,以相关制度及措施为研究视角,对维护汉代基层社会治安的相关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4.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山城与平原城相结合是高句丽政权重要的筑城形制,作为山城更多的承担着军事防卫责任。高句丽山城城墙上的石洞,是一种独特的设施,其他防御设施如马面和瓮城,一直修筑于后代,但是石洞却再无发现,即使是在同时代的新罗、百济遗址中也无类似于石洞遗迹的发现。现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对山城城墙石洞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桂梅 《魅力中国》2011,(7):217-217
文物档案是历史考古人员进行文物考古、文物友掘以及文物保管、文物研究的主要依据和先决条件,因此,文物档案的价值性不可言喻:科学保管文物档案以及有效利用文物档案是文物单位以及文物工作者必备的义务和基本职责。笔者就文物档案的价值性在本文中做出简单叙述,以望对同仁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从东海郡《集簿》看汉代的亩制、亩产与汉魏田租额杨际平汉代的平均亩产,是汉代经济史,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古代可以比较确切地估计的亩产大体始于汉代。对汉代平均亩产的估算,直接影响到对汉以后各代平均亩产和汉魏晋田租额的认定,同时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扬 《发展》2008,(7):136-137
本文梳理有关史籍和考古资料,对河西走廊2000多年来农田水利开发经营状况做了较系统的探讨。文章着重论述了河西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耕地的垦辟、先进农具的使用、农业开发的成效及其评价等方面问题,以尽量复原其历史面貌,对于今天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已发现的遗迹中,古代兵营或与古代军事有关的考古却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此方面的缺乏,20世纪20年代,黄文弼在内蒙古科考期间就曾发现过一座汉代的古兵营遗址.然而在一定程度上,此遗址却被忽略.本文借以黄文弼的著作,探寻这座汉代的古兵营遗址.  相似文献   

19.
河湟是青海省最为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风俗民情、宗教信仰不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多彩纷呈的民族服饰艺术.作为各民族服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首饰的款式形制上每个民族都有鲜明的特点.本文以河湟地区回族、撒拉族首饰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首饰艺术的形制特色、文化内涵、宗教寓意、发展现状五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归纳.  相似文献   

20.
李贵节 《魅力中国》2011,(17):173-173
从思想引导、形制谋划和总结反思三个层面对新形势下高校政治辅导员如何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