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自建语料库的方式,对唐诗人称照应选择及其英译进行了研究.从人称照应表现的形式和特点来看,唐诗与一般语篇最大的不同在于:一般语篇在汉语人称代词系统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第三人称代词,而唐诗人称照应一般采用零形式,其英译文中人称代词使用频率极高.  相似文献   

2.
人称代词在日语的发展历史中经过了反复的变迁,但是作为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僕”是从汉语的“僕”演变而来这一事实是毋庸置疑的。但随着时间的变迁,汉语和日语中“僕“的用法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英语人称代词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人称代词的理解与翻译徐守勤英语人称代词的数量虽然不多,用法却异常活跃,稍不留意便会发生理解错误,从而导致误译。本文从英语人称代词的歧义、指代意义、拟人化用法及习惯用法等方面讨论对英语人称代同的理解和翻译问题。(一)人称代词的歧义:WE:1、可用作...  相似文献   

4.
由迪思 《魅力中国》2013,(26):261-261
初学者在学习英日语代词时.通常将英日语中人称代词进行简单的对应,如然而这种理解在涉及到上下语境时常常会出现歧义。本文结合例句从七个方面对英日语人称代词的变化及用法的差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语脱胎于历史悠久的拉丁语,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发展史。在从古典拉丁语演进到今天的意大利语的过程中,意大利语既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拉丁语的基本特征,也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产生许多意大利语独有的崭新特征,这在意大利语人称代词的发展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探究意大利语人称代词的起源与发展,既有利于理顺意大利语词汇演变的源流脉络,也有助于学习者更有效地理解现代意大利语中人称代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英语修辞手法的可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手法作为语言表达的重要形式,至今已渗透到各种体裁和文体中。由于英语和汉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都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因此,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便成为了翻译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在对英语修辞手法及其可译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英语修辞手法就其可译度进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7.
安光峰  张娟 《魅力中国》2011,(14):266-266
紧缩句是汉语中应用性很强的一种句式,学界对它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和汉语研究的其他门类相比,她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有限的。本文从紧缩句的定义、特.点及其分类出发去认识、了解紧缩句,同时又通过对紧缩句的日译的考察来引发一些思考,看法,加深对紧缩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由于汉维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表达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使汉语成语在恰如其分的翻译方面有很大的困难,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就使译文的成语保持原文的形象性,感情色彩,民族和地方特色。汉语成语的维译技巧包括加词法、减词法、引申法。  相似文献   

9.
汉语、法语,作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在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宗教背景以及风俗典故这四个文化因素方面都对唐诗的法译形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这四方面探讨浅析文化因素对唐诗法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称代词表复数的领属性用法是在人称代词后加"家","家"的语义虚化成为表领属的词缀导致声母的弱化甚至消失,本文着重分析人称代词与"家"组合的各种语音形式变体的演变原由,辨析出强势的□ɑ22la33和弱势的□ua22la33等;并从语音学原理和社会群体选择倾向预测变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将俄语翻译成汉语时,如何正确地理解俄语标点,发掘其潜在含义,并通正过正确的汉语标点或是文字进行表达,需要我们进一步展开研究.本文将分三部分对此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标点的重要性以及俄汉标点在书写和使用方面的异同;第二部分通过实例对俄译汉中的一些标点问题进行说明;第三部分指出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罗昱 《黑河学刊》2011,(3):33-34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种差异在翻译上表现为不可译性。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汉语与英语具有不同的本质,前者属于隐含性语言,后者属于显性语言,所以,两种语言的互译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习语的差异,并总结出几种习语的不可译性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史研究对当下汉语文化典籍外译实践具有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史研究情况,而后提出基于生态翻译和比较文学理论,从跨学科角度编撰一部《建国后我国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发展史》,希望在丰富典籍翻译史研究之时对当下汉语文化典籍翻译实践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使翻译理论与美学的联姻成为必然,诗歌作为文学的精髓,要求其译作具有美感,汉语古诗词的诸多特性更使得翻译美学成为指导其英译实践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5.
姚漪晨 《魅力中国》2014,(15):81-81
“他”字在现代汉语中作为第三人称主语最为常见,而在上古汉语中,“他”字并非作第三人称主语,而是作为代词和形容词存在。本文主要统计了《春秋左传》中“他”字的用法,并对其做简单的归纳。  相似文献   

16.
封晨 《黑河学刊》2011,(8):30-31
成语是汉语语言中的瑰宝,它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字凝练,意义深远,表达生动。成语不仅仅应用在书面语言中,也在口语中有广泛的使用。随着中外交流的加深,世界渴望更加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因此,成语翻译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翻译成语之前,需要对成语本身进行研究并分类探讨,这样可以使成语翻译研究更加细致、系统。本文立足汉语成语的来源,以此进行分类,并在分类基础上讨论了成语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7.
葛貌 《魅力中国》2011,(14):273-273
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中西方语言的异曲同工、文字的构成、句子的结构、句子的押韵以及文化的角度来比较其可译性于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8.
盖利亚 《新西部(上)》2009,(6):193-193,188
本文分析了并列复句在日语中的地位及其与汉语并列复句之间的关系,重点就日译汉和汉译日的翻译技巧和要点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日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汉语古诗词通过特殊的声调规律以及叠词、 叠韵、 双声等修辞,能够体现出其音韵美的特征.本文从汉语古诗词的音韵特征入手,通过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汉语古诗英译实例来探讨音韵美的有效再现方式,可以为中国古典文学"走出去"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各国间语言接触与融合的结果是借词的产生,它是普通语言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借词的译借最突出的特征体现在语音方面,所以对借词语音译借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以往对借词语音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存在着全面性和系统性上的问题。因此从语音方面对借词的译借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可为其提供更多规律性的东西,更好地促进借词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