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文学再创造过程,其中的情感意象是必不可少的。英汉两种文化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两种语言在文学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正是以意象为核心概念,所以它对汉诗英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汉诗英译情感意象的分析,立足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试图探讨汉诗英译中情感意象的传达。  相似文献   

2.
王慧 《魅力中国》2013,(26):105-105
本文鉴赏了“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堞恋花·春景》一词。笔者详细的介绍了许老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三似”“三美”论,及其在该词的翻译中是如何体现的,旨在对热爱诗词翻译之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涉外翻译中诗词佳句的英译效果为重心,从语篇的视角挖掘这一“现场效果”的来龙去脉,先后涉及到了C—E词义和语篇结构差异、汉诗英译等多重理论与实践,从而确立了“现场效果”涉外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4.
许渊冲教授被《中国文化报》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惟一专家”。许先生不仅是翻译的实践者,而且是翻译的理论家。他在理论和实践中总结出的其诗歌翻译理论宗旨:‘信、达、优’;译诗的“三美”论;翻译方法的“三化”;翻译的目的“三之”,不仅对中诗英译有借鉴意义,而且对英诗中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古诗英译中由于文化背景和隐喻模式的不同会造成文化缺失,使古诗词的意境和音韵之美难以表达。为此,在翻译中要在源语的隐语模式下进行语言选择;寻找在两种文化背景下唤起读者美感的袁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姜慧慧 《魅力中国》2013,(29):270-270
高质量的旅游资料译本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涉及到对原文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通过对扬州旅游文本翻译资料的研究,译者一方面要保留异域特色,强调翻译对译入语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对有待处理的文化因素时所采取的舍弃文化而追求功能对等的交际翻译作法。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跨文化民俗传播翻译的过程中, 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翻译工作者, 不仅需要系统地掌握本国的语言习惯和文化民俗传统, 更需要深刻了解对方国家的语言习惯和文化民俗传统. 本文立足于黑龙江民俗文化的特色、 汉日语跨文化翻译的差异性, 探讨分析了黑龙江民俗文化汉日译过程中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明阳 《新西部(上)》2010,(4):129-129,124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了古典汉诗文化意象的英译.古典汉诗文化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解读和赏析古典汉诗的关键,也是诗歌翻译的重点.如何正确翻译文化意象并使之容易为英语读者接受成为古汉诗英译研究的难点之一.即译象(翻译物象)与译意(翻译其意)的矛盾,译者尽量保留原语意象的民族色彩.但译者也应意识到中英文化之间有巨大差异,适当地采取一些补偿措施如加注或增补来使得译文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使翻译理论与美学的联姻成为必然,诗歌作为文学的精髓,要求其译作具有美感,汉语古诗词的诸多特性更使得翻译美学成为指导其英译实践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0.
翻译长句时,对于翻译者来讲,根据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句子构造,以及中文的表达习惯能够顺畅地翻译出来是最好的.关于长句的翻译方法,要把分译,逆译,加译,减译,不译,变译,合译等多种翻译方法交替使用进行翻译,才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史研究对当下汉语文化典籍外译实践具有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史研究情况,而后提出基于生态翻译和比较文学理论,从跨学科角度编撰一部《建国后我国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发展史》,希望在丰富典籍翻译史研究之时对当下汉语文化典籍翻译实践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文学视角赏析了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的《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英文译本,对其译本中语言的运用,诗词、歌曲和酒令的翻译及文化倾向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解析,提出作者的观点:译文不仅必须具有与原创作品一样的文学功能,而且要全面再现原文的审美意义,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充分领略原文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文学翻译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变译理论是黄忠廉教授在21世纪初提出的翻译理论,它的核心概念是指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变译理论不仅在科技英语领域有着显著的应用,在文学翻译、旅游翻译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使用.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黑龙江旅游英语翻译也已经成为促进文化外宣的重要途径,借助于变译理论,能够更好地促进旅游英语翻译的可读性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镜像反映。“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都注意到了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差异,但异化论主张直译原文的语言形式,保留构成语言的文化因子;归化论则主张以地道的译语表达形式和相应的文化因子进行翻译。恰当地使用“异化”和“归化”,无非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中无须付出太多推理努力,就能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翻译实践中文化参照系的选取是语用等效观点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世界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翻译者们应在翻译时尽量保留各种文化的原汁原味。本文从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两种《红楼梦》英译本的部分译例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分析译者的文化背景等因素来阐述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娜 《黑河学刊》2013,(12):37-3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文化。动物习语更是带有很深的文化烙印,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在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翻译动物习语,首先要了解原表达暗含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再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将其转入译入语语言中。  相似文献   

17.
56篇外国名言警句、13篇诗词歌曲、7段散文小说节选和7段影视戏剧作品节选,广为市民所喜爱的《读点经典》的姊妹篇《译点经典》由重庆市外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编译完成,书中精选外国文化经典进行中英文对照,  相似文献   

18.
向鹏 《魅力中国》2014,(7):122-124
可表演性是戏剧翻译中颇具争议的话题,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看法。从中国古典戏曲经典化、案头化,中西戏曲文化传统差异以及戏曲文本与戏曲演出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古典戏曲外译的过程中,译者翻译的重心是解决语言和文化隔闽,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戏曲文化,而不是考虑让中国古典戏曲如何用外语在舞台演出,故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可表演性。  相似文献   

19.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翻译是架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与外国游客之间的一座桥梁.冲破传统翻译理论"等值"概念的束缚,从一个新的视角--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汉英旅游材料可知,常用的翻译方法主要有省译、拆译、篇章整合与改写.  相似文献   

20.
廖志华 《重庆与世界》2015,(1):106-108,119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商业翻译之中,掌握好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对于翻译生产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为了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选择最佳的选择工具,对翻译流程的三部曲——"译前、译中、译后"中使用的各类主流翻译工具进行述评,并结合翻译实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