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6年第9期的《西部大开发》,独家刊载了《大西安大关中崛起构想》专稿,文中经济学家张宝通对西安及关中的经济发展,率先提出了具有战略性的构想。时隔近两年,与之相关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宏伟蓝图开始展现在人们面前,正紧锣密鼓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亦有望在年内批准实施。专家预料,未来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将有望成为继成渝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之后,我国西部又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2.
王冬霞 《特区经济》2011,(9):213-214
从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和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由于无线网络应用和对于在关中—天水经济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创新、融合各产业协调发展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关中—天水经济区无线城市群的建设目标,从发展现状及构建措施等几个方面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无线城市群的建设提供理论及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薛建平  程刚 《西部大开发》2009,(10):110-112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把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这意味洛南县搭上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这班经济快车。机遇难得,洛南县如何创新理念,发挥优势,科学定位,实现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洛南县委书记刘文亮同志。  相似文献   

4.
张炜 《发展》2011,(10):14-14
国家颁布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天水列为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平凉、庆阳、陇南为辐射区,标志着包括陇东南在内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5.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共生系统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艳平 《特区经济》2010,(1):171-173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标志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体现了国家致力于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意图。本文基于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认为共生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组织形式,构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合作的共生系统,并就经济区的旅游共生进化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在陕西主持召开《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规划编制分六个阶段推进,今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后正式实施。根据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将加快建立分工合理,协作配套,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通过西安、宝鸡、杨凌三地市产业结构与人口分布的观察数据,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差异受产业结构与人口分布影响明显,Moran’sI呈负值,区内呈空间负相关,地域间辐射能力不强。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部区域差异明显,且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区域间联系不频繁,相互辐射力度不够。文章据此提出3点建议:一是合理配置区域产业结构;二是加快区域科技人才的吸收和流动;三是增强区域各城市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4月20日, "跨越关中一天水经济区"采访团来到天水市各旅游景点进行参观,体验天水精品旅游景区的魅力. 旅游品牌初见雏形 天水市旅游局局长谈启明说,天水正积极融人大关中旅游圈,加强与关中六市一区的紧密联系,借助西安国际旅游大都市的辐射力,带动天水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改革的大潮中,“关中—天水”建设的启动,无疑是甘谷县抢抓机遇、攻险克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的改革发展成就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东风,构建由天水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县城、重点镇和一般镇五级组成的城镇体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为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0.
新的机遇,为天水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战略区位重要,发展前景广阔。作为该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天水市在交通区位、制造加工、特色农业、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近日,本刊记者走进天水。感受到天水在新机遇下谋求新发展,举全市之力推进经济区建设的浓浓氛围。  相似文献   

11.
影响近代城市流通领域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城市商业批发业的兴起与专业街市的出现;二是流通型中介服务行业的滥觞;三是金融业向流通领域的渗透.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以后日本流通业进入激烈变革时期,这种变革是二战以来的第二次流通革命。流通革命改变了日本流通体系和结构,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的重组日益流行,流通运营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流通革命将对日本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导致日本流通革命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价格破坏、定价体制改变、进口增加、购买方式变化、流通自由化、产销同盟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原因。对这些原因及其背景的分析也反映了当今日本经济的概貌和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对促进喀什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紧紧围绕把喀什市建设成为面向中亚、南亚商贸旅游中心城市的主题,深入分析喀什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条件。通过喀什市与伊宁市、乌鲁木齐市的专题比较分析,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提出促进喀什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日本综合商社的功能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综合商社是具有贸易、投资、金融、信息、组织与协调功能的商业型跨国企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综合商社多种功能的发挥受到抑制,并由此引发"商社危机"。为应对危机,日本综合商社通过对各类功能的整和,大大扩展了功能作用的广度与深度,从而继续保持在流通领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云龙示范区是长株潭城市群商贸流通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承担着承接区域功能疏解、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激发沉淀经济资源等功能。通过对云龙示范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广泛调研,分析了云龙示范区发展商贸流通的基础、前景和路径选择,指出了云龙示范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重在突破主导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限制,大力推进街区商贸和商贸综合体建设,构建商贸流通产业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以供销社为依托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平红  武云亮 《特区经济》2007,224(9):126-128
供销社是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的重要主体。针对供销社发展的现状,提出供销社发展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的三种模式,即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以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农村商业网点,并提出了促进供销社发展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具有流通环节多、信息不畅、中间环节层层加价、流通过程中损失过大、流通成本过高等特点,这是阻碍我国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三方共赢。可以说,农超对接模式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今后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冯玉荣  曹舒 《改革与开放》2011,(14):135-136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依靠关天规划区,宝鸡和天水应紧抓机遇谋发展。宝鸡要在关天经济区中率先发展。宝鸡和天水的软硬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产业投资的集聚效应逐步凸显,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宝鸡和天水两地要有忧患意识,共谋加速发展。关天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用秦文化纽带连络天水宝鸡,发展秦文化旅游业,带动两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金融脱媒”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霜 《特区经济》2007,(2):69-70
随着“金融脱媒趋势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证券市场将成为资源配置、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场所。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如何把握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机遇,主动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现实挑战是当前应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背景,试图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经营中所面临的挑战出发,提出一些优化策略,这对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庆然 《特区经济》2006,25(9):346-347
连锁经营以其有效的经营方式、科学的管理,采购、流通、销售的专业化分工以及规模化经营,不断降低经营成本,让利于顾客同时获得商业利润,形成与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三足鼎立的零售商业竞争局面。作为一种科学的商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在我国零售商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制,促进我国零售商业的发展愈来愈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