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金库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屡禁不止,时有发生,是很多腐败现象得以蔓延的财政支柱,往往容易滋生更大的腐败。小金库治理成为从源头治理腐败的一个重要渠道。结合查处的小金库案例,对小金库存在形式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列了归纳并分析了其危害和产生的原因,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小金库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小金库”,但“小金库”仍然存在并花样翻新。治理“小金库”是维护经济秩序、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认为,要治理“小金库”,必须在透析设“小金库”的手法及根源的基础上,出重拳下猛药,严教严管严惩,才能从根本上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3.
张晓茹 《时代经贸》2011,(14):182-183
近年来的审计结果和财政监督捡查结果显示,“小金库”的发展范围和金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从工商企业到行政事业单位不断蔓延。特别是在少数权力部门、金融机构和垄断行业及其二级以下预算单位中,设置“小金库”的现象尤其突出。“小金库”,从来都被公认为违纪曲非法行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治理。小金库’问题,多次明令禁止,要求坚决治理。她通过分析。小金库”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其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的严重损害,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根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小金库”营造举隅刘俊民随着国务院清查“小金库”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那些形形色色的小金库也随之曝光。这些单位究竟采取了哪些手段,来营造自己的“小金库”呢?一、截留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对手中掌握的各种缴拨款项,在其运转过程中,不是七折八扣,就是全额截...  相似文献   

5.
“小金库”是中国当今社会的一大毒瘤,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健全有序的市场经济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必须根除“小金库”。通过对“小金库”的形成进行分类,并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其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阐述了"小金库"定义,"小金库"现象普遍存在,"小金库"最显著的特征,"小金库"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小金库"资金的主要用途,以及如何实施"小金库"专项审计的特殊方法,依法进行处理处罚,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7.
小金库”屡禁不绝为哪般●赵玉琴据新华社报道,去年财政部会同国家审计署和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对21万户企业和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截至目前,累计清查出“小金库”资金41.4亿,比1989年的“小金库”专项清查多查出21亿元。这种怪现象缘何屡禁不绝,“抽...  相似文献   

8.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随着“小金库”检查力度的加强,“小金库”的形式也越来越隐蔽。  相似文献   

9.
张永国  孙丕悦 《经济师》2006,(8):210-211
企业“小金库”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必须坚决予以取缔。文章分析了“小金库”形成的原因和资金来源,系统阐述了“小金库”的危害,提出了取缔“小金库”的对策与建议,从理论上为取缔“小金库”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从"小金库'的概念入手,列举了企业"小金库"的常见表现形式、资金来源和去向,分析了企业"小金库"形成的主要原因、存在的危害及专项治理的重要意义,进而对企业如何构建防范"小金库"的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冬莲 《时代经贸》2011,(4):165-166
本文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从“小金库”的概念入手,列举了企业“小金库”的常见表现形式、资金来源和去向,分析了企业。小金库”形成的主要原因、存在的危害及专项治理的重要意义,进而对企业如何构建防范“小金库”的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小金库”是败坏党风、政风的根源之一,但每次清理整顿不但没有杜绝,而且越清理越隐蔽,其金额越来越庞大,究其原因就是“小金库”的危害性,没有引起各级、各单位领导者的足够重视,这种情况必须予以扭转,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铲除“小金库”生存的土壤,还原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析和认识“小金库”的特性和危害入手,真正认清治理“小金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治理“小金库”的对策及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戚小斌  侯琛 《当代经济》2010,(11):50-51
本文从小金库、治理和长效机制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小金库的特点、危害,提出了建立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浅析小金库的形成途径和审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美 《当代经济》2010,(14):128-129
本文阐述了小金库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小金库产生的途径和特点,然后根据小金库的形成途径和特点,提出审计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和相应的审计方法,其目的是查出小金库,减少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小金库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防止储蓄所成为私设小金库的避风港胡正义中纪委几番下文件清理小金库,只是见效不大,其原因是不好清查。据笔者调查,一些单位保留帐外公款,私设小金库的一个重要办法,是在银行储蓄所开立活期存折户。对此,我建议:1、银行储蓄所应通知公款私存的单位,限期清理其储...  相似文献   

17.
小金库的存在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给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很多危害,为此需要加快建立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以防止腐败的发生,减少经济犯罪。为此本文对小金库的特点及具体危害做了详细分析,并从小金库的含义及形成方式入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对策,以促进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8.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由于“小金库”资金属于单位隐性资金,仅为个别领导和少数“圈内人”知道,资金使用受个别人支配,规避了监督审计。不仅助长了奢侈浪费的不正之风,损害干部形象,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而且还容易引发贪污、侵占、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因此,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单位私设“小金库”。  相似文献   

19.
"小金库"问题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廉政建设.本文对小金库的定义及其成因进行逐一分析,最后总结了几点治理小金库的办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三令五申严禁私设"小金库",但"小金库"问题仍然屡禁屡犯。据统计,从1998-2006年间,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小金库"金额约为1400亿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达700亿元,占50%,已成为私设"小金库"的重灾区。特别是2009年我台就先后接到过八次类似"小金库"清理自查文件,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查、整改,规范和健全了我台的财务管理制度,台领导和财务人员高度重视,完善了内控监督机制,加强了群众参与意识。因此本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是如何形成的?怎样进行治理?以此来警示私设"小金库"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