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经营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鹏 《财经论丛》2008,52(1):51-58
金融控股公司是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一种有效组织模式。当前各种尚不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新的组成部分。利用随机边界生产模型比较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与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总要素生产力(TFP),并根据银行盈利能力的评价原则探讨其盈利能力差异的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总要素生产力的增长率小幅下降,其中,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TFP增长率呈上升趋势,而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TFP大多为负增长;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明显优于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银行。  相似文献   

2.
金融控股公司在进行综合性银行业务时具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决定了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银行组织制度安排。在阐述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之间的优劣,指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集团发展的模式选择问题,参考欧美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以及不同金融控股公司的特点后,文章提出了纯粹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背景下是银行等金融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对金融控股公司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阎彬 《财贸经济》2003,(3):57-61
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以及中国入世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尤以2002年中信控股的挂牌为甚.金融控股公司不仅是一类简单的金融中介,它的生成有着复杂的制度、法律以及文化背景,且其运作效率的高低还有待检验.作者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历史的考察,分析了其形成的内外动因,明确了围绕金融控股公司的三个核心焦点,分别比较了金融控股公司与混业经营、全能银行的关系,并提出我国针对金融控股公司问题应把握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脱媒趋势逐渐增强,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金融国际化冲击日益加剧,对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的商业银行来说,综合经营是其应对这三重压力的现实选择。而金融控股公司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综合经营的最佳模式。本文选取7家具有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商业银行和5家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银行经营绩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具有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并没有表现出理论分析的优势而优于非金控银行,其他要试图尝试这种经营模式的商业银行应该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6.
余涛 《商场现代化》2006,(29):345-346
金融业走综合化经营道路已是大势所趋,金融控股模式将是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方向。银行是金融控股公司最为重要的业务,缺失了银行业务的金融控股公司很难算得上真正的金融控股公司。而银行业本身也必须在竞争的压力面前及时调整战略,为综合化经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稽惠娟 《商场现代化》2007,(35):342-343
随着全球金融混业化的发展,中国金融企业要想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位,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一条可行之路。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增强金融企业总体竞争能力,但是其经营的特殊性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本文分析我国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对策,希望对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法人格否认制度的确立,为各类型公司适用法人格否认原则提供直接的法律依据。金融控股公司不同于全能银行的组织结构特点又是其适用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基本前提。而且,为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播和集中,只有要求金融控股公司中的母公司对金融子公司债权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才能完全阻止母公司的逆向选择行为,这则是金融控股公司适用法人格否认制度的特殊理由。  相似文献   

9.
美国银行控股公司"力量源泉"原则是美联储创制的新型监管措施,其实质是加重银行控股公司的法定责任,要求其成为附属子银行财务和管理之实力源泉,以防范因子银行倒闭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全文就"力量源泉"原则产生的历史背景、与银行控股公司其他加重责任的区别以及"力量源泉"原则在美国的最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人思考,以期对我相关金融...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问题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华 《北方经贸》2002,(7):60-62
作者针对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现状、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选择、设立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风险及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策略提出了建议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业由分业向混业趋势的转变促进了金融控股公司的迅速发展。研究对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理论解释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在全面分析金融控股公司的收益与风险的基础上,对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发展的预期轨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艳  王璇 《华商》2008,(2):35-36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金融业的各个监管机构对以控股公司方式发展的金融集团采取默许和鼓励的态度。目前国内任何法律条文均未涉及金融控股公司,为什么要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怎样借鉴其他国家的监管模式?如何监管?等这些都是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金融控股公司的典型模式及代表企业、监管历程、牌照申请、存在问题等方面着手,梳理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监管要求及未来趋势,并在同行业对标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国资公司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可行性和路径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我国具有金融控股性质的公司有传统金控、全能银行、产业金控、地方金控、互联网金控等五类.申请...  相似文献   

14.
一、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一种地方金融制度创新的构想 本文所称的"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是笔者对地方性金融组织制度所作的一种创新性构想.这一构想可初步描述为:由一家具有地方性质的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设立一家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控股公司,以此为平台,收购或新设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参股非金融工商企业等等,通过子公司经营从传统银行产品到证券、投资咨询、保险经纪等任何金融业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银行业为了在与国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取得经济效益,正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银行业参与混业经营的各种模式。目前,银行主要通过银证、银保合作,海外分行、银行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和投资银行部五种模式参与混业经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银行参与混业经营的途径将随之拓宽。在推进银行业参与混业经营中,需要推进银行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良好的法律制度并改革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微观经济的活力,增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金融供给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通过调整优化金融体系结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质量更高、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而加快混业经营步伐无疑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有效途径。中国现有混业经营以金融控股集团为主,仍不具备发展全能银行模式和银行母公司模式混业经营所需要的金融监管能力、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营主体。而国内银行体量大,可以有效解决混业经营、混业管理带来的弊端,银行型金融控股公司或将成为未来混业经营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自200P年至今实施经营体制重大改革为背景,在分析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背景和金融控股公司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中信集团金融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中信集团勇于创新在国内首先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成功实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由于各国金融控股公司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各地的监管制度、法律法规不尽相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也有所差异,综合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相关法律法规中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界定,金融控股公司必须是以控股公司形式存在的、跨越多个子行业且主要活动是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9.
石安臣 《商业研究》2003,(23):97-99
在国内金融业分业经营与监管的体制和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与监管的大趋势双重作用下,中国的金融经营机构,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尝试出一种创新性的金融机构组织形式:金融控股公司。从金融理论和具体实践角度,阐述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理论特性,分析其在中国的具体实践,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我国从分业走向混业的灵活选择,是当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提及“花旗”银行,它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便是国际金融业的巨无霸。花旗银行早在1968年就成立了单一银行控股公司,以其作为花旗银行的母公司。花旗银行把自己的股票换成其控股公司即花旗公司的股票,而花旗公司资产的99%是花旗银行的资产。花旗公司当时拥有13个子公司,能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业务。也正是这种多样化的金融混业经营使花旗公司在1984年就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持股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