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镇化对区域产业布局效益的推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燕  杨栋锐 《商业研究》2005,(9):100-102
区域产业布局和城镇化建设从某个角度看,可以说是分别为了追求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它们之间有互动共生的相关性。为衡量评价区域产业布局水平,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区域产业布局效益的现状,根据区域产业布局效益低下和区域经济严重不平衡发展的事实,使城镇化对区域产业布局效益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软环境的科学合理评价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为解决当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主观随意性大的问题,本文引入GT-Factor Analysis(因子理论)进行分析。基于扎根理论开展质性研究,构建技术创新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实行降维处理,开展综合评价和趋势分析。同时选取上海市B区为样本对象,以期为地方技术创新软环境评价和提升提供研究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设昆明-玉溪-红河旅游产业带是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滇中南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引导型区域经济综合开发的重大决策。昆玉红旅游产业带的建设对调整全省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均衡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与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大洋路"旅游带及美国加州黄金海岸带为借鉴案例,分析其发展模式,并总结其开发建设、产业布局、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昆玉红旅游带开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根据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本文构建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模型,该模型能综合反映整个评价指标集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同时可以避免某个因素单方向的偏差.另外,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最终的评价结果影响很大,为了尽量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集对分析来确定各参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5.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如何培育、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根据研究建立区域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区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对四川省的区域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产业布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的现状与特点,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优化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梅龙赣客家聚集区为例,阐述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研究的意义,并就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建立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通过对梅州、龙岩、赣州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提出了该区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赵德余  梁鸿 《中国市场》2011,(11):63-71
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政策评估机制,不仅是检验过去改革成效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推进和完善政府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以上海市长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政策评估为案例进行研究,提出并论证了政府公共政策实施后,对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内容,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要对象、评价的方式和途径等。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公共政策评估的逻辑模型;设计政策评估的指标体系;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政策评估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前,产业布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的总体状况与主要产业的布局现状,还对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如何优化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流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流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认识区域流通产业现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手段.在分析研究流通产业涵义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区域流通竞争力的内涵,提出区域流通竞争力的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对区域流通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辽宁沿海产业带锦州湾临港产业集群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薇 《北方经贸》2010,(11):20-23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锦州湾发展临港产业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锦州湾临港产业集群包括以锦州港、葫芦岛港为中心的港口群及周边物流业、工业园区和为港口经济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锦州湾的临港产业集群得到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政策支持并已粗具规模,但仍存在着发展不完善的地方。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为锦州湾临港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工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规划产业布局,拓展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发展锦州湾临港产业集群,提升辽宁沿海产业带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定位的变化,不断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整个过程也从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到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城市"产业支撑体系的发展过程;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中推动了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新常态"的历史阶段,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资源要素禀赋约束的日益加剧对上海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一阶段,上海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从而促进上海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发展低碳产业的目标。产业布局优化是构建低碳产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开发区产业总体发展情况的分析,结合开发区产业布局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开发区内部的典型产业提出了产业布局优化的具体措施,以促进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化,提升开发区的整体竞争力,最终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不同区域知识服务业发展迅速,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代表的三个区域知识服务业增加值达到全国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51.4%,高于这三个地区GDP占全国GDP(48.0%)的水平,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三大增长极。其中这三个区域,又以广州、上海和北京为最。本文对比分析三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产业效率,重点探讨上海知识型服务业的差异和不足,从而为上海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对推进ICZM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海滨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厦门作为第一试点项目的城市,为保证ICZM的顺利实施,应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建立ICZM管理体制,并综合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上海市ICZM管理体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从产品整合、价值整合、知识整合三个角度来实现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整合的结论。经过整合,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可以有效利用各方面资源,形成以上海电气为主体、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为依托、上海市核电办公室为纽带、相关主要单位辅佐的网络状产业链,能够在加强设计与制造结合和协作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从产业格局、生产技术、市场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对九江地区特色产品产业化经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九江特产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产业布局已初具雏形,但在产业格局、生产技术、市场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上还不健全,亟需改正。九江市应强化产业化经营观念;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采用标准化生产管理并逐步形成一套标准体系;实行市场准入制;发展营销手段;加强品牌管理;建立九江特产信息渠道,从而促进促进九江特产产业化经营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工厂布置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厂布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要素繁多,有着不同的目标。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工厂布置进行评价,能比较有效地衡量工厂布置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06年和2011年两次调查数据对上海休闲街区商业网点布局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就整体而言,商业网点规模的相对稳定和布局合理是休闲街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为商业网点规模的稳定性折射的是休闲街区主题定位的科学性和市场的有效性,商业网点的布局合理反映了同类业态的高度集聚性和异类业态的适度互补性特征。就具体业态而言,排在前五位的包括纪念品/特产类、餐饮小吃类、日用百货类(或时装服饰类)、酒吧茶室类和其他类,占比高达80%左右,属于休闲街区的主力业态。文章在总结商业网点结构布局的基本规律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整体规划、主题打造、文化引入等方面为上海休闲街区商业网点布局进一步优化提出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