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刘少奇新闻思想在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新闻媒体、受众、传播效果五个方面的内容一一进行解读,以期对当代新闻工作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李浩 《中国报业》2024,(5):184-185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个性化定制与受众参与共同构建了一个开放、多元的传播模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演进,个性化定制和受众参与将引领新闻宣传走向更广阔的未来。本文分析了新媒体、个性化定制和受众参与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如何通过个性化定制和受众参与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韩胜 《中国报业》2022,(2):36-37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以全新概念的传播模式涉及行业广泛,内容多元化,迅速抢占了媒体市场的重要份额,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火山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与认可.短视频在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对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形成了较大冲击.本文针对"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危机和应对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项男 《中国报业》2012,(12):56-57
信息社会中大众对新闻有着更强的需求,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新闻的呈现方式及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这些都为新闻语篇赋予了新的内涵,也给新闻语篇的解读提出了新问题。本文以新闻语篇的内容要素及新闻语篇的构成方式为切入点,从报刊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及网络新闻的差异与共性中探寻信息时代新闻语篇的媒介制约性。  相似文献   

5.
张丽 《中国报业》2023,(7):136-137
本文从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的语境和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对新闻生产与通信模式的影响,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的现状和问题,总结了相应的现实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辉 《中国报业》2023,(13):40-41
进入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需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而这也成为现阶段新闻采编人员亟须思考并予以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性和新闻采编工作现状,指出目前新闻采编工作存在采编信息深度不足、采编人员新闻挖掘能力欠缺、采编人员信息敏感度不够等问题,并就此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曹翰  郭丽莉 《商》2012,(14):95-95
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传者与受众的界限己日渐模糊,新兴媒体使传统的线性传播变为网状互动。多信道新闻发布的隐匿性、迅捷性与话语纷乱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新闻发布、化解公共危机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公众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渠道增多,愿望和要求更加强烈,原来相对平稳的公众舆论被进一步激活,成为政治生活领域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商》2016,(2)
随着媒介传播方式与受众触媒心理在新传媒时代的急剧变化,新闻主持人在节目过程中的风格也经历着新的变化与挑战。在以"传播信息与受众为本"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亲和力成为重要的影响因子。从传播的有效性角度来看,主持人的形象语态、报道视角以及新闻选择等都需要呈现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表达方式,这一点似乎与倡导客观、真实的新闻理念相冲突,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某些主持人的情感倾向正是电视媒介实现新闻传播收益的内在依托。  相似文献   

9.
刘颖  童玲 《中国报业》2024,(5):208-209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媒介-受众”关系架构开始动态演变,双方角色正处于转型期,也对新闻采编人员工作产生影响。新媒体环境下,随着受众互动及其与新闻价值的关系变化,新闻报道语言、内容也开始影响传播关系、角色定位、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等。因此,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应调整新闻报道方式,才能不断吸引受众关注,引导受众形成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落后于媒体实践,当下新媒体环境中新闻生产流程和传播机制产生巨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新的困局。从校媒合作的视角探讨独立学院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积极利用传媒资源,与媒体保持密切沟通,通过推动"六个共同"等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媒介样态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形式,由此对当下时政报道的主体、内容、受众、渠道、效果等各个环节都带来了新的变化,催生出新的传播生态。本文以央视报道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时政报道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媒介样态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形式,由此对当下时政报道的主体、内容、受众、渠道、效果等各个环节都带来了新的变化,催生出新的传播生态。本文以央视报道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时政报道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促进了信息传播方式及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同时对纪录片的创作、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因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特点.特别是微纪录片这种新形式的出现,为当今时代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的微观化走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吴园军 《中国报业》2023,(15):214-21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报纸新闻媒体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新媒体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形式多样等优势,冲击了报纸新闻媒体的发展。因此,报纸新闻的传播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创新与优化,加强对报纸新闻传播变化的研究,从而推动新媒体时代下报纸新闻媒体长期、稳定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报纸新闻传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凯 《中国报业》2023,(22):72-73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推进,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在具体的新闻传播工作中,传统新闻采编技术和手段已无法满足当前受众的需求。为了进一步迎合新时代发展,满足受众新需求,必须要从技术、理念、资源等方面着手,完成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和变革。  相似文献   

16.
曹云 《中国报业》2023,(8):104-105
新媒体时代,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渠道趋向多元化,媒体编辑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不断发生变化的受众需求、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对新闻编辑的信息识别与把控、内容筛选与采编、专业剪辑与编排等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提出新媒体时代增强新闻编辑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姜燕 《中国报业》2020,(8):44-45
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新媒体受众基础不断夯实,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新媒体的逐步完善,推动了媒体形式的不断变化,新闻信息得以借助于更高效、更多元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需要转型的原因及途径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杨超 《中国报业》2014,(24):19-20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媒体新闻传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改革的契机。在碎片化的时代,网络以其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促进了受众对于微内容的关注,并且网络的互动性使得长尾效应得以凸显。本文着重讲述了新媒体新闻传播中的长尾效应,希望能够促进人们对于长尾效应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语篇的特点是客观和公正,但是绝对的客观是不存在的。功能语言学派认为情态手段是新闻语篇中报道者加入自己的主观态度并试图以此影响读者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两篇关于美军撤离伊拉克的新闻报道为语料,对其中的情态进行分析,揭示了新闻语篇看似客观公正,实际上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0.
惠汉庆 《中国报业》2023,(10):34-35
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创新新闻传播手段,找到新的方向、新的武器、新的力量,提高时政新闻传播水平,提升新闻传播效能,重塑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成为时政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