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或有关部门下拨给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的资金。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在当前高校的财政预算中,除日常经费之外,来自各种渠道的专项资金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与其他资金相比,专项资金具有以下特点:(1)专项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专项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  相似文献   

2.
专项资金是具有特定用途和项目,需单独核算的资金,有关法规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作出了专款专用的规定。然而,专项资金真的按规定做到专用了吗?1995年,某地查出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1400多万元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建房购车、经商办企业;1996年某...  相似文献   

3.
覃洪  言文 《财会通讯》2009,(6):35-36
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或有关部门下拨给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的资金。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  相似文献   

4.
所谓专项资金,是国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这种资金都会要求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在当前各种制度和规定中,专项资金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等,并且在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别。但从总体看,其含义又是基本一致的。随着公共财政的改革和经济发展,上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越来越多。通过近几年的审计实际,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是指国家财政部门或上级部门拨付给事业单位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正因为资金的专款专用性.事业单位一般都会被要求对专项资金进行单独核算.不能挪作他用。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运行中,由于独特的财政体制,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大多直接来自财政拨付,这种拨付方式更容易集中财力办大事。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也逐渐制度化、规范化。众多政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6.
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项资金是指具有专门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是国家为了发展、扶持某项事业而专门设立的,专项资金的来源包括上级安排拨付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和项目所在地自筹资金等。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是通过审计的方法, 分析评价专项资金投入、使用所产生的效率和效果,具体分为专项资金来源、专项资金分配使用、专项资金管理和专项资金使用效果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专项资金是国家或有关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的资金,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要求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能挪用他用。审计机关在历年的审计中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都进行了披露和严肃查处,但这个问题是屡查屡有,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涉及面越来越广,金额逐年上升。这种趋势不容忽视。挤占挪用的形式:一是直接挪用。未独立核算。与机关经费混用;或虽独立核算却在其中直接列支不能列支的费用。二是变相挪用。虽独立核算,但变相收取管理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在对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重点单位进行审计及调查时,发现个别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弄虚作假、浮夸滥报,虚拟工程,骗取项目:二是擅自改变项目计划用途.拆东墙补西墙,张冠李戴;三是拨付不及时,滞留财政专项资金;四是虚列支出,套取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弥补单位经费不足:五是部分资金未全部纳入专户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以及单位自筹部分;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专项资金分为发展性专项和事业性专项,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其资金规模大,资金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拨入专款项目资金如何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拨入专款是指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拔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那么其性质,是从外部取得的、需要单独报账的、且用于专门用途的资金,显然它的管理要求必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而有些部门或单位将其挪作它用也有之。笔者通过经历有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针对该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存在的弊端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这些年来的审计检查发现,一些部门或单位由于法制观念比较淡溥,受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以致在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中,违纪违规现象还相当严重,直接影响着水利建设资金投资效益。 一、水利专项资金使用违规的主要表现 1.擅自变更资金使用计划,改变资金用途,超越资金使用范围。一些水利建设部门擅自将生产性水利资金挪用于建房、购车,弥补人员经费不足,支付招待费等非生产性支出和消费性购置,违背了专项资金专用的原则。 2.以拨代支,以领代报,抵扣代扣,截留滞留,延缓下拨水利专项资金。造成水利资金不能按时拨付到位,也…  相似文献   

12.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下达,以及市县各级政府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它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由财政或上级有关部门拨人或按有关政策筹集。二是用于专门用途或特定事项。三是要求专账专户管理。四是需要单独核算。近年来,国家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重点_T程等领域的财政专项资金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群众关注度越来越高,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促进资金安全规范运行已成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专项资金是指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是国家为了发展、扶持某项事业而专门设立的。专项资金违纪是指使用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单位与部门,通过伪造、编制会计记录或记帐凭证借以达到隐瞒其真实事项,不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行为,专项资金违纪违规的表现形式有: 一、通过往来科目转移资金用途。专项资金具有专项性质及用途,一些单位通过往来科目转移专项资金,以拨代支,资金拨付即列支出,使用单位开具收款收据,拨款单位以往来款编制记帐凭证,  相似文献   

14.
○ 财政部 财农 [2 0 0 1]4 2号  2 0 0 1年 5月 2 2日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财政农业专项资金 (以下简称“农业专项资金”)管理 ,增强农业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依据《预算管理条例》和《中央财政专款管理办法》等 ,特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具有专门用途、适合项目管理的农业专项资金。特大防汛抗旱资金、农业救灾资金、农业税灾情减免补助、农业基本支出等资金或经费不适用于本办法。第三条 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是指对专项资金设立、分配、使用和监督的管理。第四条 农业专项资…  相似文献   

15.
专款顾名思义就是上级有关部门为扶持某个项目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造福于民下拨的专项资金,按专项资金使用规定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决不能挪作他用。然而,近年来,在审计工作中发现专款不专用现象较为普遍,且屡查屡犯。其表现为:一是弥补单位办公经费不足;二是擅自改变用途;三是用于请客送礼搞接待或单位发福利等;四是少部分专款按一定比例回流资金来源部门或个人。上述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效果,而且败坏了党风政风,助长腐败,使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落不到实处。究其原因:其一少数领导干部滥用职权,中饱私囊,拨“人情款”;其…  相似文献   

16.
行政事业专项资金是指其上级单位或财政部门为行政事业单位专门拨付的,用于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某项事业发展的,具有专门用途并且需要专款专用,专门报账结算的资金。如水利工程专项资金、林业专项资金、防汛抗旱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专门用途。即每笔专项资金有其特定用途,不得挪作他用。一般情况下应按照部门预算及国库统一支付的方式进行开支。二是特定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专项资金大多直接来自财政拨付,可分为发展性专项资金和事业性专项资金,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其资金规模大,使用效果影响范围广。  相似文献   

18.
科研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随着各级财政对农业科研单位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加强农业科研专项资金的管理也成为了财务部门的重要任务.农业科研专项资金在申报、实际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资金的有效使用.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遵照县领导的要求, 2000年我局组织力量对县经贸委等 24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同志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了离任审计。通过审计,发现违纪违规资金 163万元,收缴财政资金 67万元。   一、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1.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如有的单位将上级安排的专项经费列入单位“拨入经费”;有的单位挤占挪用水保专项资金、水土保持补偿费、特大防汛经费;有的单位将送温暖基金用以弥补经费不足;有的单位冒领截留优抚对象抚恤费,虚报人数从财政骗取资金等等。   2.在费用中列支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部分单位将…  相似文献   

20.
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但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普遍存在着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资金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