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浦北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实施“农村新科技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强化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农民致富。广大农民群众应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受益不浅,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800多元。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注重点面结合,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立足新的艘展实践,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兴旺,贵在得人”,从实践来看,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人才的哺育和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全新的、全面的建设,必须着重于新农民的培育和塑造。农民素质高不高,农村人才多不多,是能否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4.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包括在职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后备优秀骨干干部、大学生村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高中以上返乡人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产业化发展带头人等。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战场,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以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骨干力量,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主渠道和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个能惠及全国8亿农民增收致富、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10月26日在重庆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要求”中,“管理民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众所周知,农村的兴起,关键在于民心。如果农村民主建设不扎实,农民参与意识淡漠,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就没有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就没有一个良性与长远的心理预期,整个建设事业就会失去基础和保障。健全和完善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使广大农民群众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对于妥善解决农村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现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广大农民是主力军,大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读书简报     
《农民科技培训》2012,(10):49-49
天津市宁河县农广校采取送书上门、网上和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农民推荐百种优秀“三农”图书、百种优秀“三农”电子音像制品,并利用村级广播和技术培训向农民讲授先进实用技术。以提升素质为基础、以健康向上为标准、以实用有效为重点,在农村营造读书的良好风尚,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以开展“农民读书月”活动为载体,带动广大农民学知识、学技术,以科技进步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在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如何创新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为广大农民群众管好这个“家”,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摆在广东省佛山市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近年来,南康市创办公益性全日制农民培训新平台——南康市农民学院,走出了一条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新路,打造出一项涉农培训民心工程。2007年,为了有力推动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江西省南康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依托具有25年职业教  相似文献   

11.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于人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是直接活跃在广大农民中间。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才群体,是广大农民中的优秀的代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是近年来农业部农村人才工作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2.
农村致富带头人能力形成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农村致富带头人能力形成过程的分析,探讨了农村致富带头人能力形成的动态性和能力形成的主要方式,并根据动态能力理论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能力,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民教育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需要大量的实用人才;但农村青壮年、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里打拼,这使本来就人才拮据的农村又抽走了一部分人才。农村留守的人员被人们称为“三八”、“九九”部队,长此以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很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更难。  相似文献   

14.
上海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和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培育新型农民的一项重大工程.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当地农村经济及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工作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良服务、做出积极贡献、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上海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措施作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政府必须在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清除有关的制度障碍,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促使教育公共资源适当向农村倾斜,把广大的农民变成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更重视内涵建设,让广大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确实可以为他们带来实际利益。这样,他们才可能真正地行动起来,而一旦农民们行动起来,农村的前景就一定是光辉灿烂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实用人才值根于农业生产一线和广大农民之中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承载者.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地区间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学历总体偏低等川题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8.
农历腊月和正月是传统的农闲时节,“走亲戚、看朋友,串门子”是过去农民农闲生活的真实与照。而今,随着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很多农民在农闲时节学科技、忙“充电”,农闲变农忙,农民朋友的生活已悄然发生了许多改变。根据农民朋友们在农闲时的需求变化,在本期“视听课堂”中,我们的“致富早班车”栏目在种植、养殖类广播节目基础上,也介绍了一些农业基础知识、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健康医疗方面的节目,期望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9.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艳  孙科 《农业经济》2006,(12):26-2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资源、环境、人口、教育等多个学科。因此就人的作用而言,必须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农民科技培训》2006,(10):4-5,9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相继提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温家宝总理也专门做过批示:“培养造就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对学科技、用科技的需求空前强烈。对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掌握农产品营销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9月1日。农业部在京召开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座谈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指出。只有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