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冯国强  赵昆  曹耘心 《商业时代》2012,(13):144-145
广州、深圳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共同表征的金融服务业集群所呈现的空间关联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基于珠三角经济区域内9大城市金融业集群的状况及关联性,扩展式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广州、深圳两地金融服务业集群呈现的空间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广州、深圳金融服务业集群与珠三角其他城市间的关联性呈现差异,但具体到二者集群的关联性上,却表征出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文章首先分析了跨期知识整合的内涵和机制,并根据理论分析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设计了"跨期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的调研问卷",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选择了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地的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并回收了245份问卷,根据分析结果发现跨期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排行榜     
《中国对外贸易》2012,(9):17-18
城市科学发展指数排行榜发布深圳上海北京位居前三甲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8月14日发布的2012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公布了2011年度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综合排名,深圳位居榜首,上海、北京紧随其后,分别居第二名、第三名。据悉,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由民生指数、居民生活指数、就业与收入分配指数、人居环境指数、社会保障指数等分项指数构成。2011年度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宁波、佛山、厦门、青岛、鄂尔多斯、杭州。其中,珠三角城市占3席,长三角城市占3席,环渤海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长三角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利用空间计量学方法对其1991-2008年的FD I区位决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近20年来长三角城市FD I区位决定因素及其作用发生了动态变化,一些传统因素如市场规模、城市化水平、产业发展、工资水平、与上海距离等影响不再显著或有弱化趋势,取而代之的是外资集聚经济和工资效率因素上升为主导地位,其作用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因素影响日趋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邻域空间关联效应一直是影响长三角城市FD 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城市吸引FD I不仅取决于自身区位条件,还受周边城市FD I聚集的影响。上述发现对于长三角各城市利用FD I和跨国公司投资都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同城化效应对常州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长三角同城化环境下常州城市的空间地位、产业地位以及功能地位与产业结构及其与周边城市产业协调互补的发展方向。即借助同城化理论和城市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理论,分析确定常州在长三角同城化进程中的空间地位为常州泰州同城化区域板块;借助区位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确定将常州产业定位为传统优势产业嫁接式创新型城市;依托比较优势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借助康弗斯断裂点分析法计算长三角同城化区域内上海、南京中心城市的断裂点,分析确定常泰为长三角同城化区域中的"中继性"区域中心板块;应对长三角同城化进程对常州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出常州在长三角同城化进程中的产业作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香港离岸贸易额已超过转口贸易,成为其第一大贸易方式。作为离岸贸易的主体,香港贸易中间商通过离岸贸易的方式对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产生信息网络效应、市场创造效应和经济催化剂效应。将离岸贸易因素纳入传统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珠三角地区48个区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香港离岸贸易对珠三角地区产业的总体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香港离岸贸易对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大于制造业,与之相反的是,香港离岸贸易对珠三角地区非中心城市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要显著大于服务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对珠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进行比较,进而分析空间结构优化对策.首先分别分析了珠三角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及其特征,进而从经济板块、经济性质、政府推动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的不同,最后从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调控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调控中的作用、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几个方面给出了珠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建议,以求进一步促进珠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自贸区的改革中,金融业改革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海自贸区着力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等金融改革,对长三角地区城市产生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周边城市应积极对接自贸区建设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吴波 《中国市场》2013,(20):19-20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区之一,但是其内部各城市经济发展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的现象。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地市的2010年的22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表明:广州、深圳为珠三角地区最为发达的城市,东莞、佛山、珠海为珠三角的次级核心城市,中山、惠州、江门、肇庆为珠三角的相对落后地区。并在文末指出应通过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区功能布局,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发展水平等措施达到缩小内部经济发展差距,最终实现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万科的战争     
中国地产业的龙头企业万科,以大幅降价的方式进行抛盘,珠三角的深圳、广州,中部的武汉、长沙,长三角重镇上海、杭州、南京,随着降价战线的逐步拉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被卷了进来,楼市里飘出了"血"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长三角区域27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情况。其次,以R&D经费/GDP、R&D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数为变量,利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了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的科技创新集聚程度。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现状、共享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聚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个省会城市,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带动了周边城市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呈现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在由量向质以及区域协同集聚上仍需进一步努力。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初具规模效应,科技创新成本有所降低,但共享边界还有待进一步拓宽,完善创新资源共享激励与考核机制、以市场为主导,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共享理念宣传,多种渠道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2.
度假旅游在我国正在兴起,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度假旅游客源地。根据对长三角主要旅游城市的调查,分析其居民度假旅游需求的人口学特征、度假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行为和度假偏好,对以长三角为目标市场的度假区项目开发和市场开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呈现出多层次、多核心的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特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总体演变态势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的极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第二层面上的核心城市;南京等日益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旅游核心城市;常州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边缘区的地位日益提升;泰州等旅游城市持续被边缘化。城市旅游交通枢纽的形成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圈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当先行。舟山是长三角区域的旅游城市之一,本文结合舟山市海岛型城市的发展特征,从旅游公交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对舟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总体思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三个层次对长三角地区在2000 -2004年和2005 -2009年两个时期的产业升级状况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该地区三大产业的转型升级方向及速度进行量化测度.其次,构建了Shift—Share模型对这16个城市的劳动生产效率进行了分解,得出产业内效应是促进长三角地区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运用面板估计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估测.实证研究表明:劳动生产率与基础要素、政府支出、贸易要素之间呈显著相关.在上述基础上,文章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之一,该地区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成败.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对影响珠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并对其装备制造业今后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外商直接投资在珠三角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对珠三角九市装备制造业进行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地的外资进入强度对珠三角装备制造业低碳化发展的核心参量碳生产力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影响。其中,FDI总体和海外华资对珠三角装备制造业碳生产力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而外商投资虽然对碳生产力具有正向影响,但显著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拿大是世界七大工业强国之一.自1970年中国与加拿大两国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得到发展,已从单一的商品贸易发展到全方位、跨领域、多元化的经济技术合作,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的流动日益频繁.目前,加拿大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已成为加拿大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加经贸关系的发展对促进两国各自经济的整体进步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彭羽  陈希 《财经论丛》2011,(5):19-24
不管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还是新经济增长理论,贸易中间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常常被忽略。本文借助传统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将贸易中间商集聚因素纳入新的生产函数模型,并以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中间商集聚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FDI流入是导致贸易中间商集聚的主要动因,因此它对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显著差异,贸易中间商集聚对FDI流入程度较高城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FDI流入程度较低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