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1932年至1936年,为稳定"满洲"的治安,协助关东军镇压东北人民抗日斗争,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主要以退伍军人为主,这一时期的移民被称作武装移民.1932年10月至1936年,先后五批近三千名退役军人入殖黑龙江辖区的绥棱、 依兰、 密山等地,劫夺当地农民的土地、 家园.其目的即是将全体移民编为军队配合关东军镇压抗日武装,形成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强化统治.  相似文献   

2.
王旭萍  闫琨 《魅力中国》2011,(20):315-315
日本对东北的移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试探移民,自日俄战争后到1932年8月。武装移民,1932年9月到1936年7月。所谓武装移民“是为了维持治安,并使这些移民成为国防上的协助者,除了治安和国防之外别无目的”③。国策移民,1936年8月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  相似文献   

3.
北依小兴安岭千里群山,南邻松花江、汤旺河两大水系的黑龙江省汤原县,是东北抗联的诞生地。 1936年1月28日,在汤原县兴隆沟召开的东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会议,决定以东北人民军为核心,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公推赵尚志为总司令,后统一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标志着东北抗日联军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自1919年4月关东军司令部设立,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地区侵占长达26年。随着驻兵数量及蚕食范围的逐步扩大,中国东北地区最终成为关东军独占的殖民地。在殖民统治的14年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犯下了无数罪行,进行军事挑衅,武装侵略东北,开展细菌实验,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及镇压抗日武装力量。这给每一位中国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伤痛,这14年值得每一位中国人牢记于心,在反思关东军罪行的同时,思考这对于维护中国安全,尤其是边境安全具有的重要启示,在牢记历史屈辱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发展军用工业与维护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5.
张志英 《魅力中国》2011,(11):275-275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东北,野蛮屠杀、蹂躏东北人民,不甘沦为亡国奴的东北各阶层爱国群众和一部分没有撤退的东北军官兵,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全国民众的抗日要求的推动下,拿起武器,奋起抗击日军,自发地组织起各种名目的抗日武装力量。本文以东北地区抗日武装的发展及相关历史为研究对象,对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进行概述,探索研究东北的抗日武装。  相似文献   

6.
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武装占领了全东北,1932年又在关东军策划操纵下,成立了满洲国傀儡政府(以下简称“伪满政府”或“伪满”)。从此,东北便沦为日本殖民地。为了把东北变成它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大陆兵站基地,日本对东北经济实行了  相似文献   

7.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此伏彼起,从未间断。但到一九三二年三月,伪满洲国成立时,东北的几支主要抗日武装力量,如:马占山余部以及苏炳文、丁超、李杜、王德林等所率领的抗日武装,都处在日伪军的节节进逼之下,自顾不暇,使北满抗日形势转入低潮。这时以本庄繁为首的日本关东军十分嚣张,妄想一举消灭北  相似文献   

8.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15年抗日游击战争时期,有着反抗侵略光荣传统的东北人民,以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冲破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束缚,自发地组织起来的遍及东北地区的群众武装。他们英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人力资源的掠夺,反抗日本强制推行的军事法西斯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国民救国军”、“民众自卫军”、“抗日联合军”、“少年铁血军”、“抗日同盟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身抗日斗争的有部分首揭义旗的东北爱国官兵、工人、农民、知识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区建设》2014,(3):F0004-F0004
正桦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绿色能源示范县,生态建设示范县,优质水稻示范县,中国"南瓜之乡"、"白瓜籽之乡"。桦南县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第十一军诞生地。境内七星峰,被誉为三江第一峰,是抗联密营遗址。1936年秋,著名桦南驼腰子金矿抗日暴动的领导者、抗联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率部在这里建立了抗联根据地,七星峰成为抗联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一些刊物,相继发表了“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政府根据其侵略政策的需要,向我国东北大量移民的研究文章。关于日本移民侵略政策的酝酿、制定,日本移民活动的实施以及日本侵略者企图通过向我国东北派遣大批日本移民,使日本人能在当地居民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成为“五族协和”的领导民族,进而使整个东北完全殖民地化,达到最终吞并的目的;利用武装移民讨浅抗日武装吞食抗日游击区,切断抗  相似文献   

11.
正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诞生地,红色历史文化底蕴丰厚。1934年9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吴平到密山县委驻地——今鸡东县东海镇新华村,召开密山县委扩大会议,将县委创建的游击队与李延禄所率领的人民抗日革命军以及其他抗日武装联合在一起,成立了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1936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精神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取得八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东北人民取得十四年抗日斗争的胜利,已经过去五十年了.在全国抗日主力部队中,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外,还有活动于东三省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孙吴县从事抗日斗争的主要是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三支队,支队长是王明贵,参谋长王钩,宣传科长陈雷。他们当年利用国际秘密通道,去苏联,在国际教导旅整训,提高了作战能力。抗日联军所从事的抗日斗争;为光复东北、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刮,树立了一决民族解放的历史丰碑。一、东北抗日联军及西征东北抗日联军是1936年2月发表…  相似文献   

13.
正黑龙江省桦南县驼腰子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但发生在这里的一个历史事件却鼎鼎有名。1933年6月,驼腰子金矿工人祁致中奋起抗日,串联6名工人在西河村缴了看守金矿的日军武装,成立了东北山林义勇军。这支武装后来成为祁致中任军长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的基础。遗憾的是,祁致中的事迹逐渐被当地人淡忘,驼腰子镇连一个纪念这位抗联名将的场馆都没有。  相似文献   

14.
论江桥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在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把1937年7月7日的“芦沟桥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因而有八年抗战之说。此说流传甚广,影响极大。在许多涉及中国抗日战争的著作中,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江桥抗战开始的东北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或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把东北军民的武装抗日斗争排除于中国抗日战争之外。这种以1937年日军进攻华北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将东北置于中国之外的一个特殊…  相似文献   

15.
“闯关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影响广泛的自发移民潮现象。“闯关东精神”是以山东人为主的“闯关东”移民在特殊的生存环境下焕发出的一种“穷则思变、敢闯敢创,勤劳朴实、诚信忠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生存态度。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成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宝贵精神财富。东北地区的早期开发归功于“闯关东”移民的历史贡献;经济转型时期东北衰退的深层文化内因在于“闯关东精神”的失落;未来东北“大发展、大繁荣、大辉煌”的根本希望在于“闯关东精神”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勇战太行     
采真 《当代陕西》2005,(9):47-47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是由中共西北特支领导的人民军队。1935年12月国民党陕西警二旅四团九连起义,改编为陕南游击纵队。1936年8月,陕南游击纵队在陕西镇安改编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  相似文献   

17.
刘德珍 《黑河学刊》2005,(6):125-128
马占山率领广大东北爱国官兵,打响了全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代表了中国人民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反侵略的意愿,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马占山率部打响了全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江桥抗战。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了辽、吉两省的大片土地,当进一步占领黑龙江省时,遇到了马占山及其所属东北爱国官兵的顽强抵抗,打响了全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18.
满铁作为日本的“国策会社”和侵略中国的工具,在日本关东军占领我国东北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军事运输活动,成为关东军的帮凶和得力助手。本文拟将满铁在这一期间的军运情况作一简要论述,以分析它在关东军占领过程中的作用。一、设立主持军运的临时机构,利用东北各铁路进行军事运输“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下午,满铁便在大连设立临时时局事务所,以其铁道部长为首,总揽军事运输事务。该所下令部内的庶务、运输、工务、人事各课有关人员“脱产”全力为关东军的军事运输效命,各课头目及其他工作人员昼夜不停地受理事变的军运业务,开对各铁道事务所下达军运指示、计划及派遣人员等等。9月23日,以满铁铁道部次长、车务课长与两名技师为核心,又  相似文献   

19.
正佳木斯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3.3万,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是祖国大陆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佳木斯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发祥地和主战场。东北抗联11个军有5个军诞生在佳木斯,有8个军在这里长期战斗。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周保中、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崔石泉、祁致中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同日寇战斗的足迹。解放战争时期,600多名文艺工作者迁离延安汇聚佳木斯,为佳木斯这片黑土地带来了空前的文化繁荣,佳木斯被称誉为"东北小延安"。佳木斯是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素有"中国大豆之乡""中国东北大米之乡""中国白瓜之乡"和"中国红葱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吕志贤 《黑河学刊》2004,(6):125-126
八道林子、南北河后方基地位于今黑龙江省北安市通北镇境内,当时是人迹罕见的小兴安岭原始森林。这两处后方基地是抗联西征部队和第三路军后期的指挥中心,是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第一次西征和1938年第二次西征建立起来的后方基地和北满抗日斗争后期的指挥中心。这两处后方基地,在东北抗日联军北满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