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笔者从事破产清算审计业务多年,本文从破产清算审计与年度报表审计的区别、胜任能力的特殊要求、业务承接的谨慎性、破产清算审计过程的关注点、破产审计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报告初稿交流的重要性等多角度对破产清算审计业务进行了探讨,也对破产清算审计业务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破产免责是个人破产制度的核心。为破解执行难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我国未来制定个人破产法时,须完善个人破产免责制度。本文在明晰个人破产免责制度建构的根源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制度建构的本土逻辑,包括立法理念与社会观念不同步、个人破产与免责初衷不同却应融入统一程序之中,以及免责在个人破产整体程序中的独立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制度实体性与程序性内容:实体性内容应围绕“诚实”与“不幸”的标准,筛选具有免责资格的债务人,明确免责债务范围,还要关注清偿能力测试;程序性内容应以免责提出、免责考察与免责决定作出为主要环节,且我国应采许可主义免责模式,由债务人提出免责申请后再予以考察。个人破产免责的法律效力必须得到尊重,以凸显制度实效,实现更广泛的社会效益。考虑到我国社会公众对于个人破产的接受度及破产工作专业性,当前阶段由法院作为免责决定机构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5.
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欧美消费者的财务状况均出现了恶化趋势,从而使各国消费者破产制度备受关注。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消费者破产案例超过100万件,较上年增加了31%,2009年超过了140万件。欧洲的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自2007年6月1日施行以来,各地法院受理破产案件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企业破产法》的空转导致许多企业未能依法定程序退出市场。2011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简称"破产法司法解释一")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7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 相似文献
7.
个人破产既是一种失信惩罚措施,也具有保护诚信债务人基本生存权利的人文价值。随着国内对个人破产法的日渐关注,通过审视美国个人破产制度运行一百余年来产生的主要问题,分析国内个人破产机制的规范构建,有利于优化制度设计并降低制度运行中的风险。前置要素方面,我国应颁布个人破产法、设立专门的破产法官、允许公民主动申请破产;主体制度方面,应在严格设定个人破产“门槛”的基础上,建立个人破产清算、财产豁免以及个人破产恢复等机制;配套制度方面,应出台个人失信惩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和必要的限制措施,使个人破产与失信惩罚、征信管理、信用信息等机制相融合并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国内信用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9.
王平 《金融经济(湖南)》2008,(10):100-101
董事的注意义务,在通常情况下是指董事在实施行为时应达到一定的标准的义务.它要求董事在管理公司业务时,应当尽一个理性、谨慎的人在同样情况下能够尽到的注意,积极谋求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引言 破产重整程序是指对已具破产原因或有破产原因之虞而又有再生希望的债务人实施的旨在挽救其生存的积极程序,是破产法中与以清理债务人财产为目的的破产清算和破产和解程序相区别的独立程序。破产重整程序通过其对重整企业的特殊法律救济帮助企业摆脱破产危机,实现多方共赢的结局。建立破产重整制度,经营困…… 相似文献
11.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U.S. personal bankruptcy filings of the last fifteen years has focused attention on the wide disparities between different states' personal bankruptcy exemptions. These differences have been criticized both on the grounds of equity and also because they provide an incentive to move to a state with a higher exemption before declaring bankruptcy, that is to forum-shop.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atter of these objections. Using data from the Panel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 (PSID), we estimate a Nested Logit model of the household migration decision. Our econometric approach specifically avoids the problem of endogenously induced bankruptcy filings by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filing propensity, rather than the actual event of filing, on the tendency to migrate to a higher exemption state. We conclude that while there is indeed evidence that considerations of bankruptcy laws do influence interstate migration, the actual effect is relatively modest. We estimate that, in any given year, roughly one percent of moves to higher-exemption states are motivated by considerations of differences in bankruptcy laws; by way of comparison, this is roughly comparable to the magnitude of recent estimates of welfare-induced migration. This suggests that the emphasis on differences in exemptions which has been a feature of recent attempts to reform the bankruptcy code is somewhat exaggerated. 相似文献
12.
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对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良好的个人信用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保证。本文从法制建设、征信机构、信用档案、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运行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大陆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深化,无论是在法律制度的设计上还是广大群众的观念接受程度,都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再加上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使得中国大陆在个人破产制度的推动上难度较大。本文尝试借鉴台湾经验,期望对未来中国大陆个人破产制度的增修作一比较参考,使整体市场退出机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蒋佐斌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1,(2):75-78
财务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的种类、搜寻、处理、排序、输出、反馈等,都可以在财务会计这一信息系统中得到反映.本文在此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旭东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2,17(2):31-33
定位错置、服务意识淡薄、消费观念滞后、运行环境不佳等制约着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只有找到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才能够拓展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周建松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2):31-34
本文从分析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金融体系发展和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出发,揭示了现阶段宏观金融管理体制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大部委制思维和金融综合经营的趋势,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宏观金融管理体制的设想。其基本观点是:中国人民银行内部体制再造,三个监管部门合并,中国人民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合署。 相似文献
17.
美国《动产担保交易法》中的动产担保登记制度比较健全,由于其起步较早,受法律保护,且具有统一的担保登记机关和严格的查询程序,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的动产担保登记制度,结合我国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于我国动产担保制度的建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章之骏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3,(1):46-49,52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策略地抵制了共产国际及苏联共产党的干预;在新中国建立后,顶住了苏联撤走专家的压力,在主权问题上寸土不让;同时,对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的封锁禁运,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建立起中国自己的民族军事工业 ,在国际政斗争中占据主动,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后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殊性 ,对我国加入WTO后环境变化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为投资银行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当前从事的业务主要属于投资银行范畴,其业务发展为向投资银行转化奠定了基础。为适应加入WTO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向金融控股公司集团方向发展,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为金融集团的投资银行机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