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殷东梅 《上海会计》1997,(12):36-36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对期初余额作了很明确的定义:“期初余额,是指首次接受委托时,所审计会计期间期初已存在的余额。”接着,准则又进一步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考虑期初余额对所审计会计报表的影响。”从此定义和要求出发,我们可知,被审计单位本期的交易、事项及会计处理的结果,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在上期的基础上增减变化的结果。所以期初余额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本期审计结论的正确性。为此,作为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关注期初余额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这一点,大家是没有疑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一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共4章,16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在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进行了规范。下面择该准则的重点、难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独立审计准则问答(三)□良文○什么是会计报表审计?如何理解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会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理解会计报表审计...  相似文献   

4.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订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拟订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经我部审批同意,现予以发布,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附件: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3.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会[2003]11号2003年4月14日附件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2003年4月14日修订)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格式和类型,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书面文件。第三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与评价由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以作为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基础。第四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会计报表整体的意见,并对出...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于1997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下简称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制定了《独立审计准则第16号———关联及其交易》(以下简称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应...  相似文献   

6.
关于总则(一)本准则的定位在本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就本准则的定位曾经产生过较大有一种观点认为,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属于注册没有必要制定审计准则。我们认为,但沟通本身仍然涉及审计计划的制定和审计程序的实施,程序和时间安排也需要规范。因此,从技术这与《指导中对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职业道德要求相辅相成。(二)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含义1. 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含义“前任注册会计师”这一称谓曾经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14号——期初余额》中出现,但该准则并未对“前任注册的含义作出界定。前任注册会计师通常包含两种情:(1)已对最近一…  相似文献   

7.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八号错误与舞弊岳保山一、为什么要制定错误与舞弊准则?《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独立审计的目的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发表审计意见。查错纠弊不是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目的,但由于错弊本...  相似文献   

8.
尽管从世界范围来看,合并会计报表存在已达百年之久,但是在我国尚属一个新的领域,不仅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之相当陌生,就是对注册会计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难点和热点。一、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涵义及特征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  相似文献   

9.
谈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雯 《会计师》2010,(1):77-79
<正>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合并会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合并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随着资本的流动,企业收购兼并、参股控股活动日益频繁,合并会计报表  相似文献   

10.
黄良杰  刘官生 《理财》2001,(7):17-18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合并会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合并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走集团化发展道路的越来越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许多集团公司应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因而,在注册会计师面前就存在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从近年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来看,在规范其审计程序与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难点,并且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  相似文献   

11.
审计基本准则 一、一般准则 一、应由具备适当的专业能力和实务经验且独立于被审计企业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报出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8月起,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受农行委托,对农行浙江、贵州、吉林和宁波分行开展了试点审计,并最终提交三份审计成果:一是按照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对按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2004年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二是按照国际审计准则,对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04年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三是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管理缺陷出具管理建议书.  相似文献   

13.
一、审计失败研究综述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公认的审计准则,而对严重失实的会计报表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遵守了审计准则,而对严重失实的会计报表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遵守了审计准则.  相似文献   

14.
一、审计失败研究综述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公认的审计准则,而对严重失实的会计报表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遵守了审计准则,而对严重失实的会计报表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遵守了审计准则。董淑兰(20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替代1997年1月1日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期后事项》和《审计技术提示第2号——会计报表公布日后发现的事实》。关于期后事项的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无论从体例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期后事项的概念内涵有所变更,并且理论基础与现实的内在逻辑更加统一,在具体审计程序的设计上也更加具有现实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一、审计风险定义以及分析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了不适当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说明》第42号认为"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无意的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独立审计准则知识问答(六)□良文王莉○什么是审计报告?其作用是什么?●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具有法定证明效力。审...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注协发布了《审计报告(试行)》(包括准则和指南)、《持续经营》、《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等几个独立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以及《审计技术提示第2号-会计报表公布日后发现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修订原审计报告准则的主要内容(一)完善了审计报告的定义原审计报告准则所称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考虑到注册会计师在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因此将“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修改为“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二)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承担的责任更加明确原审计报告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目前注册…  相似文献   

20.
如何处理公开揭示和保守秘密的关系彭想平我国《独立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搜集必要的审计证据,从而判断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