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同时,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路揭示了这样的规律,即农村劳动力的及时,有序的转移将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必须合理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大限度挖掘农村人力资源潜力,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讨论了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认为在未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趋势必然更加顺畅,将实现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随着现代农业分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会出现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劳动力转移,但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空壳化现象,威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就业和经济结构,又能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为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成为关系楚雄市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为此,本文对楚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增收。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该市“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2006年洛阳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5.3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提前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目标。但从目前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金融配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煜宇  温涛 《农村经济》2005,(3):121-124
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以完善的金融服务为保障,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仍存在着金融配合失调问题,并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总结归纳了我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阶段的转移应该将大中城市(包括输出地的县城)作为流向的第一渠道,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作为流向的第二渠道,因农产品需求和多样化带动的农村内部转移作为第三渠道。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的压力,才能相对疏通农民工流向的整体渠道。为了论证这一点,本文选用安徽省阜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调查的特例,结合有关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王永作农村劳动力持续性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规模农业的关键。为了探讨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问题,笔者于1987年,在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选择了10个村,100个农户,在中国社科院“农...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与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当前和今后政府促进农民增收和消除贫困的重要举描之一。本文采用中国农村调研的第一手资料,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个因素,并且特别关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道路交通投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稳定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持和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村地区鼓励公共投资和稳定农村土地产权的政策促进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上述政策的稳定持续和进一步实施会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期准确估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方法 文章基于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设置邻接、地理和经济3种空间权重矩阵,实证检验了2007—201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结果 (1)我国省域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均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在邻接权重下,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得该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17%,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36%;在地理权重下,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该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23%,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29%;在经济权重下,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将使该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315%,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192%。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有利于本区域内的农村贫困减少,还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来缓解相邻地区的农村贫困。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改革发展、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正对农村社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峨山县自发性、民间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来已久,而有组织的规模化转移则始于本世纪初。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由此引发的农村“劳务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等方面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人口老龄化、人才流失等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今后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人1:3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且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说,新农村建设应该建立在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推进我国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进而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从脱离耕地的程度角度区分了温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四种基本方式,即农业内部的劳动力转移、从农业生产部分地转移到非农业经营、劳动力脱离农业但仍在农村从事非农业生产和农业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此基础上,再从温州农村劳动力流转的不同范围,即在区域内转移、向区域外输出、在区际间流转进一步考察其各具特色的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先是阐述了我国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两厢城市转移后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是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再联系自己的分析,说明了这种大趋势下的消极作用,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后使得农村的农业劳动力结构失衡,然后还有对农业生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留守的老人和儿童以及农村社会稳定方面的负面影响,对其产生这种负面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人多地少、农机推广服务薄弱、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农村的社会制度保障不完善、城市用人单位的不合法行为,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做到在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又保证农村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平衡,这样就不会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不只是关系到农村和农民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的战略问题。在此过程中,对农民的转移培训是一个重要环节。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结合国情,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培训状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已成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农业部先后发出了文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规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是个农业大省,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农民生活并不十分富裕。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如何有效解决他们的转移问题依旧未能很好地解决,在客观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出路,力求实现现阶段农村刺余劳动力平稳、有序、科学、健康地转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率先调整,引起了整个农村经济结构内部的同、异步“震荡”,其中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最为显著。一个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趋势已非常明朗化,越来越多的种植业劳动力转移到了非种植业,农村的社会分工界限开始较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样就为系统探讨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基本内容,提供了有利的方便条件。同时,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农业劳动力,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自觉地有方向地调整好农村劳动力结构,制定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的预期目标规划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力、成本、收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有相当部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转移创造效应。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及在转移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自身、社会所承担的成本和获得的收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我国农村的小康建设中至关重要。英国是世界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其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在综合评述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