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11计划”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为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动力不足、协同性不高、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助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要善于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服务者、协调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机制构建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府引导机制包括利益实现机制、政策协调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所有机制构成一个引导系统,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指明发展方向并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2.
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可分为协同创新联盟建立、协同创新运行及运行过程风险监控3个模块,采用流程图清晰表达3个模块的构成环节和运作过程,对流程图中每个节点进行节点描述,明确其任务事项、管理规则、操作方法,重点研究了协同创新运行过程的动力层、行为层,即知识创造、转移和对接以及评价层。3个流程图具有衔接点,使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流畅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产学研创新对于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主要从政府的政策引导、机制体制创新、充足的资金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做好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4.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我国“2011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出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四轮驱动”结构模型,包括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政府和产业4个核心要素。分析核心要素之间的互动结构,提出要素协同发展保障机制,为政产学研合作服务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提高国家技术创新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创新体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我国产学研合作多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演进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对策。如建立“政产学研金介”密切配合的协作关系,建立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主体的组织模式,科学设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构建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以期更好地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协同创新成为继原始创新、跟随创新、集成创新之后的技术创新及扩散新范式。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不仅有利于自身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创新成果向产业快速扩散。文章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入手,以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为目的,就如何构建相对完善的协同创新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一条重要路径,但创新成本分摊机制是影响产学研协同合作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构建充分竞争市场下的多阶段博弈模型,从成本分摊机制角度探究了如何有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模型扩展与求解,获得成本分摊后的帕累托改善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可行路径。结果表明:企业和学研方基于自身收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成本分摊协商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而轮流出价博弈模型下的成本分摊形成机制能够有效改善各方收益,并使整体收益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是一条现实可行的帕累托改善路径,其中,各方获得的收益增量与耐心程度的对比有关。  相似文献   

8.
"2011计划"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为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动力不足、协同性不高、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助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要善于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服务者、协调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机制构建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府引导机制包括利益实现机制、政策协调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所有机制构成一个引导系统,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指明发展方向并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发现成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后,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市场导向,还需要科学新发现导向,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不完全是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三方机构问题,而是指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方的功能的协同与集成化。现代的技术创新与过去的技术创新的重大区别是,过去的技术创新处于工程师时代,而现在的技术创新则进入科学家时代。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节主要在科学发现或创新的知识孵化为新技术的环节。在研发新技术过程中,企业家和科学家交互作用,体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是大学作为创新中心同企业共建创新平台的合作,是利益共同体。政府在其中起着引导和集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理论,以医疗器械产业的龙头企业——河南驼人集团的产学研项目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模式,基于产品使用终端、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主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的主体,并运用战略-知识-组织模式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关系,基于创新链、知识链和创新螺旋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过程。该研究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