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经营国际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跨国公司成为当代经济中无可争辩的主角,跨国经营也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影响的经营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很快,许多企业已走上了跨国经营的道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周边地区和国家普遍货币大幅贬值,这对我国以出口方式进入周边市场不利。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调整策略,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次抢占国外市场的大好时机。一、我国企业跨国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1.宏观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尚…  相似文献   

2.
陈蓉 《现代经济信息》2013,(10):135-136
网络贸易日益发达,国际市场价格普遍透明化,跨国消费的比例不断上升,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将通过不同的方式销售给国外的最终消费者,不再只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的模式。本文提出整合项目经营的思考,中小外贸服务企业以项目经营为突破口,结合CEM联合出口管理模式,为更多国外客户提供创新的服务项目,以开拓国际市场空间。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小外贸服务企业提出整合项目经营的背景,提出整合项目经营的概念依据,探讨中小外贸服务企业整合项目经营的适用性并构建中小外贸服务企业项目经营模型。  相似文献   

3.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中国的跨国经营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0多家境外企业,中方投资总额逾60亿美元,涉及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盈利或微利的境外投资企业占80%以上。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更要快马加鞭向世界市场迈进。依据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所走过的道路,本文试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及其改进和发展,探讨实现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道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初期的特点与问…  相似文献   

4.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云南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因而中国厂商(尤其是云南厂商)迫切需要开展跨国经营;企业跨国经营是增强中国厂商(尤其是云南厂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和经营活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是调整中国产业结构,转移过剩生产的要求;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是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要求;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是扩大出口,规避贸易壁垒的需要;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是促进中国厂商(尤其是云南厂商)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如何创造跨国经营竞争优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缺乏竞争优势的成因,提出了构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问题———兼论上海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朱珠(上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特点新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解放初,当时,中国政府曾在香港开设过若干个境外企业,如中国银行、招商局和华润公司,但数量...  相似文献   

7.
跨国经营的进入方式选择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红 《现代财经》2004,24(7):55-60
加入WTO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主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实践活动愈趋活跃,但总体来讲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学步阶段。如何更好地实施跨国经营。需要从跨国经营的进入及控制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口信用保险是帮助企业规避出口风险,政府鼓励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工具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剧增,当前的出口信用保险滞后,阻碍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参考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针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完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跨国经营的工具性本质及其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分析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手段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跨国经营是当前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并从理论上探讨了跨国经营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明确跨国经营的工具性本质及知识在获取竞争优势中的作用,就与跨国经营相关的知识进行分类,并阐述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初期阶段在业务领域和地理区域的选择及经营过程安排的决策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跨国经营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做好纳税筹划工作对跨国经营企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从企业跨国经营纳税主体的角度分析了设立离岸公司和套用税收协定进行纳税筹划的方法。然后从企业跨国经营纳税客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避免成为常设机构和机构间纳税客体转移的纳税筹划方式。最后提出了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纳税筹划的四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