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价、农民市民化成本和我国的城市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城市房价虚高是造成我国农民市民化成本高昂、农民市民化成本收益率规模递增以及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反常现象。本文在分析了房价和农民市民化成本虚高的基础上指出 ,城市房价虚高给我国城市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并提出了抑制房价虚高 ,降低农民市民化成本 ,促进我国城市化的七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市化已在一些地区展开,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之相应,关于城市化已从多角度的进行研究。但是,现有的研究侧重于从制度创新、政府的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外部环境方面来寻求推进城市化的方法、途径和对策,而缺失对农村城市化的主体——农民的素质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分析了农村城市化的必要性,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素质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政治和法制教育等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民市民化的现实困境构成了目前城市化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加快农民市民化是推进城市化的必然诉求。本以宁波市北仑区为典型案例,以小见大,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与困境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突破农民市民化的现实困境的发展路径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新型职业农民须具有四大特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职业农民,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伴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也是农业内部分工、农民自身分化的必然结果。考察以市场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农民都经历了由“身份”向“职业”演进的历程。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社会结构变迁,是职业农民群体逐渐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曾把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作了对比分析。他认为,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生计,是与市民身份相对应的群体;  相似文献   

5.
农民市民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含义理解 城市化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和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因此,城市化的涵义应包含: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使人口集聚,形成城市;二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由农村转向城市,也就是农民转化成市民。 农民市民化,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理念现代化的过  相似文献   

6.
更新农民传统观念,建立现代文化价值观念,推进城市化由量变向质变跨越。本文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民观念"二元结构"分化,源于城乡"二元结构"影响根深蒂固、城乡居民社会资本模式的本质差异、"文化堕距"现象不可避免、"人的现代性"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性,提出提升农民观念适应加速城市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之下,农民集中居住的现象愈加普遍。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对于城市化的适应问题,农民离开了熟悉的乡土社区进入城镇社区居住,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本文以对陕西Y县王家社区的调查为基础,试图还原城市化进程下集中居住的农民的生活现状,并对其未来生活与发展及社区管理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闵行区采取多举措,维护农民就业、保障和土地财产权,努力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让农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2011年我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01元,增长13.1%,实现连续8年两位数增长、连续8年增  相似文献   

9.
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体制原因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扬 《农村经济》2006,(10):32-33
近年来,随城市化的提速和大量农地被占,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损害。本文分析了驱使各地政府大量征地、提速城市化的成因、后果以及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体制原因。认为:我国权力本位的体制所形成的权力与权利间的不对等和严重失衡是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农民集团是推进农村城市化的主要行动集团。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集团内部两个子集团在“成本-收益法则”支配下,其运行存在着诸多矛盾。要使农民集团采取推动农村城市化的,政府必须通过农村城市的科学规划与布局以及建立并完善农地市场等制度安排,保障农民集团的行动收益大于行动成本,并在这一前提下影响农民对其行动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努力使两者的比率与集团收益和个人收益的比率相等。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调查并结合我国农村实际,分析新农村建设对提高农民信息素质的深远影响,论证农民信息素质对新农村城市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提出提高我国农民人口素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被征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农民收入增加长效机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鸿渊 《农村经济》2005,(12):58-60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现行的有关农民增收的制度安排存在着市场、财政和农业生产相关的土地资源等因素制约,存在局限性和短期性。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农民收入的长期性增长依赖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作为劳动要素的拥有者,其获取报酬的多少与其要素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保证农民收入的长期稳定性增长就应该在短期内加强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以保证农民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保证其收入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成为失地农民,1542个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反映了当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土地征用的主要特征,农民的惜地心态折射出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弊端。防止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被非农化和农民土地产权受侵害、为失地农民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征地补偿标准测算方法、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等,对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4月召开的上海市郊区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郊区工作的重点,是推进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涵义是什么,在郊区基层干部群众中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城市建设延伸,城市工业扩散,加快了郊区土地非农化、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在土地非农化过程中,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主要表现在征地劳动力安置、农民住宅动迁和撤队、撤村中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处理是否得当,这将影响到党和政府同农民的关系,也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新情况下搞好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联系徐汇区龙华乡实际,围绕土地非农化、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农民利益问题,谈谈自己的体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失地农民的产生,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农民失地并不可怕,令人们担忧的是农民失地的同时又失业。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民数量的减少,如果一方面农民数目在减少,另一方面部分改变了户籍性质的失地农民又成为了新的城市(或城乡间)贫民,  相似文献   

18.
龚国祥 《中国改革》2006,(11):72-7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郊区建设过程中,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将会有一批又一批农民离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如何确保农民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提高和改善生产生活质量,成为城市化的最大受益者,是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上海临港新城土地储备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为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配套的临港新城土地征用储备过程中,切实把维护征地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就业机制,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探索路子。  相似文献   

19.
让有条件的农民有序转为市民,是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提出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二五"时期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任务。近期,围绕这个主题,我们深入句容、兴化、东台三市部分镇村进行了专题调查,并通过问卷调查了185名农民。从调查的情况看,近几年,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农民进城落户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20.
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是解决被征地农民的老年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等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省建立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在中国尚属首创 ,它对浙江省实施城市化战略目标 ,推进城市化进程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浙江省的 1 0个市为例 ,从中观层面对浙江省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与评价 ,在此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制度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