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爆发的金融危机一般以共生危机(twin crises)的形式出现,即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在一段时期同时存在。单独的货币危机理论或者银行危机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共生危机现象,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原因在于目前流行的货币危机理论中没有加入银行部门和金融体系,亚洲金融危机中有一点货币危机理论没有提及的就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及银行部门的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已有超过300家银行因经营失败倒闭,倒闭的高峰期出现在2009年和2010年。主要以2009年和2010年美国倒闭的279家银行和现有正常经营的商业银行业务为分析对象,分析各自的特点,以期对中国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各国金融安全网的实施导致银行的监管体系发生重构,会导致市场约束受到"挤压",已经逐步地被经济学家们认可。但是对于亚洲国家来说,监管力量的重构是否影响了市场约束却尚未得到明确的实证结论。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此,研究发现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约束的扭曲较大,各国和地区在银行危机后加强银行监管的行为导致了这种"低成本"的市场约束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易瓯 《资本市场》2002,(10):73-75
<正> 进入2002年,在中国金融行业和外贸行业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动向,这就是银行和外贸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明显的目标就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外贸出口不断扩大。携手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 1998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的银贸双方加强密切合作,对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我国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由于亚洲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摆脱危机,恢复增长,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了稳定和改善。其次,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人  相似文献   

5.
各国金融安全网的实施导致银行的监管体系发生重构,会导致市场约束受到“挤压”,已经逐步地被经济学家们认可。但是对于亚洲国家来说,监管力量的重构是否影响了市场约束却尚未得到明确的实证结论。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此,研究发现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约束的扭曲较大,各国和地区在银行危机后加强银行监管的行为导致了这种“低成本”的市场约束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亚洲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出乎人们的意料,不仅亚洲国家,而且正在向全世界蔓延,大有成为新一轮世界金融危机的趋势。那么这场危机对印度的经济有何影响?金融危机对印度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之所以没有波及印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996-1997年,印度银行的外债仅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8%,国内债务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6%。印度银行的外债比例明显低于亚洲金融危机国家。目前印度98亿外债仅是其外汇储备的38%。因此,印度没有一家私人和国家银行由于外债而破产。而且,国家银行控制了大约80%的资本。国家银行的外债保险系数高。政府很少让…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2002,(9):31-32
<正> 1997年的金融危机完全暴露了亚洲银行界的弱点。如今,银行合并对建立健康的金融系统以及为经济强劲复苏奠定基础而言至关重要。韩国的韩美银行(Koram Bank)对重振业务大获成功可谓信心十足,以至于去年这家中等规模的银行将其网站和电子邮件地址上的名字改为goodbank.com。尽管这听上去也许拾人牙慧,但与其它少数几家韩国银行一样,韩美银行显然理应为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力整顿而赢得高度评价。遗憾的是,在清理经济混乱局势方面,其它许多亚洲银行不如韩国银行走得那么远。在重组一家步履维艰的银行时,工作日程表上有几个非做不可的事项,波士顿咨询集团副总裁罗曼·斯科特说:“清理资产负债表、解雇年迈或无用的人员、引进新的管理班子、培养新技能、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8.
当前亚洲经济形势分析1997年5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一年多年来影响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最重要的事件。因此,任何对亚洲地区1999年的经济走势的预测,都离不开对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估计。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亚洲金融危机到1998年底基本上已到了尽头。从1...  相似文献   

9.
1999年国际经济形势展望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率明显降低,据有关的预测大约为2%,比1997年降低12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预料的要严重得多。亚洲金融危机对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脱离制造业,以金融证券、房地产投机为主的发展模式敲...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该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对于包括政府部门、公司、银行以及个人投资者在内的各种市场主体进行各种投资决策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目前应用于该领域的各种预测模型的归纳和评述,提出了综合评价思想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最后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综合评价模型在财务失败预测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由于股市和汇市没有对外开放,不给国际游资可乘之机,因此躲过了这一场灾难。但是应当借鉴危机发生国的经验教训,看到我国银行体系暗含的许多严重问题。同时,困难重重的国有企业改革举步为艰。由于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银行继续向国有企业投放大显贷款。而这些贷款绝大部分被国有企业用来弥补亏损,而非用于经营用途。面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将论述发展债券市场对于银行、企业以及整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并将探讨开放债券市场的可能性以及开放债券市场对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催化作用。一、支持国…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预测信号接近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金融危机预测的关键在于切实有效的测算模型,并在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信号接近模型,对该模型理论做出简要释义,进而以亚洲金融危机重灾区韩国届时有关指标为数据,对信号接近模型及应用综合指数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国外财经》2000,(3):75-86
随着墨西哥及亚洲货币动荡,金融危机这一主题成了学术讨论及政策评论的最前沿问题。本文分析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银行系统的问题典型地先于货币危机,而货币危机加深了银行危机,造成一种恶性循环;金融自由化通常先于银行危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前的韩国金融制度、金融危机后的改革措施及绩效。韩国的经验是 :必须果断解除政府与国有银行及国有银行与大企业财团的非市场化关系 ,银行改革过程中需要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 ,有效处理不良金融资产并保持稳定的政策环境 ,实施金融监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1997到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事,应该是亚洲金融危机了。有人预测,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损失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要大。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在一瞬间遭遇到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经历。一场经济灾难,在没有任何预警的状况下发生,也没有...  相似文献   

16.
谭伟 《经济研究导刊》2009,(32):126-127,130
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本次金融危机所造成损失可能达40540亿美元,其中,美国金融资产缩水27120亿美元,美国银行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也有一些银行业绩相对稳定甚至是盈利的。USB acorp(USB)银行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与他们在经济周期中采取了逆向周期发展模式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而与之形成对比的美国银行业大多数都采取了顺周期发展模式,而他们都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惨重损失的银行。此次危机过后,对现有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改革和加强监管是必然的。其中,金融监管改革一个重要的原则和方向就是抑制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行为的顺周期性。以银行房贷资产为对象来分析美国银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采取不同的周期发展模式给银行业绩所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指出不同发展模式的利弊。并以USB银行作为案例来分析逆向周期发展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孙奉军 《经济师》1998,(9):31-33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作用于经济。在经济金融化的今天,金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一项世界性难题。从巴林银行倒闭、墨西哥金融风暴到影响至今的亚洲金融危机,无论是在现代银行制度诞生地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3,(3)
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主要经济体,此次危机显示出影子银行体系过度扩张、内生脆弱性及监管缺位等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在金融危机中的负面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主要国家和组织在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揭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监管现状,提出有助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金融危机国际传染的贸易联系、金融联系和纯粹传染这3个主要传染渠道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效果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新兴经济体的传染出现了新特点.不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主要通过金融渠道传播,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最为直接和重要的传染渠道应是贸易渠道.此外,2008危机的金融传染渠道出现了一个以往未发生的现象:由于东亚新兴经济体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增,金融渠道的作用机制出现了镜像效应,印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因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而受到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度汇丰控股集团在亚洲金融危机日趋显现、香港上市银行业绩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避免了业绩的大幅下滑,这与汇丰控股集团善于抓住有利时机,长期致力国际化收购兼并经营有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