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总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是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反映。近年来,畜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占农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丰富城乡"菜篮子",破解"三农"难题,调整农村产业经济结构,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抓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力促进了全镇农民增收。该镇因地制宜,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走"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的路子,不断提高优质粮棉种植比重、瓜菜的种植比重和高效农业示范区的比重。全面种植高品质棉和优质稻、专用麦。瓜菜种植亩次占耕地种植面积的65%,实施西片无公害稻米及高品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洪泽县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领导,狠抓五项措施的落实。1-8月份,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12元,同比增收125元,农民增收总体形势比较好。 一、调优结构促增收。提高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的比重、种养业中养殖业的比重,优化收入结构,拓宽增收空  相似文献   

4.
加快发展畜牧业,不断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是促进珙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随着形势的变化,珙县必须在客观分析自身优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眼市场、立足县情,围绕政府指导、龙头带动、做大规模、做强品质、提高比重,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打好绿色优势牌,发展生态牧业,开发绿色畜产品,做大做强珙县畜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省"两州两市"为例说明中国最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自身发展、农村面貌改善、农民收入状况和社会事业发展对农民增收产生的影响。甘肃省"两州两市"实现农民增收,要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发展旅游业和家庭服务业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调整产业结构,树立主导产业 湖南省永顺县目前仍处于传统的“粮猪型”农业结构阶段,产业建设明显滞后,由于新的支柱产业尚未培植壮大起来,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力。2002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8%,经作业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不足45%,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今后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按照“区域化布  相似文献   

7.
"秋后算账"是中国农民延续了几千年的习惯。农民按照节气变化,春种秋收,辛辛苦苦打下粮食,留下口粮,剩余的就拿到市场去卖。过去农民愁的是产量不高,现在由于科技推广,产量提高了,农民们又愁卖不出一个好价钱。增产不增收是困扰当前数亿农民的大问题。据报道,江西省宁都县现有3万户农民采取"倒算法"进行生产经营,普遍增收三成以上。所谓"倒算法",就是把农业经营由以前的"从产到销"转变为"以销定产"。宁都农民充分认识到,要解决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必须摈弃旧的"以产量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于是,农业经营"倒算法"应  相似文献   

8.
田志忠 《致富之友》2003,(12):38-38
海勃湾区农业是典型的城郊型灌溉农业,农业比重小,全区仅有耕地2.3万亩,农业人口1.98万人。人均耕地不足1.2亩。由于生态环境脆弱,耕地沙化、盐碱化较严重,灌溉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农业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农民增收十分困难。近年来,海勃湾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  相似文献   

9.
农民收入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我们必需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抓好以下“五点”:一是调动农民积极性,激发农民增收的兴奋点。认真贯彻执行土地延包、农副产品收购和减轻农民负担等有关政策,让农民经营土地有利可图,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加速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把握农民增收的着力点。以市场为导向,在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上下功夫。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调整种养结构,提高畜牧水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调整作物熟期结构,避灾保收;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农业农村工作总体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新的形势下,从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建立农民增收考评责任制,在思想上绝不能因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忽视它的基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结构创新是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的。太仓市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面对市场供求条件的变化,把结构创新作为发展农业和稳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出发点,着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高农村二、三产业的比重,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有效转变,带动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苏省金坛市按照"立足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的基本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盐城市是一个有近800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市,面对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要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只有以国际国内大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体来说,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进一步搞好农业结构调整。随着加入WTO组织,对盐城市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冲击较大,唯一的出路就是围绕国际市场的需求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从我市情况看,要大力发展蔬菜设施栽培、稻田特水养殖等高效项目,提高畜牧业、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快粮食转化,通过调整,"十五"期间粮经作物面积比由目前的6∶4调整为4∶6,特经作物占经济作物的50%以上,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苏省金坛市按照"立足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的基本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经济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买方市场逐步形成,农民增收缓慢。宿豫县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要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实现2000年如期如实达小康的目标,就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狠抓农业结构调整,稳定农民增收主渠道按照"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市场农业;以效益为中心,发展高效农业;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精品农业"的原则,突出抓好六大重点。一是蚕桑抓提高。抓住茧丝绸市场前景看好的发展机遇,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蚕桑生产整体效益,在有条件地方组建蚕桑生产合作社,蚕桑面积稳定在8万亩。二是棉菜抓连片。以龙河、埠子、三棵树、耿车等乡镇为重点,棉花连片种植面积要达到6万亩;顺河、蔡集、耿车等环城乡镇的蔬菜种植面积要达到12万亩。并要大力推行棉菜、林菜、果菜的套  相似文献   

16.
种植业是农村的主业,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此,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需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要改善品质,提高质量;二要降低成本。为了了解农业投入产出情况,帮助农民找到降低成本的途径,笔者最近对河北省主要种植作物冬小麦、夏玉米的生产情况做了一次调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高层信息     
八项措施力促农民增收 日前,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表示,今年我国将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和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减支;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努力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相似文献   

18.
正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防范农业自然风险、调节市场"菜篮子"供给、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日渐成为推动南平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9.
按照“六化”发展方向,抓住农民的增收要点,做好当前农村工作 1.市场化。首先,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主体意识和市场意识;其次,真正实现农业市场化,千方百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和领导水平。各级干部不仅要能够驾驭国内市场,更要学习研究国际市场的行情、规则,把握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提高驾驭国内、外二个市场的本领。  相似文献   

20.
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坚持和发展合作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为"三农"服务,助农增收,大力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是供销社应尽的天职。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组织领导1、明确指导思想。各级供销社要认清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市场化、商品化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尽快转变购销方式,把实施"助农增收工程"、参与农业产业化作为供销社开拓农村市场的启动点、同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的结合点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点,从农村奔小康的战略高度,自觉将拓展农产品经营列为供销社改革发展和实现第二次创业的重要目标,切实加强领导。2、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各级社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供销社"生命工程"来抓,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一把手牵头,确定分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